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造車:果鏈巨頭的焦慮和自救
2004年成立的立訊精密(002475,SZ),以生產銷售連接器起家,後來全面發展到電腦互聯網手機產品的精密組件代工業務,由於是蘋果生態鏈上的重要龍頭公司,這家公司一度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寵兒。2020年,立訊精密的市值最高超過4000億元,目前最新市值回落到2900億元。
漲跌之間,是資本市場對這家公司成長性的預判和態度。
2月11日,立訊精密發布了一則公告,坐實了行業內流傳已久的一個傳言。公告稱,立訊精密與奇瑞控股、奇瑞新能源、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述公司以下統稱為奇瑞集團)在奇瑞汽車的總部安徽蕪湖共同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奠定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簡單概括一下這個合作的核心,就是說,立訊精密將和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公司,這個合資公司的核心任務是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產平台及出海口。
奇瑞是中國汽車行業的老牌選手,對於中國科技製造龍頭公司來說,它是進入智能電動汽車的一個不錯的合作夥伴。但它也需要一個科技製造方面的伙伴。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的消息是,從去年開始,奇瑞一直在尋找一個科技製造領域的合作夥伴,希望藉此謀求軟件開發方面的助力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這份名單上的公司不少,立訊精密即在其中。另一個名單是立訊精密的對手——代工巨頭富士康。
據《財經》記者獲得的消息,富士康與奇瑞此前有過長期接觸。兩家公司的框架協議意味著,最終奇瑞和立訊精密成為了夥伴。
框架協議有雙重含義,一是表明了合作的意願,二是存在開放可商榷的空間,能走到哪一步,怎麼走,完全看後期雙方的默契和感覺。有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資本人士認為,此時公告宣布此項戰略合作協議,立訊精密對市場釋放積極信號的目的更多。
立訊精密在公告中稱,後續具體合作事項、實施內容和進度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立訊精密目前仍然是中國二級資本市場上的一個重量級選手,但這家公司目前的日子過得併不舒服。2020年以來,立訊精密的第一大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及實控人之一的王來勝減持金額接近193億元。受此套現動作及業績不佳、淨利潤下降的影響,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21全年,立訊精密股價累計下跌逾8.8%。
它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動作,有一定的行業風向意義。
其一,這與中國果鏈景氣度變化有直接關係。疫情因素、用電受限、供應鏈缺芯、原材料漲價等讓果鏈企業業績普遍受損,尋找新的盈利點既是當下之急,也是未來之計;
其二,科技製造行業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行業發展大趨勢,從勞動力密集產業轉化成更有技術含金量的“智造”公司,也是大勢所趨。
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相比於果鏈企業中手機的龍頭代工廠商,比如富士康,立訊精密的地位並不牢固。
根據財報,雖然其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高達810億元,但利潤來源主要是蘋果耳機和手錶等業務,訂單規模有限,競爭者也更多。它的競爭者主要有歌爾股份和富士康,還有一些越南廠家。從實際情況來看,立訊精密所處的賽道壁壘要低一些,壓力也更大一些。
縱觀立訊精密的發展,有兩個風險一直是高懸於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並且正由於其進入重資產投入和長周期回報的汽車界而變得捉襟見肘起來。
第一,缺錢。立訊精密過往每一次業務拓展都是憑藉大刀闊斧的併購,公開資料顯示,上市以來,立訊精密通過發債和定向增發募集資金96億元,與此同時,借款規模也越來越大。截至2021年三季度,一年內的有息負債高達169億元,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接近60%,比剛進入蘋果供應鏈時高出約40%。
第二,與蘋果的深度捆綁,容易遭到反噬。立訊精密如此高的負債率背後,很大原因是由於為了滿足蘋果的生產要求,對研發和設備的投入幾乎不計成本,這一方面有助於它在蘋果生態鏈上穩固地位,但與此同時,成敗皆係於蘋果,這是所有果鏈企業的桎梏,在立訊精密身上便表現得格外明顯。
2020年,蘋果作為第一大客戶,佔立訊精密收入比重高達69%,這個比重比同為蘋果龍頭供應商的歌爾股份和藍思科技都要高。
2021年3月,另一家曾經的果鏈代表性企業歐菲光(002456.SZ)被剔除蘋果產業鏈,股價一度暴跌,並引發了市場對於蘋果產業鏈持續性的擔憂。根據歐菲光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報告顯示,預估2021年淨虧損在19億到27億元。
也就是說,立訊精密不得不做這件事情,但被動的因素大大加大了。由於外界估值邏輯的變化,立訊精密根本沒有不投入汽車電子的選擇;至於是否會力所不逮,則涉及到企業經營的基本面,並不僅僅是對汽車趨勢的把控。
對於依賴蘋果的果鏈公司來說,如果蘋果業績下滑會直接影響公司業績,獨立承擔風險能力弱。
2022年1月,蘋果發布財報顯示,2021年實現3783.5億美元的全年收入,高於2020年的2941億美元,營收創新高達到1239.5億美金,同比增長11.2%;淨利潤346.3億美金,同比增長20.2%。
不過,蘋果的高增長有其特殊性,核心增長不在和果鏈企業密切相關的硬件,而是基於硬件的軟件生態收入,在這樣的背景下,果鏈企業表現普遍低迷的因素就很好理解了。
根據代表性果鏈企業藍思科技、長盈精密此前披露的業績預告,2021年預計其盈利同比均有明顯下降。這些企業也在紛紛尋找新的增長點,如富士康自主下場造車、藍思科技進軍光伏,長盈精密佈局動力電池結構件業務。
