科學家在北太平洋發現2萬年前的遠古虎鯨避難所
在日本和俄羅斯附近的北太平洋,生活著幾群不同的虎鯨(逆戟鯨),但它們從不相互交流,捕食不同的獵物,用不同的方言交流,也避免相互交配。它們相距如此之近,又屬於同一物種,怎麼會這樣呢?來自南丹麥大學的鯨魚專家奧爾加-菲拉托娃(Olga Filatova)致力於揭開虎鯨在北太平洋殖民的神秘面紗。 在莫斯科大學任職期間,她曾多次率隊考察這些神秘的生物。目前,她隸屬於南丹麥大學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現在,她的一些最新成果已經發表。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她和同事們探討了虎鯨文化與它們在北太平洋殖民的冰川後歷史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結果表明,目前生活在日本北部根室海峽附近的虎鯨群是虎鯨的後代,它們在距今約2 萬年前的最後一個冰川期定居於此。遙遠的祖先選擇了這個地方作為避難所,它們的後代從那時起就一直生活在那裡。”虎鯨是一種保守的、受傳統束縛的動物,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則它們不會遷移或改變傳統。奧爾加-菲拉托娃說:”我們在這個種群中看到了這一點。”這是她第二次發現冰河時期的虎鯨棲息地。第一次是在阿留申群島附近,距離這里大約2500 公里。那裡的虎鯨和它們的日本同類一樣保守、拘泥於傳統,它們也是冰河時期祖先的後代,在無冰水域找到了避難所。“當冰層再次開始後退,虎鯨和其他鯨魚可以游到新的無冰海域時,它們中的一些卻沒有跟上。”奧爾加-菲拉托娃(Olga Filatova)說:”它們留在了自己的棲息地,現在仍然生活在那裡。”這些研究以基因分析(研究人員對鯨魚進行了皮膚活檢)和鯨魚發出的聲音分析(用水下麥克風錄製)為基礎。”涅姆羅海峽的虎鯨具有異常高的遺傳多樣性,這是冰川棲息地的典型特徵,而且它們的發聲曲目與生活在北方堪察加半島海岸附近的虎鯨的方言截然不同。”奧爾加-菲拉托娃(Olga Filatova)說:”堪察加半島的虎鯨很可能是從阿留申群島中部的虎鯨棲息地向西遷徙的少數虎鯨的後代,這就是它們如此不同的原因。”虎鯨的叫聲多種多樣,沒有兩隻虎鯨發出相同的聲音。因此,這些聲音可以用來識別個體與家庭和莢的隸屬關係。虎鯨並不像貓等動物那樣通過基因編程來發出聲音。一隻貓在其他動物中長大,從未聽過其他貓的叫聲,但它張嘴時仍會喵喵叫。與此相反,虎鯨從母親或其他年長的家庭成員那裡學會了交流。每個虎鯨群都有自己的方言,其他人不會說。當我們把這一點與基因分析結合起來時,我們就能清楚地了解不同虎鯨群落之間的關係。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兩個冰河時期的避難所,這讓我們了解到虎鯨可能會如何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氣候變化:隨著冰雪消融,它們很可能會向北遷移,這種殖民化可能會以小規模、單個家庭或莢狀群的形式出現,而不是以大波的形式出現。虎鯨的生態類型:生態型的虎鯨有不同的方言和不同的棲息地,彼此不交配。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有多達20 種不同的生態類型。北太平洋已知的生態類型:居民在沿岸的同一地區停留的親密家族和群落。以魚類為食。過客: 以海洋哺乳動物為食的小型、凝聚力較弱的鯨群。棲息地從俄羅斯到加利福尼亞。近海: 以20-200 隻的群體生活在遠海。研究不足。已知的生態類型在南極南部:A 型:在開闊水域旅行,似乎主要以小鬚鯨為食。B 型:比A 型小,似乎主要以海豹為食。C 型:體型最小。生活在比其他類型更大的群體中。似乎主要以魚類為食。D 型: 分佈在南緯40 度到60 度之間。對它們的研究很少。可能是新的生態類型:在北大西洋以魚類為食的類群。在北大西洋以海洋哺乳動物為食的類群。在南美洲海岸以企鵝和海獅為食的類群。直布羅陀附近以金槍魚為食的魚群。夏威夷和墨西哥灣附近的熱帶魚群。新西蘭周圍主要以鰩魚和鯊魚為食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