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無法替代孫燕姿,但我好想讓AI分身替我上班啊
過去兩個月,當孫燕姿本人正在為日漸凸起的肚子和孩子們的日常瑣事苦惱時,“AI孫燕姿”在B站“復出”了。憑藉高度還原孫燕姿本人獨具辨識度的音色與唱腔,“AI孫燕姿”翻唱的《發如雪》《下雨天》《半島鐵盒》《愛在西元前》,均收穫了不俗的播放量。
關鍵“她”還特別卷,每天都有不少“新作”面世。在B站搜索“AI孫燕姿”,相關翻唱視頻達上千條,遠遠超出了孫燕姿本人出道23年的唱片數量總和。
甚至不乏有人依靠發布“AI孫燕姿”的翻唱作品,實現短期迅速漲粉,然後出售賬號或教程。但利用他人聲音數據訓練AI、合成翻唱作品存在諸多侵權爭議。
遙想到AI Drake和The Weekend 合唱的《Heart on My Sleeve》在網絡走紅,被環球音樂要求各平台下架的糾紛。
誰看了估計都不禁要問一句:孫燕姿還沒起訴“AI孫燕姿”嗎?
但大家等來的並不是當事人的“律師函警告”。
5月22日,孫燕姿本人首度發文回應“AI孫燕姿”,她淡然超脫的態度,為這場人機之爭畫上了句號。
孫燕姿回應譯文
01.“有什麼好爭的”
在這篇名為《我的AI》的回應中,孫燕姿笑談:“我的粉絲們已正式改換門庭,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門歌手的事實,而我的AI角色成了目前的頂流。我想說的是,你跟一個每幾分鐘就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還有什麼好爭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AI技術,孫燕姿形容“自己就像一個在吃爆米花、坐在電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人”。
她並沒有選擇一種尋求社會認同最大公約數的表達,比如“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的個性、思想性與創造性”,而是給人類自戀的幻覺無情地潑了一盆冷水。
“你可能會反對,說我還是能分辨出區別的,它沒有情緒,沒有音調和呼吸(或任何你能想到的術語)的變化。很抱歉,我懷疑這只是一個非常短期內的反應。 ”
在她看來,“這種新技術將能夠大量炮製每個人所需的一切。無論你多麼小眾、多麼反常或者精神多麼錯亂,都可能有專門為你創建的獨特內容。你並不特別,你已經是可預測的,而且很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
就在孫燕姿發表《我的AI》感言的前兩天,《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表示,人工智能已經破譯了人類文明的密碼——語言。我們曾用語言創造神話和法律,創造神和金錢,創造藝術和科學,創造友誼和國家。
而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這些領域讓人類感到迷茫與困惑。
正如孫燕姿所說,“之前我們堅信,思想或觀點的形成是機器無法複製的任務,這超出了它們的能力範圍。但現在它們卻赫然聳現並將威脅到成千上萬個由人類創造的工作,比如法律、醫學、會計等行業,以及目前我們正在談論的,唱歌”。
對於“AI孫燕姿”存在的合理性,孫燕姿表示“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無所謂,思想純淨、做自己,已然足夠”。
身處這個正在顛覆中的世界,存在主義或許是唯一的安慰劑。
看似是無奈之下的灑脫,但其思想和筆觸,卻恰恰成為網友心中人類仍不可取代的證明。“孫燕姿回應AI孫燕姿”、“孫燕姿文筆”的話題也順勢登上微博熱搜。
02.當人類從聲音到靈魂都能克隆
在《“AI孫燕姿”在B站出道,二創視頻播放超千萬》一文中,我們對“AI孫燕姿”使用的聲音克隆技術進行了介紹。
當下較為出名的聲音克隆工具如Eleven Labs、微軟的VALL-E等,均可以通過上傳少量音頻樣本,生成與原音色極為接近的聲音。
除了克隆聲音之外,相信大家也已經對外形趨近於真人的AI數字人司空見慣。
目前,對於“AI分身”尚沒有明確的定義,通常與數字人、虛擬分身、數字人分身等概念混用。
如果想打造一個還原真人外貌、聲音的AI分身,一來可以通過免費的數字人製作工具、網站來實現,比較常用的有D-ID、HeyGen等。
以D-ID網站為例,用戶只需上傳一張照片,在右邊欄的文本框輸入想讓AI分身說的話,然後上傳自己的錄音文件或選擇D-ID內置的聲音,點擊右上角的生成視頻,無需進行動捕,就能讓平面照片中的人以一種欺騙性的自然方式眨眼、擺頭,嘴型也能與聲音保持基本同步。
