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M11體驗:體驗6030萬像素德味影像
作為一個徠卡相機的用戶,當徠卡M11相機擺在我面前時,反而沒有了五年前同樣的時間第一次上手徠卡M10時的激動和興奮,心中的似乎並無太多波瀾。徠卡M11可以看做是對於M10系列經典的延續,同時又在細節上進行了很多改變。所以,今天這篇上手,我跟您簡單分享上手徠卡M11兩天時間的一些使用感受。
徠卡M11
時隔五年,徠卡終於發布了傳聞已久的新一代M系列旁軸數碼相機徠卡M11。徠卡在M11中放入了一塊總像素6030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一下子將像素堆到了目前全畫幅最高,徠卡做了一次很激進的升級。
如果回頭翻看攝影史發展過程,許多被我們熟知的傳世的攝影作品都出自徠卡相機,讓徠卡相機與紀實攝影、新聞攝影和街頭攝影密不可分。如同徠卡100週年時紀念視頻所述的:“徠卡沒有發明相機,卻改變了攝影”。
徠卡M10-P
對於很多攝影人來說,徠卡相機又是如此高不可攀,因為徠卡相機機身和鏡頭的昂貴價格,再加上旁軸手動對焦的方式,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2006年徠卡M8相機的發布,正式宣告徠卡M系列旁軸相機的數碼化;2009年徠卡M9則是第一台全畫幅旁軸相機;到了2012年,徠卡推出了徠卡相機歷史上命名最迷幻的徠卡M系列旁軸相機,也是首款採用全畫幅CMOS傳感器的徠卡M相機;2017年初,徠卡M10發布,不僅對上一代迷幻的命名進行了“撥亂反正”,同時也對M10從外觀到內在都進行了升級,這也是最接近徠卡M膠片相機手感的數碼M相機。
徠卡M11
擺在我面前的這台徠卡M11,則是徠卡M10的正經後續產品。在我看來,徠卡對於M11的升級很激進,6000萬像素全畫幅CMOS傳感器說明了一切。當然,由於徠卡M系列旁軸的設計,所以這台相機並不帶機身防抖,再加之徠卡M鏡頭本都是小巧的全手動鏡頭,這多少會讓人擔心這台相機暗光環境拍攝成片效率。
徠卡M11的外觀延續了M10系列的造型,所以當我將徠卡M11與自己的徠卡M10放在一起,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兩台相機的不同。在徠卡M11機身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取消了底蓋設計,更換電池的方式與徠卡Q2和徠卡SL2相似,電池和底蓋融為一體的設計方式,更換電池更方便了。電池倉旁還有一個Type-C數據口,可以用來充電、傳輸數據等。當然,沒有了徠卡M相機傳統的底蓋設計,似乎又讓這台M11缺少了徠卡M系列本應有的儀式感。
徠卡M11全新底部設計
其次,徠卡M11將M10系列機身前部的多功能按鍵放到了快門旁,在實時取景拍攝時,放大查看對焦點的操作更簡單。
最後,徠卡M11背後的按鍵設計與M10背後的按鍵佈局完全一樣,但在按鍵功能上進行了調整,將徠卡M10機身上的“LV”實時取景按鍵換成了“FN”多功能鍵功能鍵,這個按鍵也繼承了LV實時取景按鍵的功能。
徠卡M11
另外,徠卡M11的機身拍攝方式上也進行了升級。在開機後,機身內的快門簾會自動開啟,直接進入實時取景方式,讓徠卡M11的取景拍攝方式與微單相機十分相似。所以,日常拍攝,切換實時取景的速度也更快,相機內也內置了機械、電子和混合三種快門方式,並且內置了“照片效果”。此外,徠卡M11機身內置了64GB內存,不用存儲卡也將拍攝的照片進行保存。
徠卡M11感光度撥盤
徠卡M11快門按鍵和快門速度撥盤
