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評Vision Pro:技術令人深刻但更像是個玩笑
當地時間週一蘋果發布首款混合現實頭顯Vision Pro。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一年一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親自推介這款頭顯,據悉公司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也曾參與設計。庫克介紹說,Vision Pro能夠讓用戶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之間來回切換。

庫克表示:“這是新旅程的開端,將為強大的個人技術引入新維度。”
儘管會上蘋果高管花了最後半小時的時間詳細介紹蘋果頭顯方方面面的功能,但消費者還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花高價拿到設備。蘋果宣布,Vision Pro將於明年年初上市,售價為3499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師Tuong Nguyen表示:“這項技術令人印象深刻,但更像是個玩笑。”“看起來就像是一段漫長旅程的開始。”
蘋果公司並沒有將這款頭顯定位成探索虛擬世界或體驗沉浸式娛樂的另一種工具,而是把它當成超高清電視、環繞立體聲音響、高端攝像頭和最先進攝像頭捆綁在一起的硬件設備。
投行DA Davison分析師湯姆·福特(Tom Forte)在周一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即便是蘋果產品,要假設消費者會掏出購買這樣一堆產品的錢來買一款頭顯,也有些誇張。”
儘管存在質疑,但這款頭顯可能會讓蘋果再次通過發布的新技術改變現有的產品遊戲規則。
蘋果並不總是第一個嘗試製造特定產品的公司。其一系列產品突破可以追溯到1984年打著領結的喬布斯登台推介第一款Mac電腦。2001年發布的iPod、2007年發布的iPhone、2010年發布的iPad、2014年發布的Apple Watch和2016年發布的AirPods都是如此。
蘋果強調,在開發Vision Pro的幾年時間裡,公司借鑒了過去幾十年的產品設計經驗。蘋果還表示,這款頭顯涉及5000多項專利。

Vision Pro配備了12個攝像頭、6個麥克風和各種功能的傳感器,用戶只需用眼部動作和手勢就能控制設備和各種應用程序。蘋果表示,Vision Pro不會像類似設備那樣,讓用戶反復出現噁心和頭痛。蘋果還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生成每位用戶的三維數字圖像,這樣就能在視頻會議中顯示出來。
雖然Vision Pro不需要使用笨重的控制器,但設備必須外接電源或連接外置電池組,這可能會降低用戶興趣。
“他們努力讓這款設備在當前技術允許的範圍內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但終究是一款頭顯,”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師尤里·沃姆瑟(Yory Wurmser)說。儘管如此,沃姆瑟仍認為此次產品演示“相當驚艷”。
但分析師們均不認為Vision Pro立馬就會大受歡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蘋果頭顯售價太高,而且大多人也找不到有什麼令人信服的理由能讓他們長時間把設備戴在頭上。
如果Vision Pro最終被證明是一款小眾產品,就會讓蘋果陷入與其他大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一樣的不利境地。很多公司已經在努力銷售配備各項技術的頭戴設備或眼鏡,要么將用戶帶入虛擬世界,要么將數字圖像投射到面前的現實景像上。
社交媒體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早就將這些可以來回切換的三維世界描述為“元宇宙”。2021年,他將Facebook更名為Meta,然後投入幾十億美元改進虛擬技術,試圖將元宇宙的概念推向主流。

如今的元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數字領域的魔鬼城。儘管Meta推出的虛擬現實頭顯Quest是同類設備中最暢銷的,但主要吸引的還只是追求沉浸感的視頻遊戲玩家。庫克和其他蘋果高管在推介中避免提到虛擬世界,而是將Vision Pro描述為公司在“空間計算”領域的第一次飛躍。
迄今為止,人們對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的反應平平。一些採用這種技術的設備甚至遭到了嘲弄,典型例子就是十多年前發布的谷歌眼鏡。
微軟在2016年發布了混合現實頭顯Hololens。儘管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堅稱自己仍致力於發展這項技術,但取得的效果也很有限。
初創公司Magic Leap曾展示過一種混合現實技術,可以讓人看到飛翔的藍鯨,引來過一片轟動。但2018年,公司在向消費者推銷首款頭顯時遇到了很大麻煩,以至於現在已經將應用重點轉移到工業、醫療保健和應急用途上。
券商韋德布什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估計,蘋果頭顯上市第一年的銷量僅有15萬部,第二年的銷量將增至100萬部,但在蘋果所有產品中也只能占到很小一部分。
相比之下,蘋果每年能售出超2億部iPhone。當然,iPhone也不是一經上市就引起轟動,第一年銷量不到1200萬部。(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