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談自動駕駛:L2之後,率先商用會是L4而不是L3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發言指出,過去一年,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商業應用層面,人工智能都有了巨大的進展,有些甚至是方向性的改變。在談到自動駕駛時,李彥宏指出,L2之後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
今年,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里程碑不斷被刷新,各類相關政策、管理條例如雨後春筍般出台,為商業化和規模化擴張提供了國際領先的政策環境。截至7月份,百度蘿蔔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累計訂單量超100萬單,運營範圍遍及北京、上海等十多個城市。重慶和武漢分別開放了全無人商業化運營。
李彥宏判斷,L2之後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因為L2和L4的事故責任界定都很清楚。L2責任在司機,L4運營商要為事故負責。L3就不一樣了,司機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接管,這就使得事故責任很難界定。因此,他認為L3的普及需要更長的時間。
此外,技術進步讓自動駕駛泛化能力增強,規模效應逐漸顯現。“當我們希望在一個城市的某一地區獲得自動駕駛運營資質的時候,技術上一般只要20天左右的準備時間就可以了,因為技術的通用性已經很好,我們的自動駕駛不是通過對特定區域的過度擬合來實現的。”李彥宏表示。(文猛)
附李彥宏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
很高興再次來到上海,參加2022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其全球影響力和“引力場效應”日益提升,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實現倍增,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邁開堅實步伐。新一屆大會的舉辦,將助推上海人工智能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過去一年,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商業應用層面,人工智能都有了巨大的進展,有些甚至是方向性的改變。
剛才大家看到的AI作畫,是過去一年技術層面進展的一個代表。之所以說有方向性的改變,這裡指的是AI從理解語言,理解文字,理解圖片和視頻,走向了生成內容,希加加的AI作畫,是通過文字描述自動生成各類風格的圖片作品,百度的AI 數字人度曉曉,今年挑戰寫高考作文,40秒寫了40 篇,得分可以排在總考生前25%。這是通過文字描述的題目自動生成文章故事的例子。今天百度APP裡有些視頻內容,是AI把百家號的圖文內容自動轉換成視頻的結果。這些都是AIGC,即人工智能自動生成內容。
AIGC 背後的技術就是所謂的預訓練大模型,在座的很多都是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大牛,相信在後續的發言中會多次涉及這項技術。我想說的是,AIGC 將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可以實現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產速度,創造出有獨特價值和獨立視角的內容。
當然,更讓人興奮的是商業應用層面的進展。人工智能火了這麼多年,商業應該始終是其中的一個軟肋,而缺乏好的商業前景,會讓創業公司增長停滯,巨額虧損,融資上市困難,而大公司也會越來越不接地氣,要么逐漸變成純研究部門,要么逐漸成為其他業務的一個附庸。
說到商業應用,進展最明顯的還是在自動駕駛領域。今年6月,GM支持的Cruise在美國舊金山開啟了全無人自動駕駛的商業運營,雖然中間也有各種磕磕絆絆,但他們還是堅持下來了,並且在不斷擴大運營範圍。在中國,百度的蘿蔔快跑7月份累計訂單量超過了100萬單,運營範圍遍及北京、上海等10多個城市,本月初,重慶和武漢分別開放了蘿蔔快跑的全無人商業化運營,為我國無人駕駛的商業化和規模化擴張提供了國際領先的政策環境。
在我看來,這裡也涉及到方向性的改變。以前大家認為,無人駕駛離我們還很遠,連圖靈獎獲得者斯發斯基都認為,實現完全無人駕駛可能需要幾十年。因此人們把希望更多地寄託在L2+這樣的漸進式路線上,認為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是先實現L2,再實現L3,最後是L4,L5。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配套也是先L2,再L3,然後才考慮L4。其實L2之後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因為L2和L4的事故責任界定都是清楚的,L2出了事兒,責任在司機,這就是為什麼主機廠商不管認為自己的自動駕駛能力有多強,永遠都會說司機仍然要為事故負責。L4的責任界定也是清楚的,就是沒有司機了,運營商要為事故負責。L4和L5的區別是L4是限定範圍的無人駕駛,L5是不限定範圍的無人駕駛。L3就不一樣了,司機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接管,這就使得事故責任很難界定,因此,我認為L3的普及需要更長的時間。
另外,從我們實踐來看,自動駕駛的技術進步的速度是超預期的,當我們希望在一個城市的某一地區獲得自動駕駛運營資質的時候,技術上一般只要20天左右的準備時間就可以了,因為技術的通用性已經很好,我們的自動駕駛不是通過對特定區域的過渡擬合來實現的。
