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ONGCW 網誌
  • 首頁
  • 論壇
  • 微博
  • 壁紙下載
  • 免費圖床
  • 視頻下載
  • 聊天室
  • SEO工具
  • 支援中心
  • 表格製作
  • More
    • 在線名片
    • 網頁搜索
    • 天氣預報
    • 二維碼生成器
    • WordPress 插件及主題下載
  • Search Icon

WONGCW 網誌

記錄生活經驗與點滴

中國Linux的逆襲之路,大崩潰到大翻盤,隱忍磨礪20年

中國Linux的逆襲之路,大崩潰到大翻盤,隱忍磨礪20年

2023-04-26 Comments 0 Comment

很多年前,拓林思作為一家事實上的中國公司,已經做到中國服務器市場第一名的時候,各項指標都遙遙領先。正在此時,紅帽突然大舉進入中國。拓林思技術負責人陳棋德知道消息後,喪氣地找到公司總經理周群說:“我們沒有路可走了,以後怎麼辦?”

果然很快,拓林思之前的PC服務器合作大廠戴爾、惠普、IBM等紛紛優先選擇紅帽,原因是這些服務器大廠都需要Oracle等數據庫廠商認證。

因為,Oracle和紅帽是一個生態聯盟裡面的,不給認證就是等於直接告訴大家自己不支持拓林思。也就是說,如果哪個客戶用拓林思,Oracle數據庫出了問題Oracle不負責。

拓林思在這種生態堵截下,很快只能放棄自研,屈服去做紅帽發行版的衍生版,俗稱套殼,也就是CentOS的做法,從此失去主動權。核心員工也紛紛跳槽紅帽、SUSE等國外廠家,拓林思一蹶不振。

畢竟,做一個CentOS這樣套殼的版本,一個訓練有素的開發人員,準備好圖片,logo等等,在當時用性能強悍的機器一天就能重新編譯構建出來。

談起這段回憶的時候,陳棋德難過地告訴雷峰網:中國操作系統的技術跟別人的距離沒有想像中大,國內只是在頂級大神上有所欠缺,而紅帽在生態上的兩頭堵截才是致命的。

Oracle不給拓林思認證,這並不是個例。所謂一流公司做標準,二流公司做技術,三流公司做產品。

現實就是,標準一直掌握在國際生態手裡,Oracle數據庫標準之外還有芯片標準,芯片標準之外還有其他標準,人家積攢上百個標準,且就只跟生態夥伴玩,就是不給你中國廠商認證。

正如陳棋德感嘆的那樣,“最後的結果就是,生態控制在國際廠商手裡,人家就能讓所有人都不敢用你,讓你無路可走”。

這是讓中國linux無法翻身的一座五行大山。

12 59 380-14.png

而現在,它即將被完全顛覆。

一、2000年,他們開創了中國服務器市場

1999年3月,拓林思發布了業內第一個Linux中文版TurboLinux 3.0.2,創下Linux中文化先河。

這一年,陳棋德從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離開,加入拓林思成為公司為數不多的研發人員之一。

此時,微軟的Windows 98操作系統發行已經一年有餘,其憑藉“Wintel聯盟”策略,在全球PC機市場中所向披靡。

受Windows影響,國內開展了“扶持國產操作系統,繞開X86+Windows陣營”軟件守備戰。

Xteam、藍點、中科紅旗、銀河麒麟、中軟Linux等大小公司相繼成立,前兩者是民營隊,後三者是國家隊,組成了國產操作系統的“守備軍”。很快,Xteam Linux 1.0 、紅旗Linux、藍點(BluePoint) Linux中文版相繼發布。

拓林思此時還屬於國外入侵者之一,是美國拓林思公司進駐中國的分公司,也加入到與微軟、國內守備軍的混戰中,試圖跟微軟分一杯羹。

對於當時剛剛接觸Linux、開源文化的國內“守備軍”,無論面對微軟還是拓林思的進攻都難以抵擋。

陳棋德親眼目睹著中國如何失去桌面預裝市場。

一段時間,在官方的加持下,國產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突飛猛進。聯想、戴爾、惠普等公司都曾預裝過紅旗系統。上線一年多以後,時任中科紅旗總裁的劉博表示,國內Linux 的使用量比往年增加三四倍,已經達到100萬套。

踩著興旺國產操作系統的東風,也造富了一批人。

次年底,Xteam Linux 1.0背後的北京衝浪軟件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並在24個交易日內上漲265.79%。藍點一鼓作氣借殼美股上市,上市第一天即從4美元暴漲400%以上至22美元,5個創始人一夜之間成了億萬富翁。

但好景不長,國產操作系統情況陡轉直下,Windows統治中國市場已經勢不可擋。

據陳棋德回憶,國內廠商雖然聲勢浩大,但大家只賺到了吆喝聲,沒賺到錢。

當時Linux圈迎來了第一場大戰,藍點與拓林思,雙方在媒體上相互攻訐。

“總體上拓林思在預裝上的收入是超過藍點的。”

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開始打價格戰。其中紅旗作為攪局者,因為有補貼,所以它出的價格最低,兩塊錢一台機器還送光盤,拓林思低於20塊就不干了,成本都不夠。

