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全線下滑,騰訊告別暴利
騰訊公佈了截止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這份季度成績單對騰訊來說是不尋常的,但又在意料之中。在過去至少五年的時間裡,外界已經習慣了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高速增長。但在過去的這個季度,騰訊營收的各項指標全面下滑。核心的遊戲業務收入,增速下滑至個位數。
文| 新浪財經花子健
編輯| 韓大鵬
劃重點:
1、騰訊第一季度營收數據全面下滑,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是To B業務。在該季度,騰訊對外投資不活躍,招聘策略保守,“調整”和“收縮”是騰訊的主旋律。
2、短期內,可能難以再看到騰訊恢復此前的快速增長。全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是必然趨勢,但這不可一蹴而就;作為一家社會型企業,騰訊也勢必要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
騰訊依然還能賺錢,淨利潤234億元,同比下滑51%,經調整淨利潤下滑至255億元。按此計算,騰訊今年的淨利潤預計能夠在1000億元,仍然超過了絕大多數中國公司。但外界看來,騰訊的下滑相當少見,這是主動為之,還是被動調整?
騰訊割肉調整
增速放緩,在騰訊2021年的最後兩個季度已經見到端倪,但如此全面的下滑,在至少最近五年時間裡,並不多見。
財報顯示,騰訊第一季度營收1355億元,同比基本持平;淨利潤同比下滑51%至234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255億元,同比下滑23%。
具體到業務上:增值服務業務收入72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保持穩定。其中,本土市場遊戲收入330億元,同比下降1%;國際市場遊戲收入106 億元,同比增長4%;社交網絡收入291億元,同比增長1%。按照合併來計算的話,騰訊原本的“現金牛”遊戲業務幾乎沒有增長。
網絡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8%至180億元。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下降15%至157億元;媒體廣告收入下降30%至23億元。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10%。這是騰訊在該季度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業務,To B在騰訊內部的地位得以提升。這一塊業務在騰訊收入中的佔比提升至32%;在2019年第一季度,這個比例是25.5%。
第一季度,騰訊的資本開支為70億元,同比減少10%,這也意味著騰訊在該季度的投資並不活躍。但在研發支出一項上,騰訊增加了36%漲幅的投入。
受到業務全面收縮的影響,騰訊第一季度的自由現金流為152億元,同比減少54%。
在所有的數據中,還有一項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招聘全面收縮。財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騰訊的員工總數為116213名。比較之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騰訊員工數量分別為6.3萬人、8.6萬人和11.3萬人。
按此計算,騰訊在過去的第一季度僅增加了3000餘名僱員。換算成年度單位,全年預計增加1.2萬名員工。遠比不上前兩年分別增加的2.3萬人和2.7萬人。
“割肉”、“收縮”、“調整”成為了騰訊在第一季度的關鍵詞。
騰訊解釋稱,在業績陣痛期,騰訊正加速數實融合,加碼研發投入,從追求規模性增長升級到追求高質量增長。這一調整主要包括:
收入結構由虛轉實,標誌是代表數實融合的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板塊成為營收增速最快的業務,428億元的季度收入拉近與遊戲業務436億元的收入。
騰訊進行的主動調整——在人員組織上,騰訊控制了招聘增長規模,並採用優勝劣汰的方式完成了人員結構優化;在業務上,騰訊確定持續投入企業軟件、微信視頻號和國際市場遊戲三大戰略增長領域。通過持續調整,騰訊優化了成本架構。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談到了這些調整:“面對行業挑戰,公司實施了成本控制措施,並調整了部分非核心業務,有助於在未來實現更優化的成本結構。”
如今的局面,騰訊並不陌生。在2018年的時候,騰訊的業務還在維持穩定的增長,但“930改革”開始,騰訊也陷入了一段陣痛期。隨後,騰訊再一次步入快速增長軌道。
但外界現在的疑問是,騰訊什麼時候還能回到那個單日淨賺6個億的時代?
做社會型企業,短期難現高增長
不可否認的是,騰訊的自我調整能力相當強,即使是被認為處於“業務陣痛期”,每天還能淨賺大約2.5億元,這甚至比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淨利潤都要高。
5月16日,騰訊公佈了首份《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馬化騰和騰訊董事會執行董事兼總裁劉熾平都在這份報告里分享了一些觀點,隱約可見騰訊未來發展的方向。
“騰訊收入與利潤增速放緩,我們也認為可藉此換擋,去創造更加高質量的發展,那就是聚焦以用戶價值、科技創新機社會責任為中心的本源……為國家和時代創造更大的價值。”馬化騰指出。
而在2021年,他就在《選擇》中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CBS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即互聯網服務的主要對像已經從用戶(C),發展到產業(B),變成了社會(S)。
劉熾平則指出,作為一家數字科技企業,騰訊不會止步於追求基業長青的商業成功,它還將激髮用戶、產業和社會中的每個人的善意……助力整個社會創造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在他們兩人的觀點中,都離不開“社會”,背後的寓意或許是,相比較於一家互聯網公司,騰訊已經更像一家社會型企業:
騰訊擁有龐大的用戶網絡。截止2022年3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帳戶12.9億,QQ移動端月活躍賬戶數5.638億。微信幫助用戶和各項服務進行鏈接,財報顯示,核酸檢測類小程序服務了7億用戶,平均每天有2億用戶在小程序上使用政府服務。
在中小商家覆蓋上,騰訊創造了新高。微信鏈接了大量中小微商戶,在2022年微信公開課上,微信支付團隊透露,有超過1億個收款碼發放給了小微商戶;騰訊還將投入100億幫助這些小微商戶進行數字化升級。
在青少年保護上,騰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世界第一大遊戲公司,騰訊遊戲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國內市場,按2021年計算,騰訊佔據了國內超過30%的市場份額。
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上,騰訊正在尋求更高的參與度。騰訊將服務實體經濟視為當前的重要業務聚焦點,在政務、金融、教育和交通出行等領域,騰訊和9000多家合作夥伴小妮愛構成了超過400個行業解決方案。
從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實際上更像是騰訊從一家“互聯網公司”向“社會型企業”的轉型,這也意味著,單純追求收入上的高增長和盈利已經不是騰訊目前的首要目標。處於轉型陣痛期的騰訊,短期內也很難看到此前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