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平均每日火災事故超7例電動汽車須防患於未“燃”
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天氣,給新能源汽車使用安全帶來了一定影響。應急管理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平均每日火災事故超7例,此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成為汽車產業最大看點,逐漸進入千家萬戶。不過,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的諸多特性還缺乏足夠認識。
比如說,電池性能表現對新能源汽車有很大影響,而電池對高溫或低溫的工作環境十分敏感。在高溫、高負荷、劇烈碰撞等條件下,汽車動力電池一旦起火,容易導致車輛自燃事故,且起火迅速、極難撲救,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正因如此,有必要防患於未“燃”,補足動力電池在安全性能方面的短板,以大力提升電動汽車安全係數,為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加快推廣普及營造良好環境。
首先,有關部門要從源頭完善法律法規,補上監管空白。由於電動汽車與燃油車的特性不同,大量新技術的應用,倒逼管理手段也要跟上。比如,工信部於2020年制定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重點提到,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其次,要鼓勵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通過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完善電動汽車安全性能。燃油車技術發展近百年,已較為成熟,改進空間越來越小。新能源汽車產業雖在短短數年間突飛猛進,但不可否認,很多地方還存在明顯的技術短板甚至是缺陷,亟待補齊,電池起火安全隱患就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很多汽車生產企業以及動力電池供應商早已意識到這一點,技術攻關步伐從未停歇。近日,寧德時代發布了“麒麟電池”技術,通過在兩塊電芯之間加液冷板,減少相鄰兩塊電芯熱傳導,從而降低“熱失控”風險,有望避免電動汽車在高溫、高負荷條件下發生自燃現象。
此外,全社會要加強電動汽車使用安全知識宣傳普及。電動汽車企業要負起生產者責任,及時為消費者檢查、維修車輛,尤其是動力電池等關鍵部件,通過技術升級等手段,杜絕車輛安全隱患;消費者要掌握一定的車輛安全使用常識,不違規用電,平時做好車輛維護保養工作,並註意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