今天,超過10個城市的市民可以體驗到蘿蔔快跑的自動駕駛服務了,自動駕駛離我們已經很近。公眾對自動駕駛的信任和歡迎程度也在提升。有調查顯示,83%的中國人接受自動駕駛技術,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網聯化、智能化的需求,以及歡迎程度、容忍程度等都比較高。
當然,車廠也在主動擁抱自動駕駛。很多汽車主機廠意識到,從零開始做自動駕駛研發,既不經濟又不高效,且沒有競爭力,更願意和我們合作。目前,與Apollo合作的國內外主流車廠有30多家。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車,也是Apollo的合作夥伴。今年6月,集度發布了首款機器人概念車robo-01,量產車型將於2023年上市。它是一款可以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的智能汽車,體現了汽車的“智能覺醒”。
除了自動駕駛,過去一年我們還在多個領域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進展。最明顯的是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方面。
首先是智能交通。目前,中國公路交通網絡,還不能通過實時的信號燈調節和車路協同,來提升通行效率和降低事故發生率,城市擁堵讓很多人在路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各地為了緩解交通擁堵,不得不實施對汽車的限購限行政策,這遏制了本來應該有的消費需求,也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根據我們在各地的實踐,通過對交通網絡的智能化改造,可以讓通行效率提升15%-30%,這意味著GDP大約每年2.4%-4.8%的增長。目前,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經在全國50多個城市落地實踐。就在前幾天,交通部正式將百度列為交通強國的試點單位,在高精地圖、智能汽車、智能道路、雲平台、智能交通產業生態發展等方面開展試點。
可以預見,隨著通行效率的提升,對汽車的限購限行政策將走進歷史,為城市疫情之後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是能源水利基礎設施的智能化。中國在能源、水利、水務、供熱等領域建立起了強大的基礎設施物理網絡,但是過去的建設,重硬件、輕軟件,智能化水平不高。今年全國大面積高溫天氣,用電負荷屢創新高,整個電網系統都繃得很緊,哪怕一個小故障,都很容易導致大規模停電。現在,中國很多省級電網都使用了百度智能雲的AI巡檢,能7×24小時不間斷巡視,巡檢效率提升了6-10倍,有效保障了供電安全。我們認為,下一步應該加強水利電力系統資源調配的頂層設計,加快這些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用AI實現高效實時的資源調度。
另外,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憑藉雲智一體的獨特優勢,百度智能雲打造了一個AI+工業互聯網平台“開物”,入選了國家“雙跨平台”。開物正在幫助中國企業在質量管理、安全生產、能耗優化、物流調度等主要場景中降本增效,提升創新能力,助力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比如,在質量管理環節,一家車廠完成車燈22 個點位質檢,只需要1秒鐘;在能耗優化環節,我們用AI幫助某火電廠優化空冷島設備能耗,實現了1度電降低1.55克標煤。如果按全國1000 台空冷機組折算,1 年碳減排潛力可達600 萬噸,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達成。
AI在這些領域的商業化應用,需要針對每個行業進行端到端的技術調優。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摸爬滾打整10年了。這10年,我們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每年研發佔比都超過15%,去年更是達到23%,這在全球大型科技互聯網公司中都是鳳毛麟角的。這樣壓強式、馬拉松式的投入,使得我們在人工智能的各個層面都有領先的自研技術,從最底層高端芯片崑崙,到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再到預訓練大模型,(我們最近推出了金融、電力、航天等行業的大模型)最後才能實現在應用領域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當然,我們也意識到,實體經濟的很多領域數字化改造尚未完成, 而數字化本身並未能夠帶來效率的明顯提升,智能化的滲透尚需時日,智能化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拉升作用還沒有成為廣泛共識。因此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還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時間。但一個新事物,從“無人看好”到“無人能及”,決勝往往就在“堅持”二字。科技創新,尤其如此。
科技創新離不開制度創新的配套。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創新魄力,給創新最好的發展環境。比如,目前無人車普及仍面臨“四不一難”的政策障礙,即無人車不能入市、不能上牌、不能去掉安全員、不能運營收費、事故責任難以認定。我國自動駕駛技術處於世界前列,但機會也稍縱即逝,需要推動制度創新,進一步突破政策瓶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雙向奔赴,才能推動社會的巨大進步。
最後,預祝本次上海人工智能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