在國產操作系統身陷打價格戰泥潭期間,微軟暗自步了一招大棋——縱容國內使用“盜版Windows”先佔領市場,等到用戶都習慣了離不開Windows後,再一舉收網,打擊盜版推廣正版。

這一招確實“狠毒”且有效。但有效的前提是用戶主動選擇Windows。那時,就算電腦中預裝了價格便宜的國產操作系統,用戶買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卸載、裝Windows,甚至有零售商還會直接安裝盜版Windows系統進行出售。

原因是國產操作系統應用生態方面的貧乏,國產操作系統不好用。以一個例子說明,國民軟件QQ直到2008年才有基於Linux開發的版本。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營隊率先潰敗。

藍點和Xteam相繼宣布系統停更,股價大跌,黯然退場。最後藍點選擇放棄核心操作系統,轉入嵌入式產品開發;Xteam宣布退出操作系統領域。

國家隊繼續堅持著,尋找生態上的“盾”。例如,將紅旗Linux和永中Office聯合銷售。但最終伴隨著微軟的標準成為國際文檔格式標準,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軟件在PC上進一步鞏固了其壓倒性的優勢,國產桌面操作系統日漸式微。

桌面市場的競爭已經臨近尾聲,只差微軟的最後一刺。此前一直放縱國內盜版橫行的微軟終於露出“獠牙”,開啟“黑屏策略”,狀告盜版商番茄花園致洪磊入刑,而中國本土四大PC廠商TCL、同方、方正、聯想合計向微軟採購近17億美元的正版操作系統大單。

國產操作系統奮力掙扎了數年後,被微軟徹底擊敗。

幾年後永中科技宣告破產,中科紅旗貼出清算公告,宣布團隊解散。桌面市場已經沒有機會。

而在這場桌面競爭大潰敗中,拓林思躲過一劫。因為它沒有死磕桌面市場,很早便退出桌面競爭,轉向服務器市場尋求生機。

這一決定讓拓林思率先抓住了Linux未來的發展趨勢。

那是2000年,拓林思內部剛經歷了大震盪。創始人柯栗富米勒夫婦被踢出局,還帶走了利啟誠、方漢等一批拓林思核心人物。

而在桌面端被紅旗的低價死死壓著翻不了身。

內外交困之際,來了一個關鍵人物潘迪改寫了拓林思此後的命運。

潘迪之前是康柏電腦公司中國北方地區總裁,在當時美國康柏電腦是世界上第二大計算機生產商,後被惠普收購。

也許是之前的國際視野,成就了潘迪這次的先見之明:在國內一眾廠商在桌面端爭得你死我活之際,潘迪決定拓林思“放棄桌面預裝市場,轉型服務器操作系統”。

此時國外操作系統市場已是另外一番景象,Linux在服務器市場所向披靡。紅帽的出貨量連續兩年霸占Linux市場領導地位。兩年後,SUSE也成長起來,與紅帽並行成為Linux市場兩大霸主。

拓林思成為中國Linux服務器市場第一支先鋒軍。很快就推出了TurboLinux Server版6.0,開始向服務器市場挺進。並且第一年就拿到了黑龍江郵政的第一個100萬的單子。

據公開數據,在2001-2004年期間,拓林思在國內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始終保持著第一的市場份額。

在拓林思開拓出國內服務器市場後,其他操作系統廠商如紅旗、共創開源等看到服務器市場有錢可賺,紛紛搶著加入進入試圖分一杯羹。

梳理歷史我們發現拓林思之所以能四年保持第一,不僅因為佔據了先發優勢,主要在於拓林思擁有一個優秀的Linux開發人員團隊,在與其他服務器廠商競爭時,為拓林思在行業內打出了紮實的技術形象,從而贏得訂單。

從柯栗富米勒帶走了利啟誠、方漢一批核心人物後,拓林思第一批有影響力的團隊基本解散了。2001年底,楊繼國也選擇離開加入英特爾,陳棋德便接替楊成為拓林思技術負責人。

陳棋德接手後重建技術團隊,招了包括蘇哲在內的一批優秀技術人才。其中,陳棋德發現了一個天才少年,技術實力很強,為了留下他,陳棋德對其提出的薪資待遇“有求必應”,果然在打電信市場時這個天才少年就為拓林思立下大功。這個天才少年十多年後又成為華為歐拉操作系統團隊的負責人之一。

有一年在中興通訊壓測,性能一直不行,陳棋德派了團隊所有人去現場都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只有現場上百萬行的源代碼才開放。後來只好把天才少年叫來,他到場後很快就分析出問題所在。

但中興通訊覺得拓林思是小公司,並不相信他們的分析結論,又拿著系統到老朋友英特爾楊繼國那裡檢測。經過英特爾一大堆幾十萬美元的商業工具檢測後,一個月後得出的結論跟天才少年的分析相同。

找到問題所在後,中興通訊便對他們內部整個程序進行重構,系統性能上去後,直接達到並略微超過了原程序運行在Unix小型機上的性能。

就此,拓林思一戰成名。天才少年因此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後來還代表拓林思去華為交流,與華為達成合作,幫助拓林思在業內打出名氣。從2003年起,TurboLinux Server 每年都能通過華為中興賣給運營商,賺上幾百萬。

其實在前一年,美國拓林思倒閉,日本拓林思雖然還有股份但人員不足,此時拓林思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中國公司了。

