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變革如鯨向海 教育回歸本源
12月7日是大雪節氣,”至此而雪盛也”,隆冬正式開始。 這天,記者見到了從一家知名思維類教培機構離職的朋友,他很感恩自己能拿到公司給的N+1補償,也慶幸重新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 因為求職的過程遠比他想像的要難,「很多企業不要教培機構出來的人,莫名其妙就遇到了就業歧視。 ”
對於教培行業的2021年,這個朋友形容就像”滅霸打了個響指,一半的人突然就沒了”。 鼎盛時期,其所在公司每個月至少會招50名新員工,”但突然有一天,原定的招聘計劃被叫停,公司進入了迅速收縮的階段。 ”
“雙減”政策出臺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那就是讓教育公平得到維護,”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但有很多因素在影響著教育公平的實現,首先是校外培訓機構泛濫,用高薪挖走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導致公立學校師資流失嚴重。 同時,這些培訓機構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販賣焦慮,教超綱超難的知識,破壞了教育生態,眾多學生和家長被裹挾其中,苦不堪言,資本卻賺得盆滿缽滿。 長此以往,讀書改變命運就成了一句空話。 更嚴重的是,這套體系篩選出來的人才,不全是因為天賦和創造力,而是因為他們從小獲得了更多更好的校外培訓。 孩子沉浸在分數、刷題、培訓之中,並非成才的好途徑,甚至會造成負面影響。 這顯然不符合國家選拔人才的初衷,與”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相背。
“雙減”政策落地後,包括新東方、好未來、高途、猿輔導、作業幫等在內的眾多教培機構紛紛轉型,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成為新方向,但成效如何尚待檢驗。
在教培機構轉型的過程中,一些新亂象也值得警惕。 “雙減”政策之下,非學科類興趣班受到了家長熱捧。 以跳繩為例,這一專案是不少地區小升初、中考的體育選擇專案。 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兒童培訓中心發現,跳繩已經成為了熱門課程,但除了鍛煉體能之外,針對考試或是比賽的需求更多。 如果把跳繩、籃球、游泳等和體育考試相關的興趣班變成興趣”應試”班,把藝術、程式設計等變成新的競爭賽道,讓素質教育成為新的”素質應試教育”,這樣的興趣班就又”變味”了。
一些家長擔心,限制輔導機構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競爭力? 但事實上,「雙減」是一套組合拳,在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的同時,還在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準、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等多發面協同發力。
比如,12月份,北京市印發《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提出,2022年面向全市所有初中學生,由公辦學校名師提供免費的一對一、一對多即時在線輔導。 劃一下重點就是:名師免費給予輔導。
以前只有在校外培訓機構花大價錢才能請到的名師,現在免費可得,對於家長而言是荷包的減負,對於教育而言,更是公平的直接體現。
行業變革如鯨向海,退無可退,時代革新的浪潮湧起,是做陽光下閃耀一時的泡沫,還是踩著衝浪板在大浪中奮勇前行? 相信每個人心中早已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