總之,徠卡M11在拍攝時給我的感覺是一台微單相機,但依然保留了徠卡M相機精髓的光學旁軸測距,這種設計在拍攝體驗上與之前的徠卡M10或者徠卡膠片相機並沒有不同,徠卡並不保守,在固守傳統的同時也是順應了影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徠卡M11 CMOS傳感器
說了那麼多關於徠卡M11機身的變化之後,接下來著重介紹下這台具備6000萬像素的新徠卡M旁軸相機的成像表現究竟如何。
徠卡M11採用了6000萬像素全畫幅CMOS傳感器,一張JPEG照片的分辨率達到了9504 x 6320px,讓這台相機超過徠卡M10-R,成為目前徠卡M旁軸數碼相機中像素最高者。
徠卡M11實拍樣片示意圖
徠卡M11實拍樣片100%細節示意圖
首先,6000萬像素最直觀的體現是細節的提升。所以,將徠卡M11拍攝的照片放大100%,可以看到畫面細節非常豐富。當然,6000萬像素的另一大好處是後期二次構圖更方便,對於街頭攝影來說,獲得了更多的裁切空間,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體。
接下來,看一看徠卡M11的感光度表現如何。這次,徠卡為M11設計了最低ISO為64,而最高感光度依然是ISO 50000。在拍攝感光度測試時,我使用了徠卡Summilux 50mm f/1.4鏡頭,將鏡頭光圈設定在F5.6,從ISO 64開始進行逐級感光度拍攝,相機存儲格式採用了RAW+JPEG雙格式存儲。
從實際拍攝的感光度測試來看,徠卡M11的JPEG照片在ISO 3200時有輕微的噪點,但並不嚴重,而RAW在同樣的感光度下依舊十分純淨。猜測JPEG照片開始出現輕微噪點的原因也許跟徠卡M11的高像素以及機身處理有關。到ISO 6400時,徠卡M11拍攝的RAW格式開始出現輕微的畫質下降,但總體表現依然不錯。到ISO 12000時,可以看到JPEG和RAW都有噪點,但RAW格式圖片要好於JPEG,之後隨著感光度的提升,噪點愈加明顯,到ISO 50000時不論是RAW還是JPEG噪點都十分明細,但照片並未到不可用的地步。
看完感光度,接下來看一看徠卡M11的寬容度表現。我分別測試了徠卡M11在感光度ISO 100、ISO 1600、ISO 3200和ISO 6400四擋感光度下,RAW照片的寬容度情況。
在ISO 100時,徠卡M11欠曝三檔的照片通過後期的手段啦回來,照片整體依然純淨,畫質表現也很穩定。
ISO 100寬容度測試
在ISO 1600時,徠卡M11欠曝三檔的照片通過後期手段拉回來後,可以看到-3EV的照片有肉眼可見的噪點,其他幾檔畫質表現非常不錯。
ISO 1600寬容度測試
在ISO 3200時,徠卡M11欠曝三檔的照片通過後期手段拉回來後,可以看到-2EV的照片有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噪點,-3EV的噪點則比較明顯。
ISO 3200寬容度測試
在ISO 6400時,徠卡M11欠曝三檔的照片通過後期手段拉回來後,可以看到-2EV的照片不僅有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噪點,細節也有輕微損失,-3EV的噪點則比較明顯畫面細節有一定損失。
ISO 6400寬容度測試
通過上面的畫質測試,對於6000萬像素的徠卡M11來說,這樣的高感畫質和寬容度的表現也在預料之中,畢竟這不是一台以高感畫質為賣點的相機,徠卡M11更多的表現是高畫質和細節,對於街頭攝影師和紀實攝影師來說,顯然高像素帶來的細節表現更有幫助。
看完了略顯枯燥的畫質測試後,我就結合試用徠卡M11的兩天內拍攝的照片,來說一說這台相機的色彩。需要說明一點,因為體驗時間有限,在拍攝使用了機內默認的色彩風格,拍攝格式採用了RAW+JPEG,同時部分照片進行了輕微的後期處理。