拓林思是國內服務器市場的拓荒者,與國內其他廠商對比,贏在強大的技術團隊,它的發展路徑跟國際廠商紅帽、SUSE一樣,都是完全自研,即並不是基於紅帽版本來做的衍生版本。

繁榮一直維持到2004年紅帽、SUSE進中國,拓林思開始走下坡路,國產操作系統逐漸迎來第二次大潰敗。

二、2004年,紅帽帶來十幾年大潰敗

2004年,國際Linux風雲突變,吹起的大浪席捲到國內。

美國著名的Unix系統開發商SCO狀告IBM,聲稱Linux 的成功是竊取SCO 技術的結果—— 指控由IBM 等廠商貢獻給Linux 內核的源代碼使用了它的System V 源代碼,違反了著作權。

並警告全球用戶“在選擇Linux產品之前要三思”,面對潛在的法律風險,大量預計換裝Linux平台的用戶望而卻步。

在Linux歐美髮展受阻之際,紅帽、SUSE一前一後轉戰中國這片富饒之地,拓林思等一眾國內廠商很快便感受到國際巨頭帶來的寒意。

當得知紅帽、SUSE進中國,技術負責人陳棋德立馬找到當時的公司總經理周群,問他拓林思以後怎麼辦,沒有路可走了。

因為操作系統上下游生態控制在紅帽、SUSE手裡。整個生態鏈上,oracle、sybase、IBM、惠普都加入了紅帽、SUSE,他們跟操作系統廠商紅帽、SUSE命運關聯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怎麼會跟拓林思合作搶紅帽、SUSE市場呢?

逐漸,在競標時發現IBM,惠普等服務器廠商,oracle、sybase等軟件廠商都不再願意用拓林思。

遭遇生態上的堵截,拓林思陷入舉目無親,孤立無援的境地。

雖然紅帽、SUSE國際Linux廠商進中國,輕鬆嚇退拓林思、紅旗等一眾國產Linux廠商,但在中國市場前行也並非如履平地。

Linux的最大競爭對手——微軟不僅發起了新的專利申請運動,同時指摘Linux操作系統並不如人們想像的安全。

在國內媒體溝通會上,微軟戰略總監潘迪代表微軟公開唱衰Linux開源軟件。

在紅帽、SUSE進中國的前一年,潘迪就已經從拓林思離開,沒想到僅僅一年就已物是人非。

拓林思被迫轉型,四年前帶領拓林思開拓了國內服務器市場的那個關鍵人物,潘迪如今卻加入了對方陣營甚至是整個Linux開源軟件的對立面。

曾經的戰友如今成為對手,又公開唱衰過去為之奮鬥的行業,這也太令人心酸了!

孤掌難鳴,最後拓林思不得不放棄自研,屈服去做紅帽發行版的衍生版本以贏得轉型時間,拓林思自此選擇轉型數據庫。

這是讓所有拓林思人記憶深刻的一年,紅帽、SUSE帶來的傷害,不僅在於搶占了拓林思的市場,還把陳棋德的技術團隊洗劫一空。許多人都走了。

但陳棋德又堅守了兩年時間,在拓林思千瘡百孔,急需一個主心骨穩定軍心的時候,他留下了,他一直等到為拓林思重建了技術團隊、培養了下一個技術負責人後,才帶著滿心的遺憾離開。他知道,短期內在服務器市場拓林思已經沒機會了。

還記得這位操作系統領域的老兵跟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聊起拓林思的歷史時,這位兩鬢已經斑白的男人,三個多小時裡,情緒經歷了數次轉變。當聊起帶出了一群優秀的開發者時,對他們的驕傲自豪溢於言表;聊到拓林思自研操作系統,曾經五年蟬聯市場第一時,神情回味無窮,整個人也年輕了許多;當聊到SUSE、紅帽進中國,用生態壓制拓林思,他憤怒又無可奈何;最後聊到拓林思的結局與現狀,雖然注定失敗但還是惋惜、遺憾。

許多人被國外大廠吸引,轉身去了紅帽、SUSE。

其中蘇哲跟著幾個同事一起加入了SUSE,他本意是想跟利啟誠一起在拓林思乾一番事業,但利啟誠早早離開。“那時SUSE非常火,後來被Novell收購後勢頭更猛,Novell又是老牌的互聯網企業,兩者結合屬於強強聯合,大家都挺想知道國際大廠是怎麼做Linux的。”

在SUSE,蘇哲認識了他的好哥們李勇,他是一個開源狂熱愛好者,後來蘇哲去谷歌后,又把他介紹給了章文嵩做Linux內核。

國產Linux下一個十年重獲新生的種子,從這時已經在悄無聲息地萌芽著。

三、2010年,龍蜥萌芽於“CentOS替換計劃”

2010年,因設計並實現Linux內核LVS系統被譽為“中國Linux業界大神”的章文嵩受邀加盟淘寶,並帶領阿里內部掀起“替換CentOS計劃”, 要自研操作系統。章文嵩急需一個能擔此重任的得力干將,來組建並帶領基礎軟件相關的研發團隊。

此時阿里內部用的還是紅帽CentOS5,但隨著電商業務膨脹,傳統的CentOS逐漸解決不了淘寶平台的問題,而且利用率不高,章文嵩便想著基於自身業務架構重新設計一個操作系統,在公司內部替換掉CentOS。

