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企熬過“停產期” 還需面臨“復工難”
近期,國內車企的日子過得有些糟糕,不少車企深陷“停產危機”。根據報導,3月28日,特斯拉暫停上海工廠的生產;4月1日,上汽大眾上海工廠停產;4月9日,蔚來汽車發佈公告稱整車生產已經暫停;4月13日晚,長城汽車旗下坦克300車型於4月14日起暫停生產……
汽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產品,有著過萬的零部件。這一特性使得整車生產極為依賴龐大且複雜的產業鏈,上百家的供應商中,某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對整車生產造成很大干擾。而作為我國汽車產業的一座重鎮,擁有數家汽車產業巨頭、幾萬家零部件企業的上海,在疫情的重創之下,被迫按下了汽車產業的“暫停鍵”。
好的消息是,近日上海開始嘗試“復工復產”,諸如特斯拉等不少車企被列入了“白名單”。但必須認清的是,被按下“重啟鍵”的汽車產業,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難,“開機”時長或許比市場想像中的要久。
缺一不可的零部件
4月9日,在蔚來汽車發布停產消息後,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直言:“一輛車差一個零件都沒法生產。”
事實上,李斌的言論並不誇張。
作為一個相對複雜的產品,汽車的生產涉及鋼鐵、冶金、塑料、陶瓷等原材料行業,以及電氣技術,軟件技術等諸多領域的技術能力。可以說是生產環節長而多,涉及到的供應企業多而雜。因此汽車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工業能力的標杆,一直被譽為“工業皇冠”。
而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鋅財經發現一輛汽車的零部件個數通常都在一萬以上,有的車型甚至在兩萬以上。單就傳統燃油車的內燃機來說,其傳動零件就有2000多個運動部件,另外還有座椅、大屏、芯片、電池、玻璃、輪胎、輪轂……這些零部件加起來佔據了車輛總成本的70%~80%。
所以,一個整車企業在製造和採購最大的工作,就是保證這些零部件可以順利拿回倉庫,然後根據生產計劃來排班。但上萬個零件的追溯跟踪,精益生產對時間窗口的嚴苛把控,各大部門協同分工等等都需要從業者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到生產過程,一輛汽車由沖壓開始,到焊裝、塗裝、總裝,所集成的數万個零部件是缺一不可。即便不是核心零件,比如一個螺絲釘不能到貨,都會導致整車停產。因此在汽車行業裡流行一句話:“你無法用99%的零部件造車”。
雖然有的車企會儲備至少維持一個月生產的零部件,但是這只是針對一些比較核心的部件。在有限的儲備條件下,上萬的零件不可能每一個都能夠儲備一個月的量。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傳統車企會有相應庫存,比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車企巨頭。但諸如特斯拉及蔚來、哪吒、威馬等造車勢力,幾乎採用的都是零庫存供應鏈管理,因此這些車企都是較早停工的。
以特斯拉來說,是本次疫情之下最早停產的車企,同時也是特斯拉上海工廠自2019年末投產以來,停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以此前特斯拉在1月份的產量每天平均達到2000輛的產能來算,截至目前特斯拉已停工24天,算下來特斯拉的產量減少了48000輛,導致收益損失了至少140億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汽車的零部件就像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缺一個都無法做出一桌像樣的飯菜。
被疫情重創的產業重鎮
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大眾、通用等歐美系車企以來,基於汽車行業本就是產業鏈集聚性的行業,上海逐漸成為了汽車周邊配套零部件企業的首選之地。
隨著“雪球”越滾越大,近些年來上海不僅吸引來了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蔚來、智己等國內不少造車新勢力也選擇在滬建廠。除此之外,寧德時代等新興汽車產業巨頭也紛紛而至。
作為國內汽車產業的一座重鎮,目前包括博世、安波福、博格華納、電裝、採埃孚、延鋒偉世通等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以及寧德時代、均勝電子、地平線等企業在內,上海涉及發動機、變速箱、動力電池、芯片、雷達、座椅、儀表、輪胎、玻璃等原材料的供應商,形成規模的就有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微企業,上海市汽車零部件企業則多達2萬多家。
然而,越複雜的產業鏈,抵禦供應鏈系統性風險的能力越弱。
汽車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上海作為汽車產業鏈條上的核心區域,疫情的爆發扇動了停工、停產的“蝴蝶翅膀”,其影響已經對整個汽車產業上下游供應商造成了巨大衝擊,危機已波及整個中國汽車行業。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全國前十大零部件集團的中國總部有九家均位於上海,分別是博世、採埃孚、麥格納、現代摩比斯、愛信、大陸集團、法雷奧、李爾、弗吉亞。即便豐田汽車旗下的電裝中國的總部不在上海,但豐田汽車的研發和部分配套零部件生產仍位於江蘇,豐田汽車的生產製造也會受到上海疫情的影響。”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汽車產量為2652.8萬輛,其中,上海市2021年全年汽車產量為283.3萬輛,產值達7586億元。2016-2020年上海市汽車產量基本維持在全國產量的10%左右,2021年為10.68%,僅次於廣東省。
