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食品中塑料顆粒會對人體造成健康風險
每人每周平均有5克塑料顆粒進入人體胃腸道。這大致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目前有大量研究正在調查攝入的微塑料和納米塑料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迄今為止仍不清楚。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現在總結了關於這方面科學知識的現狀。該綜述文章近日發表於《暴露與健康》雜誌。
這一課題的醫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上,在消化系統組織中可以發現微塑料和納米塑料顆粒(MNPs)。實驗研究表明,經胃腸道攝入的MNPs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發生變化。該研究團隊由Elisabeth Gruber(維也納醫科大學普通外科內臟外科部)和Lukas Kenner (維也納醫科大學病理學系、綜合癌症中心病理部和維也納總醫院)領導,他們報告稱,這些變化與糖尿病、肥胖或慢性肝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有關。
除了對腸道微生物群有影響,科學家還描述了促進MNPs進入腸道組織的特定分子機制。通過具體分析表明,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胃腸道中的MNPs可以越來越多地被組織吸收,並激活參與局部炎症和免疫反應的機制。納米塑料尤其與生化過程有關,而生化過程對致癌至關重要。
納米塑料的尺寸被定義為小於0.001毫米,而0.001至5毫米的微塑料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可以用肉眼看到。MNPs從包裝垃圾和其他來源進入食物鏈。塑料顆粒不僅通過海洋生物或海鹽等食物進入人體,尤其是飲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根據一項研究,每天從塑料瓶中飲用1.5至2升水的人,僅以這種方式每年就會攝入約9萬個塑料顆粒。然而,根據地理位置,選擇飲用自來水的人可以將攝入的塑料顆粒減少到4萬個。研究人員還發現,從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中提取的外源激素廣泛污染了礦泉水。已知外源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可在體內致癌。
塑料顆粒對健康的潛在不利影響可能對慢性病患者尤其嚴重。“健康的腸道更有可能抵禦健康風險。但胃腸道的局部變化,如慢性病甚至消極壓力的出現,可能使它們容易受到MNPs的有害影響。”Kenne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