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即時性減弱豆瓣開分時間為何成“玄學”
去年開始,外界有一個普遍感受,通常品質正常、營銷常規的劇,豆瓣開分會早一些,開播一周左右是中位數;流量明星當道的開分會偏晚;如果不巧流量明星演了部爛劇,可能要到劇終才會“悄悄”開分。而今年以來,豆瓣開分時間越來越像“玄學”,讓人難以捉摸。那麼,開分的時間點究竟靠什麼來決定?
開分時間難尋規律
眼下《夢華錄》的熱度令人咋舌:作為一部事先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的古裝偶像劇,它在開播第四天突然井噴式爆發,幾乎一天實現“破圈”、全維度熱議,一個重要的引爆點就是這一天豆瓣開分,且戲劇性在一天之內從8.3分漲到8.8分,是2022年迄今為止的國產劇最高分。這個新聞不僅本身構成了熱點,且客觀上拉動了大批“路人”因為好奇轉化成“錄人”。
關於豆瓣評分的客觀與否、對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一直眾說紛紜,但它的存在確實是一種重要的口碑參考標準,經常被粉絲和媒體拿來做評價抓手。如果評分低,通常會被下判書“可以直接抬走”;如果評分高,則會獲得有利的口碑加持。因此,豆瓣打分機制與各種“粉絲護劇”“惡意打一星”等暗箱操作行為的博弈早已不是秘密。
去年開始,外界對於豆瓣的開分時間的規律有個大致總結。今年以來,豆瓣開分時間越來越像“玄學”:《夢華錄》和《開端》兩部“黑馬”都是開播四天就突然高分,讓人猝不及防;《與君初相識》《尚食》預熱熱度很高,開播後各方面明顯低於觀眾預期,且遲遲沒有出分,僅剩兩集的時候才亮牌:一個5.8分、一個5.4分。如果就此總結差劇就是要硬撐著不出分,那麼《人世間》《警察榮譽》又是反例,它們都在播出中形成了很高的社會美譽度,卻也是臨近劇終豆瓣才開分。
有人猜測,“流量藝人”主演的劇作,容易出現粉黑大戰,必然導致開分晚,甚至像肖戰楊紫主演的《餘生請多指教》,至今都沒有開分;都市劇《心居》顯然不屬於上述情況,但開分也偏晚。難道是播出中關於劇情和人設的爭議也會影響開分時間?
評分機制因劇而異
任何評分機制,不透明必然引起信任危機,豆瓣開分時間究竟靠什麼來決定?針對《夢華錄》為何開分快且高開之後鎖分的質疑,豆瓣日前做出回應,稱開分快是因為黑粉和爭議少,人工審核量不大,可信任打分人數較多;鎖分則是因為開分後打分人數迅速增加,人工審核工作難度加大,以及和集中開分類似的“集中調分”。
豆瓣方面透露,作品的豆瓣分數不存在刻意提前或者推後開分的說法。影視劇評分數據達到一定可信度且分數較穩定時便可以開分。不同類型影視作品需要累積的可信評分人數不同,普通劇、平台內部評級A級以上劇目和重點劇要求的數據是依次遞增的,可能會出現幾萬人打分仍不達開分標準的情況。豆瓣如果無法開分,通常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劇集熱度不足,真實路人點擊和有效評分太少,未達開分標準;另一種則相對極端,就是存在爭議較大的劇,豆瓣平台也會對是否開分有所限制。
至於如何算“分數盡可能穩定”,豆瓣的解釋是,對於任何一部新上映的作品,隨著觀眾人數增長,到豆瓣打分的群體會不斷趨近真正的大眾觀影人群的平均口味,使得評價的分佈情況趨於穩定,分數也就會逐漸固定,變化量越來越小,直至小於0.1分時,評分就不再發生變動了。今年的劇,除幾部出圈熱劇、爆劇之外,大部分劇集因為人工審核的關係,變成了“集中開分”形式,即無論哪天播出,會根據劃分的大時段進行批量人工審核,再在同一天或者前後幾天集中批量開分。
評分即時性已經減弱
根據豆瓣上述標準大致可以推測,《夢華錄》開分快是因為男女主黑粉少,爭議小,人工“去水”審核量不大;至於漲至8.8分後鎖分,可以理解為打分人數瞬間大量增長,導致人工審核“去水”難度增加。目前,《夢華錄》的分數暫時回落到8.7。
如今不管好劇差劇、高分劇低分劇出分都偏晚,豆瓣評分即時性會減弱,客觀上令優秀劇作的前期口碑優勢越來越難凸顯;而差劇靠著粉絲拼命護主,在劇終前也可以強撐甚至迷惑大眾很久。由此看來,豆瓣評分只是眾多機構推出的所謂“觀眾評分”的一種,了解它的玩法,或許有助於你選擇站在哪個角度來看待它。
文/本報記者 楊文傑 統籌/劉江華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