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已經滅絕了36年的禿鷲在人類幫助下回到保加利亞定居
禿鷲(Aegypius monachus),也被稱為黑鷲、僧侶鷲或歐亞黑鷲,是歐洲最大的猛禽。禿鷲在全球範圍內被列為近危物種,自19世紀末以來,其在南歐的種群數量已大幅下降。這種下降是如此的嚴重,以至於到了19世紀中期,這種鳥在歐洲的大部分分佈範圍內已經消失了。在保加利亞,自1985年以來,該物種已被認為在當地已經滅絕。
由於三個保加利亞非政府組織在2015年開始的重新引進倡議:保加利亞領先的和最古老的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綠色巴爾幹、野生動植物基金和珍禽保護協會,該物種現在已經回到了該國。
該項目被恰當地命名為”禿鷲回歸LIFE”,禿鷲保護基金會(瑞士)、EuroNatur(德國)和Junta de Extremadura(西班牙)也是該項目合作夥伴,該項目由歐盟委員會的LIFE+金融工具共同資助。
到2022年中期,該團隊從西班牙和歐洲動物園共進口了72個個體,然後在東巴爾干山脈和保加利亞西北部的Vrachanski Balkan自然公園的戰略選擇地釋放它們。
該小組從西班牙帶來了63只未成年鳥,這些鳥在那裡被發現處於困境,並在鳥舍中得到康復。其他9隻幼鳥是在動物園里圈養的,然後有計劃釋放,其中包括一個人工鳥巢,從那裡幼鳥可以逐漸”起飛”到野外生活。
物種拯救平台上的一隻禿鷲。資料來源:Hristo Peshev, Fund for Wild Flora and Fauna
“重新引入”物種行動在一篇研究文章中作了介紹,發表在開放性的《生物多樣性數據雜誌》上。在那裡,由伊夫林-伊万諾夫(綠色巴爾幹)領導的科學家報告並討論了不同釋放方法的有效性和挑戰,並提供了關於保護和重新引入的提示。
例如,事實證明,在保加利亞的巴爾干山脈建立一個全新的核心(或核心)禿鷹種群是低效的。它對補充一個小型的定居個體群也不起作用。
相反,研究小組建議採用鳥舍法和延遲釋放法,即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後,將圈養的鳥類引入新的地方,使鳥類獲得對當地環境的生活經驗。
文章的作者評論說:”在保加利亞的兩個首批釋放地點,肉眼可見的禿鷲重新引入的建立階段正在按計劃進行,初步結果令人滿意。現在他們創建了兩個不同的核心,並且該物種開始繁殖,這可能是將其在保加利亞紅色數據手冊中從’滅絕’上升到’極度瀕危’的一個理由。”
保加利亞新創建的這兩個禿鷲繁殖中心是巴爾幹半島的第二個和第三個此類中心。
“在整個20世紀幾十年的急劇下降之後,該物種只剩下希臘東北部Dadia-Lefkimi-Soufli森林國家公園中的一個繁殖地。”作者說:”現在,三個殖民地之間的交流將促進個體的交換,確保長期穩定,並產生區域種群。”
然而,該團隊指出,進一步的監測和建模以及適應性管理對於新的國家種群的長期持續存在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已經有證據表明,進口的禿鷹已經在保加利亞成功繁殖,在正式確認肉眼可見的禿鷹物種已經成功在該國重新建立之前,還剩下最後一步。只有在核心繁殖種群開始每年產生大約10只雛鳥,以及當地羽化的個體開始自行繁殖之後,才能得出這一結論。預計到2030年將會有這樣的結果。
禿鷲的重新引入是保加利亞一系列以猛禽為重點的保護項目中最新的一項。
首先,在2009年開始的一個項目中,獅鷲在經歷了大約50年的”滅絕”之後,成功地在保加利亞重新引入了獅鷲。事實上,該團隊在該項目中使用了大量的技術訣竅和方法,以應用於目前的項目。這個成功的故事在2021年的《生物多樣性數據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
事實上,就在2021年的同一天,《生物多樣性數據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涉及保加利亞獵物鳥類的重新引進的成功案例,這些鳥類已經失踪了幾十年。第二個例子是發現了二十年來第一隻築巢的薩克獵鷹。
這兩份科學出版物都是一個動態的”活”線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