一直以來國內基礎軟件人才稀缺,那精通Linux操作系統的人可謂奇缺。那時操作系統大廠都分佈國外,紅帽、SUSE、英特爾、IBM等,國內雖然有紅旗、中標、拓林思等,但規模都太小。

馬濤就是章文嵩挑選的那個負責“替換CentOS計劃”的領頭人,他也是今天龍蜥社區的掌門人。

彼時馬濤已經在oracle待了四年,擅長文件系統。

為了讓馬濤加入內核組,章文嵩花了不少精力遊說他,還拉上“說客”李勇。

李勇加入淘寶的經歷非常“陰差陽錯”,當時他還在SUSE Labs,因為被蘇哲忽悠出來跟著他幹,結果谷歌面試掛了後,剛好就碰到章文嵩在拉人。

到淘寶後,李勇牽頭做了一個內核組,負責維護內部的Linux系統,這正是十年後對外開源的操作系統龍蜥的雛形。

馬濤與李勇是舊相識,兩人的緣分始於CLK(中國Linux內核開發者大會)。CLK是2006年英特爾聯合清華大學、AKA社區發起的年度Linux內核開發者大會,第二年便交給了時任英特爾開源社區戰略經理陳緒,到今天這個大會已經舉辦了17年,業已成為國內操作系統領域人才的發源地。

當時李勇找到陳緒想要舉辦另一個大會CLSF(China Linux Storage、Memory Management and File System Summit),因為國外已經有一個LSF大會,國內開發者因為各種原因沒去成,他便想著在中國也辦一個本地版。所以就想蹭一蹭CLK的熱度,兩人因此認識。

陳緒提到,當時李勇還有個外號叫“我是小菜鳥”,“我們都笑他,這麼多年了他還這麼叫自己,應該叫老菜鳥了吧”。

在舉辦CLK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優秀的操作系統人才,馬濤,他曾多次受邀在CLK做文件系統領域的技術演講。後來馬濤開始和李勇一起辦CLSF。CLSF跟CLK不一樣,是一個邀請制的Linux專家閉門會。

“為了找人參會,我跟李勇兩個人把Linux內核裡面有貢獻的,看著名字像中國人的拉出來,然後給他們發郵件邀請他們來開會。”第一屆只有十幾個人,到今天已經有上百人了。今天看來,陳緒扛起的CLK、李勇和馬濤拉起的CLSF在早期都推動了中國Linux的發展。

有熟人好辦事,李勇到上地軟件園藉著敘舊找馬濤吃飯。也許是菜太好吃了,馬濤至今還記憶猶新,那天中午他們在一家貴州菜點了一份竹蓀燒大鵝。

最後馬濤同意加入章文嵩團隊做操作系統研發,之後,李勇轉去螞蟻,整個操作系統阿里OS的攤子便全部交給了馬濤,沒想到一干就是十三年。

雷峰網好奇當時為什麼願意從如日中天的外企離開,去淘寶做冷門的操作系統?馬濤給出了很多理由。

章文嵩的號召力,因為他是國內Linux內核極具影響力的大牛;

好友李勇的遊說;

但促使他下定決心的是面試時章文嵩給他看了淘寶當時的規模,已經非常大了,有上萬台服務器,在這樣的場景下做操作系統非常有挑戰性。

章文嵩搭建淘寶核心系統部門,物色馬濤做操作系統阿里OS,其實都是在為阿里“去IOE”爭奪主動權。

三年後讓業內轟動的“飛天”研發成功後,章文嵩的團隊又被併入到阿里雲。

馬濤的操作系統團隊也一併進入阿里雲,成為阿里雲的基礎軟件團隊下的一個操作系統部門,開始從雲角度切入做操作系統。

章文嵩和馬濤相當於從支撐電商業務變成阿里整體IT 技術設施。

就是從這時起,馬濤對操作系統、雲計算的認知發生改變。也正是併入阿里雲後,團隊決定不做手機操作系統(阿里雲OS),專心做服務器操作系統。

此時馬濤還不知道Linux+雲的組合,暗藏著顛覆Linux生態的力量。

“當時從事操作系統的公司、人員都不多,我們還在五道口一個茶館裡,和華為交流過怎麼做操作系統,因為大家都在學習階段。”當時大家並不知道未來國產操作系統會走向不同的道路。

四、2014年,歐拉在華為打開局面

同一年,歐拉誕生於華為高性能項目組。

一開始還沒有鯤鵬處理器。

由於內部定位模糊,不知道要做到什麼程度,淺嚐輒止還是大力投入都是一個問題。

一個關鍵時間點是2012年,華為幾個團隊的主管一起去美國參加一個Linux大會,發現國外Linux圈非常熱鬧,但基本沒有中國公司是Linux內核的貢獻者,而華為在開源方面的貢獻為零。

當時的華為還是一片開源荒地。

華為並非無名之輩,在電信圈非常領先,卻完全沒有參與開源——這已經是國際上非常成熟的軟件開發模式,感受到國外Linux圈的繁榮,這群華為人非常震驚。

帶著極大的落差感,回國後華為就此開始招攬開源人才,搭建團隊,在內部傳播開源文化,希望培養出一批開源軟件方面的技術專家。

一直到2014年,歐拉才明晰方向,確定要加大力度做服務器操作系統,以此深入產業鏈。

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讓華為意識到要賣硬件,打通整個生態是多麼重要!