由此可見,上海在全國、全球汽車供應鏈上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4月14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微博發文稱:“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次日華為余承東則在朋友圈發文對此表示肯定:“如果上海不能複工復產,5月之後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
此外,蔚來、哪吒、威馬、天際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以及沃爾沃亞太、福特中國等,也深受此次疫情爆發的影響。即便有的車企主機廠並不在上海,但是坐落在上海的研發中心等部門也受到波及。行政、營銷等工作或許可以居家辦公,但新車的研發、測試等諸多環節則是無法通過“居家”實現的。
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不止車企叫苦不迭,供應鏈中的零部件企業也不好過。受疫情的影響,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零部件供應商生產終端,也在不斷地輻射更多的整車企業以及更大的終端市場。
以全球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商博世來說,其已經多次遭受疫情衝擊,而僅疫情對博世一家的衝擊,就迅速傳導到多家車企身上。
長城汽車曾公開指出,其2月份銷量大降20.5%至7萬輛,原因之一就是博世蘇州生產的車身電子穩定係統(ESP)供應不足。而博世的ESP是長城主力車型的獨家供應商。
當月,長安銷量也同樣同比下降了15.1%至13.8萬輛,其中合肥長安同比大降46.6%至2.67萬輛。一份標題為《關於博世等涉芯供應商供貨不足導致銷售資源嚴重差缺的報告》文件流出,其中也將長安銷量的下滑原因指向博世蘇州。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不僅是我國汽車產業重鎮,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海港所在地。
包括汽車產業在內,製造業中很多無法自主生產的上游關鍵原材料、設備及零配件,都需要通過上海港口從國外進口。而一些可以自主生產的零部件、材料等,也基本是通過上海港口實現出口。
復工復產也是道難題
一個好的消息是,在密集的政策下,車企的“停產危機”正在解除。
對於復工復產問題,工信部於4月11日正式上線“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將徵集全國車企和供應鏈企業當前面臨的實際困難,了解復工復產、物流運輸方面的問題,以及時協調解決。
4月15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又研究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訴求應急協調機制,設立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推動在滬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其中與汽車相關企業超250家,如特斯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在列。
【來源:重點復工企業“白名單”】
4月16日,上海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指引明確,各區政府和街鎮、園區要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指導企業“一企一策”。
在政策的推動下,據報導,4月17日、18日,特斯拉8000名員工陸續返廠。4月19日,停擺3週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複工復產。
與此同時,上海市內的許多特斯拉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逐漸復工,成為特斯拉供應商夥伴中復工復產比例最大的區域。
另外,上汽集團也發布了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將對複工人員、員工返崗通勤、服務能力、供應鏈能力、安全生產、室內外運輸等工作進行排摸和準備,並於4月18日開啟壓力測試。由上汽整車廠帶動核心零部件工廠將逐步進入壓力測試,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問題,及時發現並解決。
雖然“復工復產”已在進行,但可以確定的是,上海目前的疫情情況仍然很不樂觀,面對無法控制的疫情,車企復工復產仍存在不小阻力,很多問題需要拿出快速、良好的解決辦法。
以員工返崗來說,每個社區居委要求不一樣,有些居委只給批當天出入的通行證,這對企業復工而言根本行不通。而且通行證審批流程目前非常繁瑣,涉及多個相關部門。而目前上海劃分三個管控區域,其中最嚴格的封控區幾乎不可能“放人”。
由此可見,無論是裝備製造還是汽車產業,第一批重點企業能否順利復工復產還需要一點時間驗證。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防疫的各部門以及企業,是否能夠徹底落實“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如果執行困難,導致員工到崗率明顯不足,那麼企業復工復產無疑會被再次推遲。
在員工返崗困難之外,上海的物流問題也很突出。
在目前的防疫政策下,物流卡滯等問題持續發酵,汽車零配件很難向外運輸。即便疫情嚴重地區運輸費用大幅上漲了10倍,但仍然沒有司機願意接單。即便有接單的司機,高速上得去但不見得下的來。
當然,相比各種問題,不能“復工復產”顯然更為致命。畢竟停工時間越長、經濟損失越大,重新啟動的成本也會更為沈重。
總體而言,在上海疫情的衝擊下,今年國內汽車行業必然會產生巨大損失。而疫情后續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供應短缺等等難題,可以預見國內汽車產業的“寒冬”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