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全方位揭秘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呈現了一種現代感
農曆正月初四,立春,第24屆冬奧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正式拉開帷幕,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的張藝謀再次站上指揮台,為全球觀眾奉上了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張藝謀:從2008年到今天我是一個親歷者,我從我個人的身上都能看到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你敢選用這樣的樸實無華的一種表演方式。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高境界的藝術常常是簡約的,我們說拍動作片高手常常就是特別樸素的一個動作,凝聚了畢生的功力,石破天驚,那是高手,而不是眼花繚亂,對吧?不是那樣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事其實是對我自己的一個很大的考驗。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創意方案歷時兩年多完成,考慮到節儉辦賽、天氣寒冷、疫情防控等因素,開幕式總時長被壓縮至大約140分鐘,結構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呈現“一起向未來”這個主題,是創意的核心。
張藝謀:整個的表演、整個的流程和體現出來的,無論你喜歡不喜歡,無論你怎麼評價它的好壞,它呈現了一種現代感,這個很要緊。因為我們是新時代,新時代這一次有個總的方針,就是不過多地表現古代文化,你沒有看到一個穿古裝的人,都沒有吧。更多地把個體,個數變成複數,把我變成我們,要展示一起向未來這樣的主題,要表現現當代,表現新時期和世界人民在一起,我們怎麼去描繪今天的新時代,我們讓整個美學氛圍具備一種現代感,這就是向前看,這就是新時代。
雖然不講5000年的故事,但中國文化還是被巧妙地化解到了每一處細節裡。
張藝謀:倒計時常常選用的是從60開始或者是從30開始或者從10開始,我們從24開始數,這個就會很特別,全世界的人就不懂,一定會好奇,為什麼要從24開始數起?這其實就是非常好的一個機會,向全世界去講中國的傳統文化。立春就是嚴寒的最後,要準備開始的那一下,生命萬物復甦的第一天開始。
場地的中央,約400名學生手持10米長的發光桿隨著音樂擺動,呈現出春生草長的視覺效果,在虛擬影像的配合下,搖曳變幻出不同的造型。
張藝謀:綠色的搖曳、擺動、富有彈性,它非常非常像生命的萌動,它非常像草地植物,它的形象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浪漫,所以它特別適合表現萬物復甦,一年之計在於春,萬紫千紅總是春,它非常能表現這種生命感。
這個道具是張藝謀4年前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燈光焰火秀準備的,但一直沒有使用,直到這次冬奧會才有了用武之地。
張藝謀:其實這幾年當中一直在調整這個道具,我就一直想它怎麼用。它的彈性有時候是不可控的,十米長,上三分之一是非常自由的一個擺動,它一定不能像傳統的團體操那樣,去追求整齊劃一。它那個抖動感怎麼能用?後來我們就想這個東西像什麼,越看就越覺得它像生命,所以演員也經過訓練,利用身體的韻律和手臂來控制它的擺動,讓它的擺動成為一個像麥浪一樣,像草地一樣的那種循環式的擺動,我覺得那種是很美的一些瞬間。
綠色的長桿變幻成一朵巨大的白色蒲公英,最終被小男孩的剪影吹散,四處飄落。
張藝謀:因為這些退場是很難的,400個人那麼長的桿,眾目睽睽要拿下去。我們就讓一個小孩子把蒲公英吹散了,因為春天的蒲公英,大家都有這個印象,吹一下它飄起來了對吧?把種子撒滿大地。
張藝謀:我就跟演員說,我說你怎麼跑都可以,因為你是代表著蒲公英散開的,你怎麼散開都可以。我跟老蔡說,你的焰火在空中接一下,這是多麼浪漫。從鳥巢,小孩子把它吹到了天上去,春天的種子撒滿大地。
空靈、唯美、浪漫的開場表演奠定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基調。整個開幕式參演人員總數約3000人,遠不及2008年的約15000人,對於曾經善於以“人海”成就視覺奇觀的張藝謀來說,這一次需要使用全新的表達方式。
張藝謀:我說空靈還要飽滿。空靈是指現場沒有那麼多人,飽滿是指視覺上要很飽滿,感受要很飽滿,以小見大就體現在這裡。需要新的科技和手段,而這種科技和手段又能落地,又不能複雜,還要有視覺的效果,這都是需要你在很多很多的科技手段中去尋找到可以進行表演的東西,你要用得恰到好處,要達到感動人的角度。
