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心理變態也許是一種進化適應策略
據國外媒體報導,你也許在生活中遇見過這種人:他們心理變態,但聰明機智、魅力十足、功成名就。你第一次見到他們時,壓根不會想到對方會擅長用這種套路騙過別人、利用別人來達成自己的慾望,並且這麼做時內心毫無愧疚,反而洋洋自得。
但這樣的人真的有心理問題嗎?
萊斯利·普爾曼和同事們最近對一項假說展開了評估。該假說提出,心理變態也許並不是一種精神障礙,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生活策略。為此,他們分析了精神障礙者常有的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左撇子。
心理變態和精神障礙
心理變態的特徵是在情緒和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缺陷,例如麻木不仁、狂妄自大、缺少同理心和自責感,有時還會做出攻擊和暴力等反常行為,一般通過面談或問卷調查來診斷,包括評估某人的自私程度、是否會毫不內疚地利用他人、以及生活方式等等。
雖然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壞人混蛋,但只有不到5%的人(甚至可能連1%都不到)能真的自私自利、冷酷無情到“變態”的程度。
普爾曼和同事們從進化角度分析了構成精神障礙的要素,並且申明,只有有害的障礙才能算作精神障礙。換句話說,患者的行為不能僅是反常而已,還必須讓其無法執行人類進化出的、對自己有益的功能。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要將心理變態視為精神障礙,心理變態必須對某人的正常功能或幸福感有所損害才行。
心理變態的害處似乎是顯而易見的。心理變態者很難維持人際關係,容易早逝,鋃鐺入獄的概率也較高。此外,考慮到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心理變態大概是僅次於精神分裂症的公共健康問題。
不僅如此,心理變態的種種特徵還符合美國精神病協會和世衛組織證實認定的精神障礙標準。不過反社會人格障礙和社交紊亂型人格障礙對違法和暴力等明顯反社會行為的影響更大,二者均有難以共情、缺少罪惡感、撒謊成性等特徵。
為何說心理變態也許是一種適應性的生活策略
不過,我們有一定理由相信,心理變態也許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進化適應方式。
假設現在是公元前6000年。在你生活的部落中,大部分人都誠實可信、為人著想,但食物卻不夠所有人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願意從其他人那裡騙得一些食物,你存活下去的機率就會更大,將這種擅長欺騙的基因傳給後代的概率也更大。
即使在今天,心理變態的特徵在華爾街之類的環境中也許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對人頗有“助益”。如果這些人能將自己的暴力或犯罪行為偽裝得很好,那就更是如此了。
精神障礙由何所致?
為了評估某種行為是否屬於精神障礙,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精神障礙的成因有哪些。
科學家仍在尋找各種可能的原因,不過,神經發育過程中遭遇的擾動可能有一定影響。這些干擾可能發生在出生前、也可能在出生後,而且原因多種多樣。可能與母親在孕期出現的感染或壓力有關,也可能是因為兒童時期營養不良、頭部受傷、或遭受了情緒創傷等等。神經發育干擾與多種精神障礙有關,包括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對神經發育干擾進行直接評估是很困難的,一般需要用專門的設備進行腦部掃描,或者針對某人的童年遭遇、在母體內的經歷等收集詳細數據才行。
不過,神經發育干擾有一項典型特徵——左利手,俗稱左撇子。該現象常與母親孕期壓力、出生時並發症、以及體重低有關。與右撇子的人相比,左撇子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並且這種差異還不算小:左撇子約佔總人口的11%,但據估計,約40%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左撇子。(不過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左撇子也許創造力更強。)
左利手和“左右利手”(即雙手同樣靈活)之所以與精神障礙存在關聯,也許是因為它們是由腦功能在發育過程中未能有效側化導致的。腦功能側化有許多好處,比如避免重複、明確不同腦區分工等等。
研究結論
為驗證自己的假說,普爾曼及其團隊對此前16項研究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整合,這些研究共涉及1818名來自不同種族的受試者。他們評估了這些人的左利手情況和心理變態程度,併計算了心理變態者中左利手或左右利手者所佔的比例。
結果顯示,心理變態與左利手之間的關聯並不顯著。雖然這個比例與非心理變態者相比的確有一定差異,但不足以下定論。
如果研究對象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心理變態程度較高的人屬於左利手的概率要稍高一些。但在精神病患者群體中,左利手者所佔比例卻略低於非心理變態者中的左利手比例。總之,這些差異都太過微小,很可能只是概率問題。
小心解讀
這項大規模分析沒能在心理變態與左利手建立起關聯。這也支持了普爾曼等人的假說,即心理變態是一種適應性的生存策略,在進化過程中隨著基因代代相傳,而不是由神經發育干擾造成的精神障礙。
不過,這些發現的說服力比較有限,原因有幾點。首先,研究數據的確呈現出了一定規律,表明心理變態程度較高的人屬於左利手的概率更高。不過此次研究的樣本量也許還不夠大,不足以展現出真正的差異。
此外,心理變態者中屬於非右利手的比例與罪犯和精神病患者其實差不多。但如果說心理變態不是精神障礙的話,那麼心理變態者中非右利手的概率應該低一些才對(畢竟後面兩個群體也許存在更多精神健康障礙,因此非右利手的概率也應該比一般人群更高)。
放寬視野
還有一種有趣的可能性:心理變態也許是有用的,但只有當人們控制住自己的暴力和犯罪行為時,才能更好地發揮用處。這一點也得到了普爾曼團隊研究發現的支持——心理變態特徵(例如麻木不仁、毫無愧疚感)更明顯的人屬於左利手或左右利手的概率略低一些,而行為變態(如做出暴力或犯罪行為)特徵更明顯的人的概率則更高一些。雖然這些結果同樣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但這樣的結論似乎是挺合理的。
雖然光憑這一項研究不足以證明心理變態是一種適應性的、以進化為基礎的生活策略,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比如有數據指出,心理變態程度較高的人更可能展開目標明確的計劃犯罪、而非一時興起,通常將自身利益和子女利益置於第一位,而且子女數量往往較多。
所以,像我們開頭描述的這種人也許根本不是什麼精神障礙患者,只是自私自利的混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