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需求“預冷” 特斯拉三季報敲響“警鐘”:華爾街警告汽車行業或由盛轉衰
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由於供應鏈問題導致新車需求超過供應,美國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均實現了創紀錄的利潤。然而,隨著利率上升、通脹處於紀錄高位以及經濟衰退擔憂逼近,華爾街正在密切關注這些汽車製造商的第三季度業績,以尋找任何消費者需求可能減弱的跡象。
而在多家機構看來,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問題可能很快轉變為需求問題。
新鮮出爐的特斯拉三季報也可能給車市“預冷”敲響了警鐘,縱使馬斯克嘴硬,稱將向更平穩交付節奏過渡,但實實在在下降的營收及毛利率已說明了一切。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Joseph Spak上週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寫道:“汽車市場人氣非常低迷。利率上升、價格上漲、消費者信心低迷、經濟衰退逼近和歐洲能源風險都不會對汽車行業有任何積極的影響。”
Spak認為,車企的第三季度業績“應該大體不錯”,但焦點更多在於公司評論和指引修正。他表示,對於該行業的2023年各項預期數字需要大幅下調。
以Patrick Hummel為首的瑞銀分析師也表示,由於需求減弱導致汽車供應過剩,美國和歐洲汽車公司明年的利潤將下降一半。
Hummel指出,2023年的整體汽車行業“正在迅速惡化,因此在供應改善之際,需求破壞似乎不可避免”。
通用汽車和福特
10月10日,Hummel下調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的評級(瑞銀將福特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將通用汽車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並預計汽車行業將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他表示,這將“突然結束”過去三年汽車製造商前所未有的定價能力和利潤率。
據悉,福特在幾週前表示,零部件短缺影響了大約4萬至4.5萬輛汽車,主要是利潤率較高的卡車和SUV,這些汽車還沒有到達經銷商手中。福特當時還表示,預計第三季度將額外計入10億美元的意外供應商成本。
通用汽車尚未表示第三季度會出現類似問題,但第二季度也出現了類似問題,預計下半年會有所彌補。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上週告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家底特律汽車製造商正在為明年對其汽車的需求增加做準備,並且,該公司還希望,“無論環境如何”,都將為繼續投資其電動汽車計劃做準備。
通用汽車將在10月25日美股盤前公佈第三季度業績,福特則將美東時間10月26日美股盤前後公佈第三季業績。
二手車經銷商
二手車方面,上月,美國最大二手車經銷商車美仕經歷了業績嚴重下滑的一個季度,這引發了華爾街的擔憂。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二財季,該公司同店銷售額下降了8.3%,華爾街預期為下降3.6%。
另外,雖然二手車價格仍在上漲,但美國最大汽車線上線下交易平台Cox Automotive表示,經銷商拍賣的批發價格已連續四個月下降,這可能表明消費者已經抗拒了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的車價。
摩根大通分析師Rajat Gupta援引車美仕的業績表示,對特許經銷商第三季度業績的看法是“自疫情爆發以來最負面的”。
Gupta在10月6日的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該行業無法免受持續的宏觀挑戰的影響,我們正在大幅下調對2023年的預期,以反映輕度衰退,並預計在2025年達到新常態。”
利西亞車行
另外,雖然美國汽車經銷商利西亞車行週三公佈了其歷史上最高的第三季度營收和每股收益,但依然未能達到華爾街的預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表示,利西亞車行第三季度的單位毛利潤可能是在這個行業周期中表現最好的最後一個季度。
Jonas在周三的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雖然車美仕幾週前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務業績疲軟為二手車市場定下了基調,但我們認為利西亞車行第三季度不及預期的業績才是特許經營商前景走弱的體現。”
汽車供應商
最後,對於在疫情期間經理成本大幅上漲的汽車供應商,多位華爾街分析師預計,這些公司今年將繼續增長,但在明年將出現個位數的增幅,甚至更低。
據悉,汽車供應商在向更大的供應商或汽車製造商交付零部件或產品後都會獲得大部分收益。但由於產量減少、成本上升和勞動力短缺,在未來的宏觀環境下,為大型公司生產材料或部件的小型供應商尤其面臨壓力。
畢馬威全球汽車主管Gary Silberg表示,大量供應商正在向原始設備製造商尋求支持。
Silberg表示:“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他們的供應商。他們沒有太多的槓桿是問題所在。對於較小的汽車供應商來說,未來18個月將是一個非常非常艱難的時期。”
畢馬威對100多名年收入超過5億美元的汽車行業首席執行官的調查發現,86%的人認為未來12個月將出現經濟衰退,60%的人認為經濟衰退將是溫和且短暫的。
德意志銀行預計,汽車供應商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將符合華爾街的預期。分析師Emmanuel Rosner週三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雖然該公司在明年更青睞汽車供應商而非汽車製造商,但預計像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AXL.US)和Dana(DAN.US)等規模較小供應商存在潛在的盈利下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