多年來,立訊精密所有的佈局都圍繞蘋果,這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立訊精密曾經深諳平衡的求生之術。這家公司最早以為富士康代工起家,創始人王來春曾經是富士康員工,在立訊的身上,處處都有富士康的痕跡。富士康也給予過立訊諸多幫助,以扶植生態勢力。
變化始於2010年。這一年,立訊精密上市募得12.6億元,次年,其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一舉切入了蘋果供應鏈。此後又利用蘋果和富士康相互牽制的角力,圍繞蘋果產品展開多次收購。
製造業有其回報長、投入大的特性。此前,為了能在外殼和終端代工領域佔取一席之地,立訊精密選擇接收深陷泥沼的另外兩家果鏈代工廠可成和緯創,如此也帶來了財務壓力。事實上,兩家工廠均需要在接受後進行改造才能投入生產,如此再度加劇了立訊精密的財務風險。
產業紅利下降了,開展多元化業務,本身是一種分擔風險的方式,但始終圍繞一家公司開展業務,增長的天花板就在那裡。
中規中矩的選擇
果鏈企業進軍汽車電子,已是行業共識。手機增長空間已到瓶頸,電動智能汽車才能打開增長的天花板,不能在車端發力的公司估值只能流於普通製造業公司。
對於合作的目的,立訊精密稱,“旨在全方位強化公司汽車業務戰略佈局,充分借助奇瑞集團在新能源整車領域的深厚技術沉澱和終端品牌資源,設立合資公司並將公司多年來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技術與客戶資源進行跨界賦能。”“快速提升公司作為Tier 1廠商的核心零部件綜合能力,在實踐中快速打磨、優化與放量,實現公司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與規模化發展,達到成為Tier 1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
這裡有兩個關鍵信息,一是立訊精密的中長期目標是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 1,即直接向主機廠供貨的領導廠商。
此前,在汽車電子產業中,立訊精密已被認為在主要運用於車內高壓電流迴路的高壓連接器上具有優勢。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車載連接器的使用量和價值量大幅提高。
遠川研究的數據表明,中國占據三分之一的全球連接器需求,是最大市場,但是供給端同海外差距明顯,巨大的供需差距提供廠商實現國產替代的成長空間。這是立訊由自身優勢延伸開的天然的機遇。
根據財報,2021年上半年,立訊精密汽車相關產品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74億元,同比增幅為38.99%,不過,目前這一收入只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68%。
二是雙方合作瞄準整車量產。
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已經顯得擁擠。這也是外界對立訊精密此時跨界造車是否太晚的懷疑所在。
根據協議,立訊精密和奇瑞雙方盡各自最大努力促成合作子公司於協議簽署後三個月內成立。合作子公司擬採取立訊精密(甲方)認繳5億元持有註冊資本的30%、奇瑞新能源認繳11.67億元並持有註冊資本70%的股權結構,每1元註冊資本的認繳價格為1元。
汽車代工遠比手機代工複雜,對於一家沒有任何整車量產經驗的公司來說。在產業發展的當前階段,成立合資公司是跨界造車風險最小,也是權責共擔的唯一選擇。
為什麼選擇奇瑞?在立訊精密看來,“奇瑞集團於汽車行業深耕多年,在整車領域擁有完整的技術和產品研發體系,尤其在整車製造環節擁有獨立自主平台,能夠為奇瑞汽車及其他品牌商提供從整車開發到量產的綜合服務,在業內具備強大、領先的核心競爭優勢。”
根據奇瑞官方數據,2021年奇瑞集團在汽車銷售總量、出口和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均有出色表現,其中後兩項數字同比增長超過100%。2022年,奇瑞集團目標年營業收入為2000億元。
一位接近奇瑞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合作對奇瑞來說,也是一個整體定位的調整。他的觀點是,奇瑞屬於技術穩紮穩打,市場把控較弱的車企。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離不開奇瑞自身品牌形象與發展戰略。
和一般的國內車企不同,對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個領域,奇瑞並沒有有所倚重,而一直採取相同的重視程度,這導致了其在競爭激烈的乘用車市場上並不出彩,而在商用車領域,奇瑞不僅能夠做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對於產品配套的出行服務也有所涉獵。這些均反哺了奇瑞一直能夠保持高研發投入。
也就是說,從立訊精密切入的路徑和時間來看,攜手奇瑞,是一個中規中矩的選擇。企查查數據顯示,1月28日,立訊精密在奇瑞所在地蕪湖成立公司,該公司由宣城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100%控股。經營範圍包含了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批發以及電子元器件零售。
立訊精密發佈公告的同一天,立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與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企業(有限合夥)簽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人民幣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交易完成後,立訊有限不對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構成控制。
2021年第三季度,立訊精密營收329億元,這是一個繼續保持增長的數字,但是歸母淨利潤為16億元,同比下降25.28%,環比下降8.01%;扣非淨利潤為14.7億元,同比下降21.4%,近年來,其淨利潤一直不可避免呈下滑趨勢。而進軍汽車界,並不能在短期內逆轉這一現象。對於立訊精密和其他果鏈企業來說,邁向平台型公司所必須經歷的轉型,而不是僅僅進軍汽車電子這一全新領域,是這一時期痛苦的根源——也決定了其未來能走多遠。
文 | 顧翎羽
編輯| 謝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