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回應向日企收取專利費:合理收費是創新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近日,有消息稱,華為公司正在向大約30家日本中小企業收取專利技術使用費,涉及搭載“無線通信模塊”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系統公司。6月20日,華為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為的核心價值是向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合理收費是創新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華為還稱:“我們積極地開展許可活動,通過積極許可促進創新、標準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我們一個重要的目標是為了維護產業良好的創新環境。企業間相互認可知識產權價值,可以促進高價值標準技術研究’投入——回報——再投入’的創新正循環,提升產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華為堅信,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權人之一
雖然華為供應鏈目前正在承受較大的壓力,但華為在創新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投入沒有受到影響。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佔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
據華為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權人之一,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華為在移動通信、短距通信、編解碼等多個主流標準專利領域居於領先地位。
2022年12月,華為與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標准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OPPO並非是第一家獲得華為專利許可的公司,過去一年中,華為在智能手機、智能車、網絡、IoT等領域已達成了近20個許可協議,來自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區域。
此外,記者註意到,2022年,華為專利權及特許權使用費賬面價值合計為57.35億元;2021年則為56億元。
2022年3月16日,華為知識產權部向創始人任正非進行了專利許可業務匯報,相關會議紀要稱,“以前我們知識產權是為了自我防衛,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業務安全而努力。通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在5G、WiFi 6和音視頻編解碼、光傳輸、光智能等幾大領域已經形成了高價值專利包,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紀要中指出,華為要構建合理的價格基準,讓產業界公平合理地使用華為的專利技術,在獲得適當研發回報的同時,也有利於在國際社會奠定創新者形象。
專利成為市場“護城河”
專利授權一直是科技巨頭技術博弈背後的“王牌”,也是市場“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5G時代,國產手機廠商開始有意識地積累通信專利。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從有效全球專利族的佔比來看,華為的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佔比為14.59%,排名第一位;高通排在第二位,其占比為10.04%;三星排在第三位,其占比為8.80%。排名第四位至第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中興、LG、諾基亞、愛立信、大唐、OPPO和小米。
2021年3月,華為宣布將開始收取5G專利授權許可費,單台手機收費上限為2.5美元。
其他廠商方面,愛立信對5G多模手機的專利費標準主要根據手機銷售價格不同而有所調整,專利費用在每台2.5美元到5美元之間;諾基亞在2018年表示,5G SEP組合的許可費上限為每台設備3歐元。從定價上看,華為的標準遠低於其他海外專利權人已公佈的費率。
對於專利收費的多少問題,前述紀要中表示,“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願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投入研發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點,投入研發必然有很多失敗,失敗的費用也要包含在成本里,這樣大家才會願意持續投入深度研發,形成正循環。同時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求速勝,也不怕敗,收多收少都是成功的。但收費不是最終目的。”
去年底,華為法務部副總裁、重大項目部部長沈弘飛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我們預計,2022年大約有3.5億台5G手機獲得了華為的許可,其中包含了OPPO協議和三星協議覆蓋的產品。”
另據華為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2019年~2021年三年的知識產權收入約在12~13億美金之間。”但這一收入來源並非華為的主業。
展望未來,華為方面表示,“會持續保護創新成果,在全球市場構建高價值專利組合,在’公平、合理及無歧視’的原則下通過交叉許可或付費許可實現專利技術合法共享使用,推進技術的普及,從而推動行業繁榮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