華為找到紅帽,請求對方將鯤鵬處理器的支持代碼放進紅帽的操作系統中,有了這個步驟後鯤鵬才能與主流軟硬件結合,交付給客戶完整的產品。

但紅帽態度並不積極。此時華為還沒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一直等到2019年鯤鵬都沒能跟紅帽操作系統完成適配。

華為開始意識到危機。

歸根結底華為是一家賣硬件的公司,芯片、服務器這些都是華為未來重要的企業業務。而芯片、服務器大多數硬件離不開操作系統。

但國內外服務器、芯片各個關隘都早已被國外操作系統廠商把控著,華為的鯤鵬以及未來大量硬件想要被接納必須要看別人的臉色。

所以華為意識到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必須依賴歐拉操作系統為自己的硬件產品打造完整的生態,自此開始大力投入歐拉。

正是在這一年,歐拉招了一批來自紅旗、風河的人,很多都是業內大牛,正式拉起了操作系統大旗。

此時歐拉並沒有成長的很強大,雖然有了一個服務器版本,卻根本不能叫做產品。正是從風河、紅旗來的這波人,有懂技術的、有懂產業的,壯大了歐拉的隊伍,歐拉操作系統從此開始走上正軌——真正被當成一個產品、平台來做,而不是華為產品線的一個小部件、小零件。

兜兜轉轉十多年後,國產操作系統又回到了生態。

紅帽對支持鯤鵬態度不積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生態上的壓制是致命的,從十年前紅帽進中國,拓林思被迫退出市場時就已經有過警示。

一次次栽跟斗,再吸取教訓,終於華為決定構建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嘗試著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華為也將操作系統戰略提升,不僅僅是服務於鯤鵬,也能支持x86,同時支持邊緣計算,也能支持雲基礎設施。意味著歐拉支撐著華為集團的運營商BG,消費者BG,企業BG三大業務板塊。

五、2018年,龍蜥給國產Linux帶來新思路

將記憶拉回2017年,馬濤回憶這一年對他、對整個團隊的同事、對阿里OS都意義深重。因為阿里OS終於全面完成“內部CentOS替換計劃”,終於在雲上跑起來。

內部決定將阿里OS放到阿里雲上,讓雲上的用戶用起來。這對阿里OS來說,意味著就此開始參與商業競爭,戰場就是雲計算平台。

內部替換完成使用沒問題後,開始對外推廣使用。這是阿里一以貫之的技術路線。

阿里OS“上雲”後,對外改名叫Alibaba Cloud Linux,馬濤想藉此表達對開源的尊重——說明是基於Linux做的操作系統。

其實在2018年之前的多年裡,阿里雲並不看重阿里OS,只是把它看作支撐阿里雲底層的基礎設施裡的一個小部件,重要但不突出,並沒有想過能從它身上發掘到什麼“賣點”。馬濤甚至中途離開去帶雲計算的塊存儲團隊,短暫告別後又回到操作系統。

但是2018年在服務微博時,得出一個讓馬濤“為之一振”的發現。

一旦有明星相關的爆炸性新聞時,微博便會有上億甚至更大數量的並發訪問需求,所以經常出現微博癱瘓訪問不了的情況。

雲計算出現後,極大地改變了微博這種有大量數據處理的企業經營方式。當微博想擴容時去找阿里購買“算力”,購買了100台、甚至1000台阿里雲的雲服務器ECS後,阿里云通過API 下發,微博馬上就能擁有這1000台“算力”。

但這部分“算力”要投入工作,必須先要等待雲服務器啟動完成,再啟動微博開始處理數據,整個啟動過程就需要5-10分鐘,便導致這段時間微博刷不出來。

雖然用上了阿里雲,結果時間又花在操作啟動上,問題還是沒解決。微博便找到阿里尋求幫助。

馬濤團隊跟微博一起排查後,發現問題出在操作系統。

當時微博購買“算力”時選擇的操作系統是CentOS。“選擇通用操作系統,最大的痛點是啟動過程不可控,這一塊從沒被管理過,完全指望通用操作系統自己啟動,因此導致啟動時間很長。”龍蜥產品負責人張鵬程對雷峰網解釋。

但當選擇Alibaba Cloud Linux後,問題一下解決了。Alibaba Cloud Linux比通用操作系統啟動速度變快很多,原先需要10分鐘,現在從訂單創建到進入微博界面整個過程,能控制在30秒以內。

這個案例讓馬濤團隊宛如發現了“新大陸”。原來在雲原生場景下,Alibaba Cloud Linux操作系統比傳統操作系統應用效率高這麼多。

因此,阿里雲找到了新“賣點”——既然Alibaba Cloud Linux跟阿里雲搭配後,發揮的作用更大。那麼何不把操作系統當成一個支點,去撬動雲市場呢。

這背後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來買單”的打法。對外推操作系統,讓用戶免費用,其實想擴大阿里雲的市場。

因為操作系統是基礎軟件,更容易圍繞操作系統做一個開源生態,把阿里的操作系統嵌入到大量企業用戶的服務器中,以此在市場上打造一款主流的操作系統,再通過該操作系統來帶動阿里雲。

