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華為自研內核瀏覽器引發的鬧劇
一則華為將自研內核瀏覽器的傳聞,瞬間成為科技圈熱點。在一部分人看來,華為自研瀏覽器內核,有望打破國外瀏覽器內核技術壁壘,值得讚賞與肯定。但另有人表示不解,自研瀏覽器內核耗資巨、成本高,華為雖有技術實力,根本不值得過多深入。
劃重點:
1. 華為將自研內核瀏覽器一度刷屏。但有接近華為的消息人士透露,自研瀏覽器內核不存在,只是在原來的瀏覽器基礎上做了一些算法創新和修正。
2. 技術人員透露,研發一款成熟的瀏覽器內核,代碼量在數千萬至上億條之間,而且至少需要1000名熟練工程師,花費5年以上,成本將高達數十億。
3. 小眾瀏覽器並非沒有生存空間。在海外,一些主打隱私、安全、極簡等類型的新型瀏覽器十分風靡。但在國內,此類瀏覽器仍然很少。可惜,這一切或許只是個“鬧劇”。
據接近華為的消息人士對新浪科技透露,“華為並沒有在自研瀏覽器內核,只是在原來的瀏覽器基礎上做了一些算法創新和修正,後續還會在安全、可信、用戶隱私保護等方面加強”。但對於最終真實情況如何,華為尚未對外公開回應。
眾人皆知,瀏覽器行業已沉寂多年,而為何這一小小的舉動,能引來如此大的波瀾?
華為做瀏覽器內核?假消息
據新浪科技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有近百篇“華為自研瀏覽器內核”相關報導,在一些垂直IT資訊社區,相關討論更是連續多次登上熱議榜單。
華為自研瀏覽器內核一事,緣何引發如此廣泛的討論?這與國人渴望擁有一款屬於自己的瀏覽器內核不無關係。
作為PC互聯網時代的主要流量入口網絡的門戶,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跨平台搜索工具,瀏覽器的價值與重要性毋庸置疑。此前,為了把握住瀏覽器作為互聯網入口的優勢,阿里、騰訊,百度、搜狗、360等公司,先後通過收購和自研等方式,開展了一輪你追我趕的入口爭奪戰,並最終形成了目前幾家公司的搜索產品,分割國內瀏覽器市場的現狀。
但是,雖然各家企業都在參與瀏覽器市場的爭奪,他們卻基本全都是基於國外內核進行研究,並未徹底完全內核自研。而是分別基於IE、Gecko、WebKit以及Presto這四大瀏覽器內核中的一種或多種,開發而成。
全球四大瀏覽器內核,沒有一款屬於中國,這不禁使人感嘆,“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被外國卡脖子。希望其它友商們也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創新上。”
但是在支持者的對立面,另外一些人的聲音則紛紛表示,開發一款瀏覽器內核的難度,絲毫不遜色於開發一款操作系統,目前華為並沒有必要去開發這樣的一款產品。
有業內人士對比Chrome瀏覽器內核測算指出,開發一款成熟瀏覽器內核的代碼量在數千萬至上億條間,如果聘請1000名熟練工程師進行開發,需要花費5年以上時間研製,過程中僅人工成本便高達數十億。
而且,即便是完成了瀏覽器內核的研發,後續還需經過漫長的市場檢驗和用戶反饋,並在此過程中進行不斷迭代升級。
因此,反對的聲音普遍認為,拿出幾十億做瀏覽器內核,華為雖然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但對於眼下的華為來說,自研瀏覽器內核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此前國人勵志打造一款完全國產自主瀏覽器的案例並非沒有。
2018年,紅芯公司宣布完成2.5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客戶以及晨興資本、達晨資本、IDG等知名投資機構。宣稱自己是一款擁有“自主創新瀏覽器內核”的國產瀏覽器,可比肩國外瀏覽器。一時之間,“紅芯”瀏覽器風頭無二。
但最後發生的轉折卻是,公司虛假宣稱的謊言被戳穿,公司創始人最後出面承認,“紅芯瀏覽器是一個通過Google瀏覽器內核進行二次開發的瀏覽器,疑似套殼。”
謊言被戳破的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研發一款瀏覽器內核的艱鉅與困難。“自研瀏覽器內核的口號雖然響亮,但廠商還是需要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理性開展自主技術創新”,搜索行業從業者吳鵬對新浪科技表示。
2019年,由於Google限制華為使用GMS服務一事,為應對禁用危機,華為正式推出HMS服務,而華為瀏覽器作為HMS服務中的一項重要應用,也隨之面世。據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部總裁張平安此前透露,在最新的數據中,華為瀏覽器全球月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3.3億。
對於一款月活超過3.3億的瀏覽器而言,如果將全部技術建立在別人的技術之上,確實值得擔憂,但卻也不至於為此而推出自研瀏覽器內核。
“作為上網通用工具,瀏覽器在各種合作條約的約束下幾乎不可能出現像芯片那樣的情況。目前華為還是應該做好底層優化,推出讓用戶滿意的瀏覽器。”有業內人士評價指出。
小眾瀏覽器新機會在哪?
在搜索行業,瀏覽器與搜索引擎常常被綁定在一起,瀏覽器提供更多維的內容展示,以及豐富多樣的交互體驗,而搜索引擎往往被嵌入瀏覽器中,實現內容的檢索與排列獲取。
在傳出自研瀏覽器內核的同時,新浪科技獲悉,近日,華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網頁版,已面向國內地區開放的消息也已經流出。據介紹,Petal搜索是華為提供的Google搜索替代品,此前已在海外市場發布,目前國內網頁版已可以訪問。
而在此之前,2021年12月末,360也推出了主打“不收集不追踪用戶行為”的無追搜索;主打簡潔和新聞內容搜索的小眾瀏覽器Fsou,也在去年12月面世。搜狗被併入騰訊之後,此前一直沉寂的搜索行業,似乎又開始熱起來了。
“在國外,Chrome、IE以及Firefox等主流瀏覽器之外,其實還有許多諸如DuckDuckGo、Tor以及Min等,主打隱私、安全、極簡等類型的新型瀏覽器。但在國內,目前此類瀏覽器仍然非常少”,吳鵬評價指出。
在他看來,隨著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逐漸成熟,用戶對於瀏覽器隱私保護、簡潔瀏覽的要求,也在進一步提升,未來瀏覽器在滿足信息豐富度和服務全面性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滿足人們對於使用效率、體驗以及隱私保護等多方面需求。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