國旗入場環節中,舞台的一側,一名兒童小號手吹響《我和我的祖國》,另一側,100多名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代表以及56個民族的代表,手手相傳,將國旗往升旗台方向傳遞。
張藝謀: 2008年是56個民族的兒童拿著國旗進來,那這次怎麼辦?所以我們也是從人民性上去想,兩排人一百多位,普通人,有56個民族的代表,有各行各業的代表,還有英模、楷模、模範、優秀人物代表都有,他們代表著全體人民,站兩排手手相傳,把這面國旗傳遞到國旗班手裡去升旗,我自己覺得那個瞬間很感動,強調了人民和國旗不可分割的關係。
五環展示是歷屆奧運會比拼創意的重點環節之一。
張藝謀:我們的展示方法我自己覺得很酷,很現代。藍色的水墨從高空下來,流淌幻化,馬上成為黃河之水天上來,波濤洶湧奔騰而下,讓中國人想到這一句詩。然後像國畫一樣鋪滿了整個場地,結冰,冰的中間升起一方水,這是真正的水立方,五面體的一個裝置升起來,完全是像水一樣的,是個立體的,然後一方水變成一個冰立方。
冰立方上光影閃動,24套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不斷雕刻,歷屆冬奧會的標誌被雕刻出來。
張藝謀:我們叫雕刻歷史、雕刻時光。歷屆冬奧會從第一屆到今天的24屆全部依次出現,這也是非常少的。通常主辦國都是只講自己那一屆,然後五環出來了就好了,我們是整個冬奧會的全部歷史,所以國際奧委會很喜歡。雕刻時光就是全人類的100年的道路走到今天,所以也代表了我們的一個博大胸懷,把舞台給全世界,向它致敬。
張藝謀:我們用了一種破冰的方式,碎冰的方式,我們講到友好往來的時候,我們常常講到這是一個破冰之旅,我們中國人用破冰來形容人跟人溝通更接近、更溫暖、更美好、未來更親近。
冰雪五環背後,帶有中國傳統花紋圖案的大門開啟,代表團入場儀式與表演無縫銜接,各代表團沿著中間通道依次從五環下走過。伴隨著入場儀式,通道兩邊的LED屏幕裡不停變換著中國的山河美景。
張藝謀:整個的入場式很有觀賞。仔細看歷屆夏奧會、冬奧會,通常入場式比較偏長,觀賞性不強,美學性的東西不強,重要的都是給運動員、旗手、國家的亮相。我們這個除了完成規定動作,有旗手、有牌,有各種運動員的鏡頭,如果鏡頭拉開,或者你從現場看遠處來看的話,非常有觀賞性,也非常好看,同樣非常絢麗,又非常現代的感覺。
在代表團的入場儀式裡,導演團隊還埋下了彩蛋,秘密將在最後的時刻揭曉。
張藝謀:我們的引導員穿著有冰雪圖案的服裝,高舉發光的一朵雪花,這個很重要,這一朵雪花其實我們從倒計時開始就做了鋪墊,我們一直講的是一朵雪花的故事。
作為一名導演,張藝謀似乎一直保持著尋變的勇氣與熱忱。28歲被北京電影學院破格錄取前,他曾當過工人,自學美術攝影,38歲以《紅高粱》蜚聲海內外後,從《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經典文藝片到《英雄》等商業大片,再到近年來各式題材的高頻產出,張藝謀一直在不斷觸碰新的創作類型和題材。
張藝謀與奧運結緣,始於2001年,那一年他作為總導演執導了北京申奧宣傳片《新北京新奧運》。2004年,張藝謀執導了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並最終憑藉出色的創意從公開招標中脫穎而出,出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交出了一份驚艷世界的答卷。
張藝謀:奧運會開幕式那可能是最大的一個機會,全世界有十幾億人會收看,那麼關注的一次,這實際上就是向世界講出中國故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張藝謀又相繼執導了北京申冬奧主宣傳片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與此同時,國慶60週年聯歡晚會、APEC歡迎晚宴文藝演出、杭州“G20峰會”文藝演出、國慶70週年聯歡晚會等一系列重大演出,張藝謀也是總導演的不二人選。
張藝謀:我老說我是勞碌命,閒不下來。首先是性格本身,其次就是我說的感恩而不敢倦怠,是命運給了你機會,是時代給了你機遇。
張藝謀今年已經72歲,創作熱情不減當年。
在這次冬奧會開幕式上,導演團隊將一個行為表演命名為《致敬人民》,這場極具創意的表演也是張藝謀比較看重的一個節目。
張藝謀:我們這次有很多這樣的環節,是普通人參與表演,我覺得就像我們在冬奧會上發出的倡導一樣,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在我們的開幕式上有很多環節上也是大家一起來,而不僅僅只是藝術家,嚴格意義上它不是一個節目,它是一個行為展示。他們走過,後頭是長長的一條河,幾百幅中外人民生活的影像,陳列出來,代表著全世界的人民。這個致敬人民,可以看作是向全世界的人民致敬。
希臘語版奧林匹克運動會歌在現場響起,演唱者是44位來自河北阜平縣的孩子。