在馬濤看來:“我們希望通過龍蜥,推動大家都往雲上遷移。如果都選擇上雲,自然會考慮到阿里雲,這是一個很樸素的事情。”

在上述背景下,所以2019年阿里決定大力推廣Alibaba Cloud Linux,實現真正的開源。此時團隊發現其他雲廠商已經在做類似的事情,阿里必須加快腳步。

2020年9月,馬濤團隊拉著一堆合作夥伴,包括操作系統廠商、芯片廠商、雲廠商一起成立了龍蜥開源操作系統社區(OpenAnolis)。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雲場景下的操作系統,能發揮出傳統操作系統沒有的潛力,能給雲帶來新“賣點”。另一面,雲時代的到來也促進著操作系統的發展。從操作系統領域的競爭來看,從雲切入,能避開傳統國際廠商的生態壓制。

以紅帽如今的生存狀態為例,官方數據顯示,在亞馬遜雲上使用亞馬遜Linux的比例已經超過70%,這意味著很少有用戶在亞馬遜雲上選擇紅帽。

雲已經對傳統操作系統廠商產生了衝擊。紅帽不得不和IBM抱團取暖。

為什麼雲能影響傳統操作系統生態呢?

因為在雲時代,操作系統和服務器等硬件被一起打包成“資源”“算力”提供給用戶,而如曾經作為紅帽生態裡的服務器廠商,他們提供的實體“服務器”開始大量被雲計算廠商的雲服務器ECS替代,用戶不用再選擇買哪家服務器。這樣的話,“算力”中的服務器+芯片+操作系統+……都可以由雲廠商主導。

那麼,隨著未來雲時代全面到來,紅帽這些Linux巨頭形成的生態城牆,在雲計算賣“算力”面前也就不攻自破。

目前,國內朝著這樣的趨勢發展,據阿里雲方面透露,目前阿里雲上用戶使用Alibaba Cloud Linux(龍蜥的發行版之一)的增速已經遠超CentOS。

這樣看來,可以說龍蜥從雲的角度,給中國Linux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思路。

國產操作系統應用生態貧瘠問題待解,打造一款自主且好用的操作系統只是萬里長城第一步。

龍蜥社區技術負責人張金利在接受雷峰網採訪時表示,“當前國產操作系統生態的發展,不能生搬硬套國外企業的模式,已經是業內的共識。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從國內產業實際出發,集中優勢力量干大事,需要有一套技術理論來指導產業上的協同。龍蜥與統信軟件率先提出的分層分類”架構理論,繼承了自由開放的開源精神,基於當前操作系統產業鏈現狀,為下一代開源操作系統的開發奠定堅實的理論與技術基礎。”

在面向雲時代的發展思考上,張金利表示,雲時代更多算力優化空間可能在於如何和AI的結合,我們也會考慮在社區技術方向上融入這一思路。

六、2023年,歐拉勢頭正猛

2019年,是讓所有華為人記憶深刻的一年。

這一年,華為真正走到生死存亡的關頭,歐拉一夜之間換了身份。

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消息傳回國內後國人無不憤憤不平。華為多個業務受阻,包括操作系統領域。

就在5月16號結束的那一瞬間,華為與美國那邊的Linux技術連接就斷了。

在這個“卡脖子”之際,好在華為有歐拉,內部立刻將服務器操作系統全部切換成了歐拉後,延續了華為整個系統的運作。

不同於市面上數不勝數的套殼類的CentOS——把別人的產品拿來修修補補、換個殼貼個自己的名字,歐拉稱他們是在“造飛機”,很多其他廠商只是在修飛機。

造飛機代表歐拉團隊擁有設計能力和重組能力。這意味著紅帽、SUSE這些Linux廠商剛開始做操作系統時走過的路,歐拉也重新走過一遍。就跟當年拓林思做操作系統的路徑一樣,不是基於紅帽、SUSE,而是自己做。

自己懂怎麼做一個RHEL,跟直接把RHEL拿來修修補補、貼牌聲稱是自己的操作系統,兩者性質完全不一樣。

給歐拉帶來的影響也完全不一樣。對於其他廠商來說,從前RHEL/CentOS每一個更新,都必須跟隨,但歐拉不用,歐拉可以基於自己的商業目的去做創新。

造飛機和修飛機需要的人當然也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在操作系統行業,團隊幾個人,幾十人都能做一個操作系統,而歐拉團隊多達上千人。

一位資深Linux從業者告訴雷峰網:“隨便拿CentOS縫縫補補,幾個人都能做一個操作系統出來,甚至上千人的團隊做的操作系統,有時候可能比不上幾個人做的好用,但對於上千人的團隊來說,此後積攢的做操作系統的能力會更多。”

2019年將歐拉開源後,目前歐拉生態夥伴已經發展地非常龐大。

據歐拉方面消息,包括麒麟、信安、軟通動力、天翼、電信在內的很多合作夥伴,都選擇All in歐拉,將自身利益與歐拉緊緊捆綁,這背後是生態合作夥伴對華為、對歐拉的信心。

