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量食用魚類與患黑色素瘤的風險增加有關
根據發表在《癌症原因與控制》雜誌上的一項針對美國成年人的大型研究,大量食用魚類–包括金槍魚和非油炸魚–似乎與患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增加有關。

通訊作者Eunyoung Cho說:“黑色素瘤是美國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白人一生中患黑色素瘤的風險是38分之一,黑人是1000分之一,西班牙裔人是167分之一。儘管近幾十年來美國和歐洲的魚類攝入量有所增加,但以前調查魚類攝入量與黑色素瘤風險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了一種需要進一步調查的關聯。”
據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與每日平均攝入魚量為3.2 克的人相比,平均每日魚類攝入量為42.8 克的人的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高出22% 。此外,他們發現,每天食用42.8克魚的人比每天食用3.2克魚的人有28%的機會僅在皮膚外層出現異常細胞,通常被稱為0期黑色素瘤或原位黑色素瘤。一份煮熟的魚的平均重量約為140克。
科學家們分析了1995年至1996年期間從美國各地招募的491367名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人員的數據,以調查魚類消費與黑色素瘤風險之間的關係。平均年齡為62歲的參與者回答了關於他們在過去一年中對油炸、非油炸和金槍魚的消費模式和分量的問題。
研究人員利用癌症登記處的信息,確定了在15年的中位數期間出現的新黑色素瘤的發病率。他們還考慮了個人的體重指數、身體活動程度、吸煙史、每日卡路里和咖啡因消耗量、癌症家族史,以及他們附近的平均紫外線輻射量。在研究期間,5034名參與者(1.0%)患上了惡性黑色素瘤,3284人(0.7%)患上了0期黑色素瘤。
研究人員發現,非油炸魚和金槍魚的較高攝入量與惡性黑色素瘤和0期黑色素瘤的風險增加有關。那些每天金槍魚攝入量中位數為14.2克的人患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20%,患0期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17%,而那些每天金槍魚攝入量中位數為0.3克的人。
与每天 0.3 克非油炸鱼的中位摄入量相比,每天 17.8 克非油炸鱼的中位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风险高 18% 和 0 期黑色素瘤风险高 25% 相关。研究人员没有发现食用油炸鱼与恶性黑色素瘤或0期黑色素瘤风险之间有显著关联。
Eunyoung Cho說:“我們推測,我們的發現可能是由於魚中的污染物造成的,如多氯聯苯、二噁英、砷和汞。以前的研究發現,較高的魚類攝入量與體內這些污染物的含量較高有關,並發現這些污染物與較高的皮膚癌風險之間存在關聯。然而,我們注意到,我們的研究沒有調查這些污染物在參與者體內的濃度,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種關係。”
研究人員提醒說,他們的研究的觀察性質不允許對魚類攝入和黑色素瘤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作出結論。他們在分析中也沒有考慮到黑色素瘤的一些風險因素,如痣的數量、頭髮的顏色、嚴重曬傷的歷史和與陽光有關的行為。此外,由於每日平均魚類攝入量是在研究開始時計算的,它可能不能代表參與者的終身飲食。
作者建議,未來的研究需要調查可能有助於觀察到的魚類攝入量和黑色素瘤風險之間的關聯的魚類成分,以及這背後的任何生物機制。目前,他們不建議對魚類消費進行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