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價格殺瘋了怎麼機械硬盤卻還穩如泰山?
毫無疑問,今年618的固態硬盤市場完全“殺瘋了”。至少從去年年底開始,固態硬盤的價格就持續下跌,而且下跌的速度遠超預料。在618期間,京東五年質保的1TB PCIe 3.0長江TLC顆粒固態硬盤,只需要不到230元的價格即可入手,2TB的PCIe 4.0長江TLC顆粒硬盤只要400元出頭。
與此同時,三星990 Pro、SOLIDIGM(海力士和英特爾合作的品牌) P44 Pro、西部數據SN 850X、凱俠(東芝)SE 10等旗艦產品的價格也連接創下新低。如此盛況,在幾年之前我們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不過,不少消費者同時發現,固態硬盤這邊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消費者和“過年”了一樣,而同樣是存儲產品的機械硬盤市場這邊卻毫無波瀾。根據筆者的觀察,無論是京東自營、淘寶天貓還是拼多多,機械硬盤的價格幾乎沒有出現波動,有很多產品的價格甚至一分錢沒降,最多可以使用一些平台提供的優惠券。
同為PC類的存儲產品,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雖然技術、體驗、外觀、設計等方面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使用途經卻仍然有很多重疊。要說固態硬盤的大降價不會影響到機械硬盤的需求,相信誰也不會認可,那麼如今機械硬盤為什麼能夠一副“穩如泰山”的姿態面對隔壁的大降價呢?
市場萎靡
其實,比較關注PC市場的消費者應該也能夠感受出來,如今的機械硬盤市場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黃昏”市場。在今年的固態硬盤大降價之前,機械硬盤在消費類市場上的生存空間就已經被前者大幅度擠壓了。桌面端尚且不提,在移動端筆記本電腦領域,近幾年我們幾乎看不到提供機械硬盤以及機械硬盤位的筆記本產品了。
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cus在2023年年初公佈的一份報告,在2022 年,機械硬盤出貨量幾乎減半,所有廠商的出貨量都大幅下降,其中希捷和西部數據的下降尤其明顯。總體而言,2022年HDD的出貨量下降了42.5%,降至約3500萬或3600萬塊。Trendfocus認為,目前HDD(機械硬盤)存儲製造商最大的災難是企業雲存儲業務需求的下降。2022年雲存儲公司合併和庫存修正,使得第四季度它們購買的硬盤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00萬至1100萬塊。
由此可見,企業類市場都大幅度萎靡,廠商們對於消費類市場就更加沒有降價的慾望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幅度降價跟進固態硬盤的價格戰,只會讓廠商和經銷商損失原本就不多的利潤。而且,本身機械硬盤的性能和價格都在固態硬盤之下。與其如此操作,不如收割現有用戶。
廠商擺爛
當前,和固態硬盤市場相比,機械硬盤市場的格局非常簡單,主要有西部數據、希捷和東芝這三大廠商。在市場大幅度下行的背景下,這三大廠商如今的情況不容樂觀。同樣是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cus的數據,在2022年,希捷的HDD出貨量下降了43.7%,西部數據同樣糟糕,年環比下滑了43.0%,東芝2022年出貨量年環比則下滑39.3%。一眼望去,一片愁雲慘淡。
其實,這三家廠商在很久以前就預見到了機械硬盤市場的變化,他們也並非沒有尋找過解決方案。但是,廠商們面向消費類市場給出的解決方案,卻進一步推動了機械硬盤走到如今的地步,這就是SMR(疊瓦式磁記錄方式)技術,也就是所謂的疊瓦硬盤。雖然SMR技術可能算是一種進步,但是如今,採用SMR技術的機械硬盤可謂是過街老鼠,那是人人喊打。
廠商在企業盤上用CMR,家用盤上則是SMR
和CMR(傳統磁記錄方式)硬盤相比,SMR幾乎失去了機械硬盤的所有優點,其中包括數據的安全性、硬盤的穩定性等等,帶來的僅僅只有成本降低。而且,SMR技術問世的初期,廠商們經常搞“偷梁換柱”的操作,很多型號的CMR硬盤賣著賣著,就突然變成了SMR硬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消費者寧願購買二手的企業盤,也不願使用全新的消費類SMR硬盤。而固態硬盤這邊,除了MLC和TLC外,雖然也有QLC顆粒,但QLC因為價格更便宜,其實還是有一部分消費者認可的,和SMR處境完全不一樣。
所以,SMR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失敗的技術。廠商們的生產成本固然是降低了,但是損壞了消費者對自己的信任,進一步惡化了機械硬盤消費類市場的情況。而SMR之後,三大廠商似乎進入了“混吃擺爛”的狀態,對於機械硬盤的技術優化完全提不起什麼興趣。
沒有國產
如今,固態硬盤市場有如此大的變化,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市場供需關係失衡,供遠大於求,造成了產品積壓,不得不降價。其二,是國產存儲芯片廠商長江的崛起。雖然就市場份額而言,長江和三星、美光、海力士等企業還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作為新興廠商,長江存儲已經能夠讓幾家巨頭感受到危機。
在長江存儲崛起之前,海外存儲巨頭可謂是:一三五停電、二四六火災、週日基於上述的“悲慘”情況,只能“勉為其難”再苦一苦消費者,讓旗下產品漲價回血。但消費者們是弱勢群體,不是弱智群體,怎麼看不出來其中的門道,只是毫無辦法。在2022年,凱俠(東芝)的RC 20 1TB的價格超過五百元,這還是一塊半速盤。而其它旗艦級的固態硬盤,價格則更為離譜。不過如今,上述提到的RC 20 1TB已經來到了不到250元,何止腰斬?
但是,機械硬盤的消費者卻沒有固態硬盤如此好運。在這裡,可沒有什麼“長江存儲”給老牌廠商上上強度,西部數據、希捷和東芝這三大巨頭,不是美國企業就是日本企業,而且把控市場已久,對於搞價格戰和技術迭代沒有興趣。而且,基於如今機械硬盤市場的情況,應該沒有多少廠商有興趣對此進行大手筆的投入。可以預見,機械硬盤的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
最後
無論從何種角度而言,機械硬盤消失的可能性都不大,龐大的企業市場仍然是其重要支柱,遠超固態硬盤的數據安全性和可靠性,則是其生存下去、難以動搖的基石。只是,在消費類市場上,機械硬盤已經不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所期待的變革,只會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