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梟Pablo Escobar當年飼養的河馬已成為令哥倫比亞人頭痛的大問題
臭名昭著的毒梟Pablo Escobar 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繁殖的河馬仍在對他的祖國哥倫比亞造成嚴重破壞。早在1981 年,Escobar 從美國一家動物園非法進口了一隻雄性和三隻雌性河馬(Hippopotamus amphibius),並將它們運輸到他位於Hacienda Nápoles 的私人牧場。
他於1993 年去世後,這些原本來自非洲的動物在很大程度上任其自生自滅,繁殖並分散到周邊地區,在馬格達萊納河沿岸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種群。

現在,哥倫比亞環境部與當地和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普查顯示,這種大型食草動物的數量是最初預期的兩倍,可能多達215 頭。
2020年時估計它們的種群已增至98 只。現在,一些科學家警告說,由於這些動物生活在狩獵禁令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而且在它們收養的國家沒有捕食者,到2035 年它們的數量可能會達到1500 只。而且,研究人員發現大約37% 的河馬是未成年,這表明他們可以更年輕、更頻繁地繁殖。河馬也可以在其生命的大部分時間(大約40-50 歲)內繁殖。
“以前,反對與河馬打交道的一個論點是我們的信息有限,而且我們的論點是理論上的,”生態學家和廣告研究員拉斐爾莫雷諾說。“但我們現在已經平息了這種爭論。 這項研究表明這是一個真實的問題,國家必須緊急採取行動。”
位於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國立大學、洪堡研究所和管理河馬生活區的環境機構Cornare 的研究人員竭盡全力統計這些難以追踪的動物。雖然靠近它們很危險,但河馬也是夜行性動物,它們會長途跋涉並在水中浸泡長達16 個小時,這使得統計河馬的頭數變得非常困難。
一方面,儘管這種動物的基因庫非常狹窄,但當它們沒有面臨棲息地喪失、捕食和偷獵等限制時,這種動物的種群爆炸現象表明它們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些披著蹄子的“生態系統建築師”對自然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不用說他們每天狼吞虎咽吃掉的110 磅(50 公斤)植被了。
它們還威脅著其他本地物種,西印度海牛(Trichechus manatus)、新熱帶水獺(Lontra longicaudis) 和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由於河馬的巨大胃口而在食物競爭中被擊敗。河岸也受到嚴重侵蝕,因為體重可達3.5 噸的動物在水中進進出出,還在水中的瘋狂排便,水域也受到了影響。
2011 年開始,哥倫比亞嘗試對河馬進行絕育手術,但由於河馬是極度危險的動物,接近動物的成本極高,後勤保障工作也需要大量人手,只有10 隻雄性河馬接受了治療; 自2021 年以來,又有24 只接種了GonaCon 長效避孕藥,這是一種由dart 提供的避孕藥。
撲殺的話題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射殺了一隻好鬥的雄性動物後,關於將這些動物轉移到墨西哥和印度公園的討論進展緩慢,這主要是由於350 萬美元的價格標籤。
2009 年,一隻綽號為Pepe 的好鬥雄性河馬被合法獵殺,在該國引發了抗議,並最終引發了2012 年的捕殺禁令。今年早些時候,哥倫比亞環境部長蘇珊娜·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 發誓要保護而不是減少河馬的數量,這在關注該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人員中敲響了警鐘。
“撲殺河馬的決定具有道德意義,”莫雷諾補充道,“但另一個決定- 不作為的分量要大得多。”
該研究由哥倫比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發表。可在此處以PDF 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