色彩,一直是徠卡M進入數碼時代之後的“玄學”問題,例如爭論已久的關於徠卡CCD和CMOS相機的成像色彩等,總之,每代新的徠卡M相機推出後,關於色彩都會熱烈的討論。從實際拍攝的照片來看,徠卡M11延續了徠卡M10的色彩風格,整體色彩還原和白平衡都很準確。
從實拍的照片來看,徠卡對於M11這台相機的JPEG照片機內處理調色時,似乎有意的提升了照片的飽和度,讓照片給人更加艷麗的觀感。當然這僅僅是指拍攝機內直出JPEG照片給我的感覺。至於徠卡M11的RAW格式,觀感相對於JPEG來說色彩略微的寡淡,以記錄時的場景色彩和曝光為準,同時RAW給後期處理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更可以發揮攝影師的想像力。
由於徠卡M11工作方式的變化,在拍攝時通過CMOS直接測光,所以不論是使用光學取景器拍攝,還是使用屏幕實時取景拍攝,徠卡M11成像的色溫和白平衡始終保持一致,再也不會像徠卡M10使用實時取景與光學取景兩種方式拍攝的照片在色彩和曝光存在差異的情況,配合徠卡Summilux系列大光圈鏡頭拍攝,照片還依舊“德味”十足,氛圍感依舊出色。
除了色彩的“玄學”之外,徠卡M11在拍攝時給人的感覺是更快速和更簡單,特別是相機以微單相機方式工作,實時取景和光學取景直接的切換更迅速,整個過程更平滑,也間接的提升了M11的拍攝效率,最大化讓使用者避免錯過稍縱即逝的瞬間。
此外,對於大家最關心的6000萬像素的徠卡M11機身搭配現行版徠卡鏡頭解析力能否滿足高分辨率輸出。從我這兩天的實際拍體驗來看,完全不必擔心,徠卡現行款的鏡頭的分辨率完全滿足徠卡M11的6000萬像素,當然對於一些徠卡的老鏡頭,由於生產時間久遠,解析力等因素的影響也許無法滿足M11的6000萬像素,但通過機內設置調整分辨率還是可以使用徠卡老鏡頭的。
布列松曾經這樣形容徠卡相機:“猶如一個溫暖的吻,猶如槍手的一次射擊,猶如心理師的那張躺椅。”
的確,徠卡M旁軸相機自誕生起,就緊緊地與世界前行緊密聯繫在一起,在世界上重大事件的報導中,你總會看到徠卡相機的身影,這邊是徠卡相機的特別之處。
徠卡M11
經過短短兩天的試用,徠卡M11雖然保持了旁軸取景的方式,但這台相機工作起來實際上是一台微單相機,CMOS傳感器前的快門簾,起到的更多保護CMOS的作用。
不過,徠卡M11依舊延續了徠卡M系列旁軸相機的影像情懷,它依然很純粹,讓你拿起這台相機,通過取景框專注於眼前的一切。徠卡M11延續了徠卡M數碼化之後的成像風格和色彩味道,並且徠卡將6000萬像素傳感器塞入了徠卡M的機身裡,讓徠卡M系列的畫質表現再一次升級,這也是徠卡順應時代、與時俱進的方式。但徠卡相機的精髓旁軸測距對焦,則是徠卡相機獨特的魅力所在,也是徠卡最獨特的存在方式。
徠卡M11依然是一種堅持的固執和順應時代潮流的融合體。世界著名工業設計大師阿萊西認為徠卡M系列相機是二十世紀僅有的幾件他認為如此之完美以至於無需做任何改進的工業設計產品。所以,徠卡相機一直延續近乎偏執的製作工藝和不妥協的鏡頭工藝直到今天,在影像行業中,也只有徠卡可以與“情懷”和“奢侈品”這兩個詞掛鉤。
徠卡M11
幾乎每一位攝影人對於徠卡M相機都能滔滔不絕的說一些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可能來自於徠卡M相機的方方面面。徠卡M相機曾經是服務於優秀的攝影師以及新聞專業的工作者,比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一個永遠與徠卡聯繫在一起的人。徠卡M究竟是一台怎樣的相機,在何種歷史背景中才會塑造出這樣一台攝影利器?也許只有真正的、長期的徠卡使用者才能講明白。
總之,徠卡M11,依舊是一台延續著昂貴影像情懷的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