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形機器人火到國外不懼偷襲還帶閃
最新國產人形機器人,這回火到國外去了!連OpenAI聯合創始人Karpathy都前排圍觀,當場高呼“想要”。且看這個“人”,怕不是個“武林高手”(手動狗頭)。底盤穩固,突然碰見一腳飛踢,兩步輕鬆恢復平衡。
甚至還能提前預判,一點兒不大意,直接閃。
背後偷襲,也能大跨一步接化發。
不僅會走,這伙計跑起來也是有模有樣。
這麼一台機器人,來自宇樹科技——
就是那家把機器狗價格打到萬元級別、賣到了全球幾十個國家的國產機器人公司。
如此背景,加上宇樹官方透露的“低於9萬美元(約合65萬人民幣)”的售價,難怪有網友認為:
(小米“鐵大”成本約為60-70萬人民幣,波士頓動力Atlas成本預計超百萬美元。)
這也是宇樹首次展示其通用人形機器人的相關進展。而這個發布的時間點,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畢竟這段時間,國產人形機器人可謂消息不斷:
前有字節跳動擴建機器人團隊的消息傳出;
後有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的智元人形機器人發布會定檔本週五;
今日開幕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也不乏人形機器人的身影……
國產人形機器人,似乎來到了一個集中爆發的時刻。
“國內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
還是先來看看宇樹這一最新人形機器人的具體細節。
機器人代號“ H1 ”,剛滿半歲,身高1米8,體重47公斤。
其單腿自由度為5,包括3個髖關節,1個膝關節和1個踝關節。
其中,膝關節電機的最大扭矩為360N.m,髖關節約220N.m,踝關節約45N.m。
根據宇樹官方信息,這使得H1擁有“全球近似規格最高動力性能”。
電機驅動之下,H1的行走速度>1.5m/s,跟一個普通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潛在運動能力則能達到5m/s以上——
官方的說法是,“國內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
值得關注的是,宇樹H1配備了3D激光雷達和深度相機。
激光雷達在後腦勺上,深度相機在腦門上。
儘管官方沒有明確說明,但網友們推測,H1在視頻中展示的“躲避”行為,正是基於高精度傳感器帶來的環境感知能力。
其他具體的技術參數如下:
在如此配置的基礎上,宇樹初步給出的預估價格是“低於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5萬)。
英偉達AI大佬Jim Fan認為,9萬美元在許多大學機器人實驗室的預算範圍以內,對於科技公司來說更是非常便宜。
這個價位可以改變行業規則。
不過,H1尚且只是“成果預演”,宇樹官方的估計是,正式商用還要3-10年。
另外可以看到,H1的手目前還沒辦法剪刀石頭布,宇樹稱,未來可選配的“靈巧手”目前還在開發中。
還有不少網友吐槽,H1目前的走姿看上去像急著找廁所。
兩個月連發新品
提到宇樹科技,你可能多少見過他們家的“狗”:
在春晚、冬奧會、超級碗、元宵晚會上都有過亮相。
並且最近幾個月,宇樹動作頻繁。
H1之前,就在上個月,宇樹還新發布了機器狗Go 2,9997元起售,差不多就是最新款iPad Pro的價格。
這隻狗子接入了GPT技術,能基於GPT的語言能力和大量知識庫更好理解人類意圖。據說隨著存儲知識增多,Go 2還能具備自己的個性。
還支持在背上加一個機械臂或者其他配件。
除了仿生機器人領域,宇樹在機械臂、激光雷達上也有佈局,已分別發布一款產品。
目前,宇樹科技已完成數億元B輪系列融資,由經緯創投和敦鴻資產分別領投。
國產機器人熱度正酣
頗為巧合的是,曾以“天才少年”身份入職華為的稚暉君,這週五要帶來自己的創業首秀了。
而且也是半年之期、人形機器人。
具體情況如何,還要周五見分曉。
其實今年以來,國內機器人圈子是相當熱鬧,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出現很多新成果。
年初,做互聯網廚電的純米科技,發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DaQiang,正式入局這一賽道。
據介紹該機器人基於純米自研算法,能實現身體平衡、清晰準確完成大部分基礎行動指令,未來可應對家庭中大部分服務場景。
傅里葉智能發布了GR-1機器人,全身自由度達40個,最大關節模組峰值扭矩可達300N.m,步行速度達5km/h(約1.4m/s),可負重50公斤,能夠避障、應對沖擊干擾等。
大廠方面也有相關動向——字節據稱正在擴充機器人團隊,計劃在年底讓團隊規模突破百人。
據悉這一動作來自字節高層的內部探討,張一鳴、字節跳動CEO 梁汝波、算法技術負責人楊震原等均有參與。
明確的目標有:生產一些機器人,服務字節電商履約需求;探索把AI大模型用到機器人上。
以及小米最近也推出了新一代機器狗。
除此之外,今年1月業內頭部企業優必選股份有限公司赴港提交IPO 申請。
行業內玩家大動作頻繁,當然不是沒有理由的。
AGI火熱發展,給仿生機器人的實現補足了最後一塊重要拼圖,具身智能也成為了AI圈新熱點,李飛飛團隊都在搞。
與此同時產業供應鏈、技術發展也相對成熟了。
量子位智庫在與從業者的交流中獲悉,目前仿生機器人行業大部分零件已經可以做到國產化替代。
國產廠商已攻克諧波減速器、液壓、電壓執行器等零部件技術,湧現出一系列國產企業。
而且受到GPT等大模型影響,仿生機器人也迎來To B 到To C 的新機會。
來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