“國內開源操作系統,他們的技術路線,投入多大,我基本都清楚,而歐拉從一開始就自研,這是我一直信任歐拉的主要原因。”陳棋德給予了歐拉很多信心。

“目前我們已經加入歐拉生態,希望歐拉能讓拓林思東山再起。”拓林思北京負責人謝劍這樣告訴雷峰網。

“我們不能把操作系統一直讓別人捏在手裡,讓別人隨便搞對吧?包括歐拉、deepin我們都在大力投入資源,都在盡全力去在服務器、桌面發展自己的操作系統。”當雷峰網跟deepin創始人劉聞歡聊國產替代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更多deepin相關的故事,歡迎添加作者微信:zzjj752254,來聊)

據歐拉方面消息,歐拉在國內市場表現非常強勢。

“今年歐拉(openEuler)的裝機量市場佔比應該可以沖到35%,甚至更高。”

沙利文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國產操作系統行業裝機量達到401.2萬套,其中openEuler勢頭最猛,市場份額超過25%。

但歐拉方面告訴雷峰網,具體數據應該遠超25%,估計能達到30%。因為統計過程中很多數據是失真的,有很多非大頭的客戶並沒有統計在內。例如今年初歐拉團隊去拜訪客戶時,發現很多客戶去年早已用上了歐拉,但歐拉並不知道。連歐拉自己都不知道的客戶,肯定沒被統計。

同時,從今年起,華為內部明顯感覺到市場對歐拉的需求增多。在openEuler社區,開發者人數從去年的8000,不到半年就漲了6000多人,許多需求都堆到了社區。

對於開源軟件來說,社區開發者人數越多,意味著自身的護城河越厚,壁壘就這樣慢慢搭建起來。

歐拉方面認為市場份額達到15%就是一道生死線,所以他們現在並不擔心國內市場,開始將目光放到海外。

後記

年少時,Linux愛好者陳緒因《Linux一句話精彩問答》在ChinaUnix社區積累了名氣,由此開始了十年如一日的Linux佈道生涯。他回憶,當時國內懂Linux的人太少了,他覺得自己對Linux比較了解後,便到處去講課分享Linux知識。

“就在ChinaUnix上吼一聲,好多人就來了。”陳緒發現來聽課的人手一本自己打印的《Linux一句話精彩問答》,這是國內第一本Linux科普文,還被搬到了水木清華BBS上,在當時很火。作為佈道師,他在講課的過程中,也發掘了很多Linux愛好者和人才。

加入英特爾後,陳緒擔任社區戰略經理,本質就是做社區生態。英特爾憑藉X86 在世界範圍內處於核心地位,所有的Linux操作系統廠商在內的軟件廠商都要向它尋求合作,包括國內的中科紅旗、中標軟件、拓林思、IBM等,以便能夠配合英特爾硬件發布的路線圖。

陳緒的工作就是幫助這些軟件廠商用好英特爾X86,跟英特爾達成很好的一個協作關係,保證他們的軟件跟英特爾的硬件兼容,推動客戶更願意選擇英特爾的產品,也就是保證市面上的主流核心軟件跟英特爾在一條船上,這正是做社區生態的意義。沒想到十六年後,陳緒繼續在阿里雲,在龍蜥社區做著同樣的事情。

在英特爾舉辦CLK時,陳緒一直堅持“中立”原則——去商業化,參與的公司都是平等的;杜絕商業推廣,只邀請在Linux內核中有代碼貢獻的工程師來演講。

2020年擔任龍蜥社區運營委員會主席後,陳緒延續了他過去做社區的思想,龍蜥也一直秉持“中立”原則發展社區生態,有事各理事單位投票決定,“即使是阿里雲的提案也可能被否決”。

龍蜥方面認為:“建立一個擁有生命力的豐富生態根本在於社區化協作,而不是集約式管理。”

而在生態建設上,歐拉堅信“仁慈的獨裁者”原則——華為領頭,帶著夥伴們一起向前衝。在整個歐拉生態中,華為在其中的話語權比較重。

“仁慈的獨裁者”源自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 ,因為他不會限制任何人提交代碼,但內核代碼的最終版本由他說了算,這使得這麼多年來Linux才能一直保持穩定。

“我覺得在社區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發展思路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陳緒這樣看待兩家社區不同的治理原則。“有些社區崇尚效率,龍蜥社區更在意公平,因為我們堅信,公平才能行穩致遠”。

這已經讓兩家操作系統正在走向兩條不同的路。一位資深Linux從業者認為,在未來的四五年時間裡,國產Linux將會完成第一次真正逆襲,第一次有一個完整的市場。

對於龍蜥、歐拉,亦或者本文並未展開的騰訊雲OpenCloudOS,目前國內熱議最多的三大Linux根社區,大家的討論更多集中於各家路徑的差異。

“歐拉其實是吸收了傳統操作系統廠商的模式。”

“龍蜥走的不是尋常路,很有想像力。“上述人士認為,但紅帽、SUSE在生態上走過的路,不可能繞得過去的。

“操作系統確實是個很複雜的事情,憑藉國內某一個單一的廠商的力量,想推起來達到一個國際的高度,實際上是很難的。”浪潮信息副總裁張東就目前操作系統的競爭情況,這樣對雷峰網說。(更多開源社區生態競爭相關的故事,歡迎添加作者微信:zzjj752254,來聊)

回憶起十多年前紅帽帶來的那場潰敗,上述人士認為其實拓林思在內的國產操作系統的失敗早已註定,因為上下游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沒有生態支撐。

