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特斯拉被列為“必需複工企業” 但近期產能仍將受限
“靜默”中的上海在一紙政策發布之後,似乎要動起來了。4月16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要求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666家企業上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保運轉重點企業首批“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其中與汽車相關的企業有249家,超過三分之一,整車製造商的名單裡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特斯拉等。
上週開始,多位汽車界業內大佬相繼預警:上海若再不復工復產,汽車生產或將完全中斷。
汽車是上海的經濟支撐性產業之一,在“復工復產”的號召下,一度“踩下剎車”的車企都準備好了嗎?
“先行啟動壓力測試“
今天(4月18日)開始,上汽集團旗下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華域汽車、安吉物流等整車、零部件和物流企業,重點瞄准人員保障、供應鏈保障、物流保障、封閉生產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領域,啟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IT時報》記者從上汽集團了解到,上汽復工復產的具體日期尚未確定,接下去會根據疫情走勢、壓力測試結果等情況,制定進一步復工復產的動態規劃。
上汽集團有關負責人此前對媒體表示,不僅是他們的整車廠進行壓力測試,同時會帶動一些核心零部件工廠進入壓力測試。
被臨港片區列為“必須復工的停產企業”——特斯拉,也進入復工節奏。有媒體報導,特斯拉已通知員工做好復工準備,復工後上海工廠產線先是一班制。封控前,特斯拉上海工廠是兩班制,這意味著,一開始產能並不能拉滿。如果順利復工,特斯拉將會實行封閉式生產,安排大巴接員工返廠,封閉期間員工會吃住在工廠,並且定期進行核酸檢測。
此前,特斯拉計劃復工過程並不順利,3月16日、3月17日連續停產兩天;3月28日起,特斯拉暫停上海超級工廠生產活動。特斯拉第二輪停產最初計劃為4天,不過隨後復產計劃被取消。
4月14日,蔚來汽車錶示,目前供應鏈略有恢復,合肥生產基地正逐步恢復生產,但後續生產計劃還有賴於供應鏈恢復情況。一汽大眾、一汽解放等工廠也將陸續復工復產。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IT時報》記者透露,特斯拉目前進入壓力測試階段,對於大多數車企來講,壓力測試主要集中於物料、員工、供水供電、動力系統等方面,這些都正常後,才能重啟生產線,“壓力測試一般需要兩天左右時間。”
不過,即使重啟生產線,也並不意味著車企就能開足馬力投入生產。根據2020年武漢封城、企業停擺之後復工復產的經驗,據張翔估計,車企要完全恢復產能,最快也要一個月左右,因為複工復產同樣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差一個零部件都沒法生產”
物料和人員是開啟復工復產的兩大關鍵因素之一,這也是停產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
經歷一個多月的封控,車企一直處於“停擺”狀態,對於有著上千上萬個零部件的汽車來說,車企沒有充足的物料和人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傳統汽車有兩萬多個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有一萬多個零部件,缺一個都不行。”張翔說,從運輸來說,很多高速公路都在管控中,原本只需一天就能送達的零部件可能需要三四天,物流是連接多級供應商的重要環節。疫情前,很多企業都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但現在零部件生產和物流陷入停滯。
不僅是物流,受疫情影響,汽車零部件生產商的停產讓車企陷入僵局。比如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是一汽、長安、寶馬、蔚來、長城等主流車企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佔供貨市場的70%,但此前因為疫情而停產,進而造成車企停產。
此外,上海也是全國汽車零部件的重要供應基地,國內眾多零部件企業聚集於此。比如國內最大的汽車線束供應商安波福在上海嘉定有多個生產基地,是特斯拉、上汽通用、上汽大眾等整車製造商重要的線束供應商,也因為停產對全國諸多車企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4月9日,造車新勢力蔚來稱,因為疫情原因,其位於吉林、上海、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鏈合作夥伴陸續停產,受此影響,蔚來整車生產已經暫停,車輛交付也會推遲。
4月14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通過朋友圈發文稱,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特斯拉是上海車企裡停產時間最長的,這和特斯拉採用的零庫存管理模式有很大關係。”在張翔看來,現在車企比拼的是零部件供給能力,在這點上,傳統車企比造車新勢力更有優勢。“傳統車企底子較厚,一般有兩三家供應商互為備份,而且大多數傳統車企都有14天零部件數量的備份以及新車庫存,造車新勢力的供應鏈比較脆弱,基本上是零庫存,降低庫存深度是控制企業運營成本的有效手段,但在疫情面前,也成為一種掣肘。”
“停產拖累“黃金期”
零部件供應鏈“斷檔”、汽車零售無法正常進行,不可避免地給車企及整個行業帶來沉重的打擊。
歷年3月,本該是上半年車市的增量期,但今年這個“黃金期”卻灰頭土臉。張翔給《IT時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特斯拉為例,根據其1月的產量,每天可以生產2000輛,迄今為止,特斯拉已停工24天,少生產了48000輛,按平均每輛30萬計算,損失預計在140億元左右。
有這樣的損失並非特斯拉一家,國內銷量最大的車企一汽大眾也面臨著巨大損失,一汽大眾旗下的紅旗,1月生產量是3.7萬輛,按28個工作日計算,每天生產1300多輛,現在停產27天,損失約3.6萬輛的產能。
面對無法控制的疫情,車企並非坐以待斃,積極自救才有可能找到出路,恢復生產。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保證產品研發進度,智己智能駕駛團隊已分為四個小分隊,分別駐紮在上海四個不同酒店,設備、車全部轉移到酒店進行聯調和測試。智己工廠也提前安排了員工留守工廠,並搶運備件,保證生產。
《IT時報》記者從智己汽車了解到,為了確保4月17日智己L7正式上市,在工作人員被封控在家、物料運輸受阻礙等各種情況下,智己組成了一支生產保供的“突擊隊”,在小區封閉管理前,迅速收拾好行李沖回臨港工廠,總共列出了長達100多項的優化清單。為了將所有需求完整地進行全方位路測及驗證,團隊通過線上共享文檔的方式,一一列舉出需要測試的功能,包括驗證條件與需要驗證的結果,保障測試順利進行。
疫情的不確定性,給汽車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外,還有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供應短缺等一系列困難。
等上海這波疫情逐漸平息後,復工復產的車企或許才會面對真正考驗。
作者/潘少穎
編輯/郝俊慧 挨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