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與掌握癌症的前兆:腸道微生物組變化與結腸息肉有關
掌握腸道微生物組和息肉生長之間的聯繫,為潛在的診斷程序和治療鋪平了道路。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最近在《細胞-宿主-微生物》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在特定的腸道細菌和結腸癌前息肉的形成之間建立了聯繫。
結腸息肉是發生在結腸或直腸內壁的異常生長。雖然大多數息肉是良性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息肉可能變成癌症。
“研究人員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來了解腸道微生物組和癌症之間的關係。但這項新研究是關於了解微生物組對癌前息肉的影響,”共同通訊作者、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癌症風險評估中心的醫學聯合主任、胃腸科的一名教員Daniel C. Chung博士說。”通過微生物組,我們有可能有機會進行干預,防止結直腸癌的形成”。
結直腸癌是美國第二大致命的癌症類型,在年輕的成年人中發病率正在增加。幾乎所有的大腸癌都起源於癌前息肉。因此,降低大腸癌發病率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是在息肉階段阻止病情的發展。
息肉有不止一種發展方式。息肉的兩種主要類型是管狀腺瘤和無柄鋸齒狀息肉。結直腸癌和息肉的風險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如超重或肥胖、體育活動水平低、紅色和加工肉類含量高的飲食、吸煙和飲酒。這些因素也影響著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細菌,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組。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環境影響因素可能以兩種方式之一促進息肉的生長。要么它們直接改變了腸道微生物組,從而促進了息肉的生長;要么它們促進了息肉的生長,而息肉的生長又通過直接影響腸道內的細胞而影響了腸道微生物組。
早些時候,試圖將腸道微生物組與息肉聯繫起來的較小的研究沒有發現一個一致的模式,儘管他們沒有具體研究這兩種類型的息肉。
為了研究腸道微生物組與結腸息肉的聯繫,研究人員從1200名接受常規結腸鏡檢查的人那裡獲得了數據。他們收集了有關他們的健康、飲食、藥物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並分析了糞便樣本,以確定他們腸道微生物組的細菌構成。這項新的研究是一個廣泛的合作研究項目–麻省總醫院消化道疾病和內鏡檢查登記處(GIDER)的最大研究,使這些研究人員能夠比以往更深入地了解胃腸道疾病。這個登記處仍然很活躍,持續的數據收集將使縱向跟踪成為可能。
這項新研究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分析了沒有結腸息肉、患有管狀腺瘤或患有無柄鋸齒狀腺瘤的人的腸道微生物特徵的差異。他們還將這些數據與病人的健康和家族病史聯繫起來。
細菌特徵根據結腸息肉的類型和存在情況聚成了三組。19種細菌在管狀腺瘤患者中與其他人群有明顯不同。在患有無柄鋸齒狀腺瘤的患者中,有8個物種有明顯不同。
作者指出,研究人群大多是白人,限制了對其他種族群體的普遍性,而且該研究不能確定是細菌種類還是腺瘤組織首先發生變化。下一步是研究人員分離出作用於腸道的特定細菌種類,看看他們是否能在實驗室中用模型驗證細菌種類和息肉生長之間的這些功能關係。這些信息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益生菌或治療方法,以降低結腸直腸癌風險,或作為評估息肉或結腸直腸癌風險的篩查方法。
“希望通過改變飲食或微生物組的特定方面,我們可以改變這些息肉的自然歷史,”Chung說。”防止息肉形成或改變其生長模式的干預措施最終可能會預防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