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重拳出擊半個月後那些大廠的APP們都改成啥了?
最近,各大App 這些個廣告推送的頻率越來越快,而且擅用個性化算法,有時候 “ 比你更懂你 ” ,有的時候又給你推送些瞎眼小廣告……總的來說,用戶苦 “ 算法 ” 久矣。之前國家網信辦聯合四部門對互聯網企業們重拳出擊,制定了一連串針對個性化推送、排序精选和檢索類算法的規範和標準。
比如不允許強制開啟算法推薦,必須把選擇權還給用戶;針對電商的不允許根據消費習慣和偏好定制不同的購買選項,尤其在價格上有差異;還有不允許誘導用戶消費或沉迷等等……
那麼這個《 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 》正式施行半個多月後,各大App 到底做到了什麼程度?
根據目前的一些報導統計,大家常用的像抖音、微信、淘寶等軟件程序已經更新了算法開關。
懂了,這就先去進行一個關閉。
事實上,目前針對iOS 8.0.17 版和Android 8.0.18 版本之後的微信,在設置菜單裡面能看到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說「隱私 」的事情。
而大家需要的個性化廣告開關被歸類到了「 個人信息與權限 」的二級目錄下。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軟件的這個開關只能關掉基於你本人偏好採集下的推薦廣告。
不會讓你看到的廣告數量減少,也不是把廣告關沒了,這一點差友們可得搞清楚。
比如你是一個重度脫髮患者,它以前會給你推薦植髮,關掉後你或許還能看到美髮……
除此之外,微信還向大家開放了「 個人 & 第三方信息收集清單 」。簡單說就是它會告訴你,我採集了你的哪些信息,拿去做了什麼,最近這段時間用了多少次……最多可以追溯到最近一年。
稍微有一點不足的是,像定位信息除了會顯示你發朋友圈或者看視頻號的時候用過之外,還有一些 “ 其他 ” 功能,但這些功能是做啥的並沒有詳細解釋。
同樣開啟了這種信息收集清單的App 還有美團和大眾點評。
麻煩的一點在於,這兩款軟件每次進入個人信息收集清單的時候都需要進行一次短信驗證。
而在美團 & 大眾點評的個人信息採集中,最多的莫過於「 訂單記錄 」和「 瀏覽記錄 」兩種。
在關閉個性化廣告和個性化內容推薦之後,如果不想讓它們使用你以前的數據,還可以對App 上的全部歷史操作進行清除。
之後刷新頁面,美團和大眾點評包括外賣的界面就出現了很多明明在我附近,可我過去幾乎沒見過的一些店鋪和飯館。
平時不怎麼喝奶茶的我,終於在上面看到了推薦……
從這種角度看,所謂的個性化推薦雖然能捏准你的口味和喜歡吃的店鋪,但它也著實對你造成了一種信息閉塞。
就像我一直在吃川湘菜,可當我想嚐一點清淡口味的時候,就很難刷新出合適的店家。
這種情況下,關掉個性化推送顯然對我的飲食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提升。
對了,這兩款應用比微信更有誠意的一點是,它的第三方採集清單明確標註出了你的信息會主要和哪些公司或機構共享。
這其中包括了小米、華為、騰訊、移動、聯通等等……有些是 “ 一鍵登錄 ” 的便攜設置;有些則是為了給你推送信息。
遺憾的是,世超還是無法找到停止這種信息共享的入口的方式。
如果說到目前為止,微信、美團這種還算對國家的管理規定執行比較到位的話,那麼微博的操作就讓我覺得雖然已經落實了規定,但仍然差了點意思。
且不說推送信息的效果有沒有巨大的變化,單就這個關閉的入口就繁瑣到讓人覺得煩躁。
向左滑動
相比微信大篇幅的「 隱私 」類菜單、美團的「 設置 – 隱私管理 」二級目錄,微博的整個流程卻是足足「 設置 – 隱私設置 – 個人信息與權限 – 個性化廣告推薦 」四級操作路徑!
