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第二人生》克隆體Lively:推出不到一年就死亡
早在元宇宙之前就有網絡3D聊天室吸引了數百萬的流量。只要看看網絡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它今天擁有6470萬玩家,或者《IMVU》,它至今擁有700萬用戶。2008年,當這些在線世界處於鼎盛時期時,Google決定要在類似的東西上做文章。
該公司設計了一個概念–允許用戶創建自己的化身和房間,人們可以在其中聊天。
這跟《第二人生》極為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使得Google的作品即Lively具有自己的獨特性。
儘管有這些不同之處,Lively的受眾明顯不多,甚至不到一年,Google就決定將其資源更好地用於其他地方。當該公司在Lively發布的同一年將其關閉時,它只有1萬名活躍用戶,這似乎沒有達到Google的期望。由於該平台的壽命很短,Lively現在只是一段很少有人知道的互聯網歷史,但它的故事卻提供了對2000年代末互聯網文化的一瞥。
Google的Lively是什麼?
Lively的活動室頁面
2008年7月,Google發布了一個虛擬聊天室平台–Lively。乘著《第二人生》的東風,該遊戲包括可以完全定制的頭像及由用戶創建的房間。這個項目由Niniane Wang領導,她將Lively作為一個20%的項目開始,Google鼓勵員工每週花一天時間來處理個人想法。另外,Lively還具有獨特的能力,它可以被嵌入到HTML網頁中從而使論壇或評論區的版本變得更加立體。此外,它還可以在房間裡掛上YouTube視頻或顯示來自Google舊照片平台Picasa的圖片。
不過,Lively的內容比它的競爭對手要少得多,而且沒有世界經濟來購買或出售物品或創造用戶生成的內容。用戶只能從預製項目中挑選頭像和房間設計元素。另外,Lively也只支持Internet Explorer和Mozilla Firefox,並且有一個專門的擴展,除了現在已經不存在的Flash之外,還必須啟用才能在網站上使用它。用戶則可以直接從Lively的主網站加入房間。
為什麼Lively會失敗?
Lively的下載頁面
Lively在2008年7月以測試版形式發布後,該平台最初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活動高峰,但這很快就下降了並趨於平緩,經常使用的用戶數量不多。在這個項目中,Google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平台商業模式,在發布幾個月後,該公司仍沒有決定遊戲的重要方面,如其經濟性。
遊戲發布的同一年,即2008年,也恰好是美國進入經濟衰退的一年。Google關於結束Lively的最後聲明是“我們希望確保我們優先考慮我們的資源並更多地關注我們的核心搜索、廣告和應用業務”,這看起來像是他們在經濟動盪時期對多餘的項目進行了清除。
至於事情是否會發生變化還有待商榷,但從一開始,Lively似乎就被設定為失敗。它甚至不被Google的旗艦瀏覽器Chrome所支持。Google從來沒有為潛在用戶創造一個明確的激勵機制以讓他們繼續回來,再加上它沒有及時決定這個世界應該如何運作,而且用戶界面簡直可以說是拙劣的。歸根結底,Lively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當一個公司試圖接受跟它沒有太大關係的趨勢時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