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在發揮作用:研究發現切爾諾貝利禁區內的青蛙變黑
據New Atlas報導,進化是環境壓力迫使物種適應的結果,而很少有環境能像切爾諾貝利禁區那樣施加壓力。一項新研究顯示,放射性區域內的青蛙似乎比該區域外的青蛙變得更黑,這就是進化的作用。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向環境中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它現在處於一個包括2600平方公里的禁區中心。如果說從人類有史以來給世界帶來的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中可以找到一線希望的話,那就是該地區已經成為一個自然保護區,容納了一系列的物種。
這種獨特的環境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然界的縮影–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進化。禁區內的動物可能如何適應其環境中更高的輻射水平?
2016年,這項新研究的團隊在切爾諾貝利禁區內發現了幾隻東方樹蛙,它們是黑色的,而不是它們通常的亮綠色。研究人員想知道這是否是該地區較高輻射的自然選擇的結果。
為了進行調查,研究小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返回進行後續研究,從12個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污染的池塘中收集了200多只東方樹蛙,其中包括四個在禁區外的地點進行比較。果然,他們發現,青蛙住得越靠近高輻射水平的地區,它們的顏色就越深。那些生活在禁區內的個體平均比禁區外的個體要黑43.6%,其中一些個體幾乎是漆黑一片。
為什麼這種環境會使青蛙變黑?研究小組說,黑色素是使動物皮膚變黑的色素,其作用是減少輻射造成的細胞損傷。通常那是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但它也被證明可以保護免受像切爾諾貝利那樣的電離輻射。這意味著皮膚較黑的人在遭受輻射後將不太可能出現細胞損傷。
研究小組假設,在事故發生時,該地區碰巧顏色較深的青蛙在這種新的極端環境中突然有了優勢,這意味著它們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經過35年和10多代青蛙的努力,深色皮膚現在已經成為禁區內的常態。
這是一個迷人的進化小案例,進一步的工作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核災難的影響以及生態系統如何恢復。
該研究發表在《進化應用》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