張藝謀:通常你看到會歌的演唱都是那些最著名的歌唱家、藝術家,在演唱會歌。那我們就這樣想,這個規定動作中怎麼能體現中國人的新的時代,新的精神面貌?所以我就突然想到,我們用山里的孩子,用大山的孩子,讓他們學希臘語來演唱,讓山里的孩子站到奧運的舞台上,為奧運放聲歌唱。我覺得這個時刻是特別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國家已經脫貧了,我們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今天已經完成了偉大的歷史使命,我們讓人民的生活幸福了,這是新時代,我們向世界講出的故事。
隨著雪花的飄落,小朋友們手持和平鴿造型的道具在場上追逐嬉戲,這個表演場景,全部是由人工智能動作捕捉技術實現,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這麼大的場地上對超過600人進行集體實時捕捉互動。
張藝謀:第一次看到這個捕捉的時候孩子們很好奇,我在現場看他們就一直在這踩,看大家腳底下出來多少,這個特別有意思。我就突然想到我們乾脆用這樣一種方式,第一次我這樣想的時候我自己都很驚訝。晚上回去之後我提出這個創意,團隊開始準備的時候,我回去晚上我經常會復盤,我在想這個決定對嗎?真的這樣演嗎?我自己覺得是對的,所以你看我跟2008年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自己很喜歡這個瞬間。
點點繁星,匯成銀河,向會場中央的大雪花台集聚。
張藝謀:孩子們的腳底下,隨著他們的步伐,一朵一朵很多很多雪花同步出現,好像星星一樣,孩子們踩著星星,踩著雪花就非常微妙,而且自由自在沒有隊形,就是孩子們天真地嬉戲和跑動。像這樣的一種表演方式,在2008年我們可能還不敢想,因為我們都知道大型的廣場表演通常一定要有隊形,除了是不是人海之外,通常都是要整齊劃一,這也是我們習慣接受的一種表演,舞蹈整齊不整齊,沒跳齊就算沒演好,是什麼有這樣的轉變?我覺得在我身上特別體現了,我自己都深深感覺到一種文化自信。
開幕式的壓軸環節是火炬點燃儀式,它將以怎樣的方式出現,歷來都是奧運開幕式的核心機密。而這個機密,其實一直在觀眾的眼皮底下。
張藝謀:每一個國家一朵雪花,這一朵雪花匯聚到北京,最後成為一朵最璀璨的雪花,並且成為本屆冬奧會獨特的一個火炬,90個國家的名字全部在上面,而且是在你眼前構建完成的,是在表演的環節中一開始就存在的,就像一個臥底一樣,一次一次出現,讓你完全想不到他們的主火炬早就亮相了。
火炬傳遞的最後一棒,是兩位00後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和趙嘉文。
張藝謀:我認為看到這一塊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想你們怎麼點。他看到這朵雪花,還會想你們怎麼點。是不是要變魔術,怎麼燃燒一下,怎麼弄一下?都沒有,往上一放就可以了,不再點任何大火,僅是輕輕放上去,雪花升起來,就是如此簡單。
時隔14年,奧運之火再次在北京上空點燃。
張藝謀:它的火苗很小,低碳環保,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個小小的火苗,但是你想到的是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是全人類的熊熊燃燒的激情和浪漫,我們報給國際奧委會,一開始給國際奧委會嚇一跳,經過很長時間的切磋,他們問了我們很多問題,到底有沒有火?是怎麼回事?最後他們也支持了這個方案,這個創新,一百年曆史上沒有過,所以這就是新時代,這就是今天新的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用這樣的方式講出中國故事。後來我還開玩笑說,再往後的奧運會,再往後的導演,如果想要體現一次微火、低碳環保,請參考一下2022北京,我們一定會是一個參考的重點。
如今,已經年過七旬的張藝謀依然在不斷迎接新的挑戰,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首戰告捷,他的奧運履歷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藝謀:我對自己的作品從來是不給高分的,因為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總是追求更完美,但是我給團隊一定會打100分。一個開幕式是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無數的人在幕後默默工作,每個人都功不可沒,那些是真正的英雄,所以團隊一定是100分。在現在新冠疫情還在肆虐的情況下,我們完成這樣好,簡約、安全、精彩,體現了這六個字,我覺得只有中國人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到這個程度。
製片人丨劉斌
策劃丨黃瑛
記者丨曹岩
編導丨丁芳
責編丨王楓
攝像丨方曉峰楊宏偉魏幫軍陳偉奎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