但今非昔比,國內整個操作系統產業鏈,從底層芯片、服務器到上層應用不再籍籍無名,國內整個操作系統生態已不是光禿禿一片。

同時,隨著雲計算、大數據、AI這些技術開始迎來階段性”質“的突破,充當著加速器,給操作系統提供了大量新場景,帶來新機會。

所以,無論是龍蜥從雲角度給國產Linux提供一條新思路,還是一馬當先的歐拉,國產操作系統的機會已經到來。

正是有一批如陳棋德、陳緒、馬濤這樣的行業堅守者,正是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影響著一批批後來者加入操作系統行業,並為之奮鬥努力堅持,國產Linux才終於走過晦暗,迎來黎明。

來源:雷鋒網

分享此文:

  • 分享到 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WhatsApp(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Pinterest(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Reddit(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Skype(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
  • 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

相關


Linux資訊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暗黑4容量要求翻倍:至少90GB SSD 比魔獸18年積累還多
NEXT
蘋果通過新的中國供應商實現MacBook產能多樣化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More results...

Generic filte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Search in excerpt
Filter by 分類
網站公告
Featured
限時免費
ESET NOD32
WINDOWS 10 &11 INSIDER PREVIEW
Windows 軟件下載
系統軟件
辦公軟件
圖像處理
影音媒體
網絡軟件
應用軟件
Mac 軟件下載
安卓軟件下載
網絡資訊
Mac資訊
Linux資訊
VPS資訊
NASA資訊
金融資訊
WhatsApp Stickers教學
WordPress資訊
WeChat資訊
PHP資訊
Plesk資訊
TensorFlow
教學資源
開源程序
網頁工具
SEO工具
醫療健康
旅遊及消閒
其他資訊
Content from
Content to
2023 年 4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3 月   5 月 »

分類

  • 網站公告
  • 限時免費
  • ESET NOD32
  • WINDOWS 10 &11 INSIDER PREVIEW
  • Windows 軟件下載
  • 系統軟件
  • 辦公軟件
  • 圖像處理
  • 影音媒體
  • 網絡軟件
  • 應用軟件
  • Mac 軟件下載
  • 安卓軟件下載
  • 網絡資訊
  • Mac資訊
  • Linux資訊
  • VPS資訊
  • NASA資訊
  • WhatsApp Stickers教學
  • WordPress資訊
  • WeChat資訊
  • PHP資訊
  • Plesk資訊
  • TensorFlow
  • 教學資源
  • 開源程序
  • 網頁工具
  • SEO工具
  • 醫療健康
  • 旅遊及消閒
  • 其他資訊

彙整

近期文章

  • 宇宙中的一切都注定要蒸發- 霍金的輻射理論並不限於黑洞 2023-06-04
  • 重新定義流體力學:古老的發明引發了現代的突破 2023-06-04
  • 歐空局火星快車在紅色星球上進行現場直播以慶祝其20歲生日 2023-06-04
  • 微軟必應迎來14歲生日還記得剛出生時的它是什麼樣嗎? 2023-06-04
  • 科學家嘗試在睡眠中通過深腦刺激增強記憶力 2023-06-04
  • 研究發現有袋動物比人類”進化得更多” 2023-06-04
  • 機械硬盤還有5-7倍的容量價格優勢2028年前都淘汰不了 2023-06-04
  • 中信科移動完成業界首次5G NTN標準的寬帶衛星通信試驗驗證 2023-06-04
  • 《暗黑4》實戰36款顯卡:10年前的畫質水平4K 270幀+無壓力 2023-06-04
  • 印度列車相撞事故已致死傷超千人百列火車運行受影響 2023-06-04

熱門文章與頁面︰

  • 打車叫到特斯拉不會開門很尷尬?官方介紹開關門方法
  • DP vs HDMI 誰才是遊戲玩家最佳選擇?
  • 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
  • ESET NOD32 LICENSE KEY (UPDATED 2023-01-17)
  • Windows及OFFICE激活密鑰+電話激活教程–自用
  • 下歌吧– 免費的超高、無損等音質音樂下載平台
  • 把盒子刷成磚頭又把磚頭刷成盒子,小米盒子3增強版原生安卓刷機
  • Windows 10玩遊戲死機重置顯卡驅動的秘籍你知道嗎?
  • 樓層這麼高,為什麼蟑螂仍能飛簷走壁,寄居家中?
  • 盜版Windows 7還能免費升級Windows 10嗎?

投遞稿件

歡迎各界人士投遞稿件到admin@wongcw.com

請提供以下資料:

1.你的名字

2.你的電郵

3.分類目錄

4.文章標題

5.文章摘要

6.文章內容

7.文章來源

 

聯繫我們

查詢,投稿,商務合作:
​admin@wongcw.com
​技術支援:
​support@wongcw.com
​客户服務:
​cs@wongcw.com

QQ群:833641851

快帆

MALUS

極度掃描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

WONGCW 網誌

  • 免責聲明
  • 捐助我們
  • ThemeNcode PDF Viewer
  • ThemeNcode PDF Viewer SC
  • Events

服務器提供

本站使用之服務器由ikoula提供。

聯繫我們

查詢,投稿,商務合作:
​admin@wongcw.com
​技術支援:
​support@wongcw.com
​客户服務:
​cs@wongcw.com

QQ群:833641851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