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業界加快了開發本地”星鏈”的努力
台灣已經加快了開發低地球軌道(LEO)衛星網絡的努力,該網絡類似於SpaceX的Starlink。該計劃由該地區的航天中心和數字事務部門牽頭,與私營部門合作發射新衛星。該計劃被稱為”台灣版星鏈”,涉及許多不同的台灣公司,包括聯發科、京朋科技、泰陽電子和其他近40家公司。
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工業技術研究院將開發頭兩顆衛星,然後將其升級,作為私營部門效仿的藍本。其目的是在台灣建立700個地面站,以及三個海外站。這些將減少該地區互聯網連接對海底電纜的依賴。
衛星互聯網網絡依靠三點來建立連接,其中第一個是與衛星連接的用戶終端,然後航天器將用戶的數據傳送到地面站,再由地面站完成與互聯網服務器的連接。
該計劃的時間表旨在到2023年底本土化生產70%的衛星部件。這是台灣太空發展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第三階段於2019年被批准,在十年內投資251億新台幣。航天部門TASA已經與私營部門合作,測試通信下行能力。
這些是空間發展計劃第三階段的一部分,台灣在2017年借助SpaceX的獵鷹9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即FORMOSAT-5。隨後,在2019年同樣借助獵鷹重型火箭發射了六顆FORMOSAT-7衛星,該項目與美國太空部隊合作進行,其大部分部件由台灣公司在當地製造。
圖為2022年11月,台灣TRITON(FORMOSAT-7R)衛星正在準備中
台灣目前正在開發TRITON(FORMOSAT-7R)衛星,計劃通過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的共享任務發射。TRITON是一顆準備進入低地球軌道(LEO)的地球觀測衛星,其目的是研究颱風、海浪高度和海風速度,使台灣能夠更好地應對自然災害事件。雖然官員們最初表示,該衛星87%的部件將在台灣製造,但這一數字現在已降至82%,但仍高於FORMOSATs 5和7的78%。
新航天器的全功能測試已經開始,官員將衛星計劃與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TSMC)相提並論,並表示航天工業將成為保護該島的另一座”神山”。台積電在台灣被稱為神山,因為它在全球半導體製造供應鏈中具有戰略意義,因為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合同芯片製造商,負責為蘋果等大公司提供處理器和其他產品。
台灣的航天工業有較為穩固的基礎,有許多不同的公司提供技術,如空間太陽能電池板、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起落架、潤滑、信號發射器、晶圓和結構材料。台灣航天的一個關鍵重點是在島內發展電子測試能力,其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使本地產業能夠製造衛星使用的所有電子元件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