真的夾總,看來還是有點勉強你了……而且微博也沒有提供關於採集我們信息具體如何使用的相關信息。
但微博在利用採集數據進行推送的結果上,倒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
舉個例子:世超作為一個科技宅男,本來的微博推薦畫風大致是這樣的。
當我關掉個性化推薦,然後清理緩存,關機再重新打開之後,微博就變成了兼具手機、美妝、家居( 可愛向 )的獨特畫風。
笑死,誰也別想知道我到底喜歡看什麼!另外……微博和微信到底是憑什麼覺得我喜歡玩這些遊戲啊?世某人可是玩劍三的。
至於另一個高使用率的軟件:抖音。它在個性化推薦關閉的隱晦性上也挺讓人不痛快的。
抖音的個性化設置關閉入口並不在「 隱私設置 」裡,而是轉到了「 通用設置 」。
而且所有的 App 都在反復強調,這樣做不會直接關閉廣告,只會讓廣告和你之間的關聯度下降更多。
此外,淘寶和京東這種購物類App 也是推薦算法的重災區。像世超這種買東西一般都是很強目的性的可能感覺還好一些,但根據我司一位女性夥伴的說法,她很多時候只是隨意逛逛,點開其中幾個商品看一眼。
本來逛網上商城最大的便利就是能看到比線下花樣更多的各種商品,結果……當你看到一件襯衫,很長一段時間的推薦你都得看襯衫了。
甚至接下來點開比如抖音、 B 站等一些毫不相關的應用,也能馬上被推薦種草視頻……
儘管作為購物軟件,恰當的個性化算法能起到很好的導購作用,但像上面兩種情況來看,明顯做得有些過猶不及了。
淘寶、京東對於個人 & 第三方信息採集名單的入口設置的比較顯眼,都在「 設置 」的一級目錄裡。
但涉及到真的關閉個性化廣告的入口,淘寶的路徑相對而言並不簡便。
相比之下,京東在「 隱私 」入口上還搞出一個和算法推薦沒什麼關係的 “ 簡要版 ” ,同時菜單多了一環操作步驟,更加複雜。
到目前為止,這些互聯網 App 給世超的感覺就是有一家學一家,同類型的軟件在處置方式上基本大同小異。
就像這兩家同時設置了具體個性化設計哪些方面的「 標籤 」,你可以在保留算法推薦機制的同時,剔除一些你不感興趣的領域。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算法推薦必然更精細。但世超覺得它這樣也有一點點問題,那就是你會被頻繁推薦到感興趣的東西,從而不自覺地衝動消費。
有一說一這倒也算是種 “ 折中 ” 處理方式。從本質上來說,把個性化推薦關閉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是為了限制大家的購買,相反這還是在保護個人的隱私不受侵害。
從目前世超觀察到的幾款 App 的整改狀況來看,雖然在入口和一些信息公示上大家做的並不一樣,但實際關閉後的廣告推送也確實沒有原本那麼精準了。
畢竟它只是提供了關閉精準投放的選擇,和廣告數量本身沒什麼關係。
另外,其實像抖音、 B 站這一類的視頻軟件,其實世超還是希望能有一些個性化的推送服務。
就像我比較喜歡看一些足球類的視頻,沒有算法的幫助我不可能很容易刷到這一類內容;反而像美食、旅遊、購物這種最好還是不要讓算法推薦介入太多,畢竟互聯網的魅力之一就在於,能夠讓人充分享受到生活的多樣性。
總而言之,算法推薦這件事有好有壞。
好的一點是它確實能幫助我們快速和較為準確的獲取到信息;而讓算法推薦走向方向的,一個是開發者們對算法保持了一種 “ 簡單而粗暴 ” 的邏輯。
另一個其實是試圖讓算法成為人們生活的主導。換句話說,我們其實希望算法是完美的。但事實上以目前的技術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無論如何,算法推薦自始至終都只能成為輔助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讓我們跟著它亦步亦趨。
如果有人告訴我,他能給我一個參考建議,但接不接受在我。那我大概率會讓他先說說看。
可他要是上來就說: “ 我知道你的想法!聽我的,你看我都給你準備好了! ”
那我只想讓他滾蛋。
來源: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