依托TTS(Text To Speech)技術,它們幾乎可以說任何你想讓它們說的話。不過相比於付費工具,免費版的生成效果和實用性仍相對有限。
二來可以尋求提供數字人製作服務、數字人生成軟件的公司。只需一段真人出鏡口播視頻、純綠幕素材和錄音文件,就可以生成一個擬真度高達80%-90%的數字人。
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商業分析師張琦都曾讓AI分身代替自己出鏡拍攝短視頻,鮮有觀眾能分辨出哪個是真人,哪個是數字人。
5月12日,招商證券首席分析師顧佳表示,招商證券已為其打造了數字分身,他的虛擬人很快將“成百上千”地出來路演。
5月22日,樂華娛樂CEO杜華的數字人“華華子”首次亮相直播間,身著粉色西裝,侃侃而談。
娛樂圈也早已有明星推出自己的數字分身,比如百度為自家代言人龔俊推出了他的專屬數字人“霽風”;前不久,中國移動也推出了周杰倫的數字分身“周同學”,對周杰倫本人的形象、風格進行了1:1復刻,建模的質感極為逼真和精細。
然而粉絲們卻似乎並不太買賬。在B站,“霽風”只有1353個粉絲,視頻播放量也平平。由於缺乏真人般的互動和情感連接,也未和本人形成差異化,很多粉絲對偶像的數字分身反應冷淡。
評論區不乏有粉絲表示:
這是建模+動捕嗎?準備用來做什麼呢?嗯…(欲言又止
有龔俊本人在,不需要什麼AI,只喜歡鮮活真實的龔俊
還是喜歡那個真實的蹦蹦跳跳的俊俊子
以往,AI技術在數字人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製作流程的簡化和製作工藝的精細化上。
但隨著人們對單純模仿真人外形和聲音、沒有靈魂的數字人產生審美疲勞,給AI分身注入“靈魂”,激活其智能交互能力,顯現出了更令人興奮的前景或者說“錢景”。
當“AI孫燕姿”在B站日更翻唱各路曲子時,美國女網紅Caryn Marjorie的AI版自己正在跟上千個男友同時“調情”,只不過這是一段明碼標價的“戀愛”,聊1分鐘收費1美元,一年賺幾個“小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AI初創公司FV(Forever Voice)用Caryn在網上發布過的2000小時的視頻素材進行訓練,使得她的AI分身能夠較好地模仿她的音色、語調和說話風格。
在Caryn AI的公測階段,註冊付費用戶數高達2萬,且99%以上為男性,Caryn本人一周進賬7萬多美元。
讓AI版的自己不眠不休地給自己打工,簡直吊打一切996和直播帶貨好嗎?
5月16日,小冰公司宣佈在中國和日本啟動“GPT克隆人計劃”,最短只需採集3分鐘數據,即可生成繼承真人外貌、聲音、性格、技能的AI克隆人,並且可以進行實時情感交互,就像你在“平行世界的另一重自我”。
不過,出於個人隱私數據安全及倫理考慮,首批GPT克隆人限制300個名額,需要本人提供權屬證明,以後將逐步放開人群及名額限制,計劃在年底前將GPT克隆人規模擴大至10萬人。
再這樣下去,我估計很快人類在虛擬世界也能擁有身份證了。
03.隱私、風險與倫理
無論是AI翻唱、AI伴侶還是AI克隆人,圍繞著AI分身技術仍然有許多版權、倫理、數據隱私、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方面,AI分身的生成需要採集個人的面部特徵、聲紋特徵、身份信息等,如果這些數據被洩漏或濫用,可能會給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就在近日,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騙子通過智能AI換臉和擬聲技術,佯裝其好友,通過微信視頻聯繫他,對他實施了詐騙。
除此之外,用AI“煉製”色圖模型、傳播虛假信息、AI換臉生成不雅視頻等事件也正在世界範圍內氾濫。(相關閱讀:《你的自拍照可能被收入“不雅圖素材庫”,AI作惡其實離你很近!》)
而針對AI虛擬伴侶,更加眾說紛紜的是倫理道德爭議。人類為什麼會為AI伴侶買單?
麻省理工的社會心理學教授雪莉·特克爾對此有一個鞭辟入裡的解釋:“我們與社交機器人的邂逅所引發的回應,和機器的能力無關,和我們的脆弱有關。”
很多人渴望親密關係,卻又畏懼、逃避進入真實的親密關係。尋求情感連接從來都是社會化的人的核心需求之一,而當這一需求更多地通過技術來實現時,可能會加劇社會孤立。
在愈發賽博朋克的未來,人類是更熱鬧了還是更孤獨了,恐怕是一個值得反思和警惕的問題。
而且現存的大部分AI聊天機器人,在與人類的交流過程中從不說no,它們被既定的道德準則和算法所約束,順從人類意志,照顧人類感受,也因此永久地陷入交往的非對稱關係中。擁有一個這樣的AI伴侶,也許會在無形中使人類與真實的社交規則、情感關係脫節。
作者| 月山橘
編輯| 張潔
來源:新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