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員談波音X-32試飛過程與競爭失敗原因
眾所周知,波音X-32與洛馬X-35競爭三軍JSF項目失利,後者演變為贏者通吃的F-35,前者只能孤苦伶仃地隱居在各處接灰:菲利普·耶茨原為帕圖克森海軍航空站VX-23評估中隊的武器測試員,他是少數幾位從頭至尾參與X-32試飛過程的飛行員。
耶茨在去年一次訪談中表示,這架不走尋常路的真·肥電在飛行品質方面沒有問題,其精準與敏捷程度與其外貌完全相反。
導致堤防潰敗的突破口來自STOVL演示。友商的X-35內置專用升力風扇,雖然在設計上有死重嫌疑,但工質來自機身上部吸入的冷氣流。友商在演示中無需事先準備便能使用同一架原型機展示超音速與STOVL能力。
而X-32參考了”鷂”式矢量推力設計來實現STOVL,托舉氣流引自發動機高溫廢氣。佈置在機身腹部的矢量噴管不僅會加熱進氣溫度,飛機接近地面時還可能吸入反彈的廢氣導致更嚴重的動力損失。
為了降低風險,波音測試STOVL時要把飛機運到空氣密度更大的河面上進行垂直起降,而不是原先的測試場(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從那時起,即便是X-32的試飛員,也看出這個項目可能要黃。
“X-32的設計時刻在改,而洛克希德展示的就是最終方案”,耶茨稱,波音所提交的生產型方案與初始設計方案的區別之大令軍方極為不安,原本採用無尾三角翼方案的X-32居然長出兩片平尾,變成常規佈局。
至於大眾所津津樂道的外觀問題,其實並不是X-32落選的主要原因。波音當時提出了一個口號:“你要帶它去打仗,而不是去高中畢業舞會”,這個口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X-32的外貌劣勢。
X-32偏好這種敦厚外形的主要原因是波音不願為JSF項目重新設計外形,X-32的隱形外形設計來自公司的早期研究成果。為了省錢,並在進度上領先對手,公司直接套用了預研成果,不必在繪圖板上從零開始。
其後果便是,X-32確實在項目早期階段領先對手,但機翼與內部空間方面的缺陷導致X-32團隊在解決技術難題時失去了迴旋餘地,不得不更改原始設計,動搖了用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