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自助維修計劃公開:告別天價維修時代 手把手教你修手機、換電池
一向神秘的蘋果產品,現在終於做好準備要跟普通消費者們”坦誠相見”了。 上周,蘋果正式官宣了一個消費者自助維修計劃,將允許普通消費者通過獲取蘋果官方原裝零件與工具來自行修理設備,包括更換螢幕、電池和攝像頭等。 這也是史上第一次,蘋果願意把維修權交還給普通消費者,打破其對自家產品維修鏈條的絕對控制。
一直以來,「買得起、修不起」都是蘋果產品的一大特性。 比如買一個iPhone 13 的新機價格為 799 美元,但如果你一不小心摔碎了螢幕要去官方售後店更換,就需要支付 365 美元,幾乎是整機價格的一半。 筆記本和台式機系列的維修費更是貴到懷疑人生,讓普通使用者不得不在使用過程中小心翼翼的把它們當寶貝供著。
蘋果美國官網上iPhone 13系列的螢幕修理費用
在蘋果產品天價維修費的”逼迫”下,很多消費者不得不選擇高價購買Apple Care或者各種產品險以求心安。 當然,也有很多人為了省一筆而去找那些更便宜但缺乏資質的第三方維修店維修。
但現在,蘋果為大家提出了另一個全新的選項——自己修。 此消息剛一官宣,就瞬間登上了各國熱搜榜,果粉們都躍躍欲試,準備在自己的手機上大展拳腳,嘗試自學來做做蘋果”工程師”。
蘋果要向宜家模式靠攏?
此次蘋果推出的這項名為「自助維修」(Self – Service Repair)計劃將從明年初開始正式推行,首先會在美國地區應用於iPhone 12和13系列機型,然後逐漸擴展到Mac電腦和其他國家。
根據蘋果官方發佈的消息,第一批維修工具包只包括更換iPhone顯示幕、電池和攝像頭等幾種蘋果最常見的服務種類。 蘋果會先根據iPhone 12和iPhone 13兩個機型上架 200 多種獨立零件和工具。 顧客可以在蘋果自助維修在線商店訂購蘋果原裝零件和維修工具。 此外,蘋果也會配備操作說明書和維修診斷軟體,用以指導顧客自主維修。
自主維修后,你可以把換下來的舊零件返回給蘋果回收,並因此獲得購買積分。 但目前蘋果還未公佈自主維修套件的具體構成、價格和積分返還的額度。
簡單來說,這個模式就跟你在宜家買一套傢俱再回家自己組裝的模式是差不多的,只是你的DIY物件從家居產品變成了蘋果設備。
在此之前,蘋果產品的官方維修管道主要有三類,包括蘋果授權服務提供者 (AASP)、Apple Store和蘋果獨立維修供應商 (IRP)。 而此次的顧客自助維修計劃可以說是對蘋果獨立維修商(IRP)計劃的再擴展。
2019年,蘋果首次推出了獨立維修商(IRP)計劃,為顧客提供了在保修期外除了蘋果官方商店以外維修蘋果設備的第二選擇。 2021年3月,獨立維修商計劃擴展到200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涵蓋蘋果的所有市場區域。
什麼叫獨立維修商呢? 簡單來說,就是蘋果讓過去那些沒有維修資質但價格更便宜的小店,通過蘋果免費的培訓和考核成為有資質的蘋果維修網站,能夠以和蘋果官方店一樣的價格採購正品零件和獲得診斷系統,為顧客提供更正規的維修服務。 而此次蘋果對普通顧客自助維修計劃也基本跟對獨立維修商一樣,只是少了考核認證的環節,並先從比較常見和容易操作的幾項業務上試點。
蘋果在聲明中表示,自助維修服務主要是面向具有維修電子設備知識和經驗的個人技術人員。 對於絕大多數客戶來說,如果不具有相關技術背景和能力,蘋果仍然建議使用其他三種維修方式,以免造成設備的損壞。 當然,很多非技術專業的小夥伴也在摩拳擦掌,畢竟用iPhone這麼多年,大螢幕裡邊究竟長什麼樣,很多人都對此充滿好奇。
圖片來自Twitter
此次普通使用者自助維修計劃的推出,對於蘋果來說可能只是目前官方維修管道的一個補充,但對於整個電子消費市場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式的試驗,由此還可能會催生出全新的消費形態。
就像在宜家出現以前,很多人覺得傢俱的組裝、家居的改造都是一個具有高門檻非常專業的事情,必須由專業的工人完成。 但經過宜家這些年的實踐,消費者們已經被”改造”得能廣泛接受甚至享受DIY的過程。 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宜家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成本,達到了企業與顧客的雙贏。
蘋果此次所邁出的DIY維修一小步,很有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讓行業內的其他玩家也紛紛效仿,從而在產品銷售的後端開闢出一個全新的戰場。 今後,自助維修說不定還會反向影響電子消費產品的設計,讓產品走向更簡潔、更易組裝的模式。 那麼,未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像拼宜家傢俱一樣,按照需求和喜好來組裝一部自己的手機了?
天價維修費背後的生意經
在推出獨立維修商到現在的消費者自助維修之前,蘋果的售後維修業務可以說是壁壘高聳、密不透風。
天下人苦蘋果售後維修久矣,一方面是因為價格太高,另一方面是官方認證的維修點太少。 坊間經常流傳著這樣的調侃,真正的土豪不是買蘋果手機的人,而是那些保修期後去Apple Store修幾次手機還面不改色的人。 而高昂的維修費背後是蘋果對產品維修權的絕對掌控。
蘋果之所以要限制第三方維修,有很多層次的考慮。 首先,蘋果從誕生之初,其定位就是要做一個”完美”的產品。 賈伯斯本身就是一個對產品控制欲很強的人,他並不喜歡別人擅自更改蘋果的設計。 在iPhone出現之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手機都是可以自行拆開更換電池的,但賈伯斯在設計iPhone時採用了完全密封的設計。
這些年來蘋果也一直延續著這樣的理念,此前發現iPhone能被外部維修機構打開後,蘋果還”喪心病狂”地改用了一種專用的防撬螺絲,讓非官方人士根本無從下手。 實驗還發現,如果通過第三方非認證機構更換iPhone電池,不僅開機后不能顯示電池使用數據,而且還會不斷彈出警告。 iPhone 13更換顯示幕後,Face ID會徹底失靈。 這些種種後果都逼迫著客戶不得不付高價來通過蘋果官方售後完成產品維修。
左為市面上的普通螺絲種類,右為蘋果的防撬螺絲,圖片來自iFixit
此外,蘋果此舉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品牌和保證客戶的使用體驗。 比如,如果一個客戶找外部機構更換了iPhone的電池然後在後續使用中出現了安全事故,那麼到底是蘋果手機的質量問題還是非官方維修的問題就成了很難確定的事情,即使最後證明顧客是換用了非官方電池,那也會給蘋果的品牌聲譽造成不良的影響。
除了以上兩點外,產品維修週期和維修費用的制定也是蘋果這些年重要的銷售策略之一。 在科技類消費產品中長期存在一個”計劃性淘汰”的概念。 什麼叫計劃性淘汰呢? 就是廠商製造產品的時候,就已經規劃好了產品的使用壽命區間,在這個區間之後,產品就進入了一個極易損耗的狀態。
這時候,消費者要麼選擇不斷花費高昂的維修費用來維修產品,要麼就加錢換新產品。 從這個層面來說,你和你的蘋果設備之間其實存在著一個既擁有又不完全擁有的狀態,你所購買的或許只是科技公司為你設定好的使用許可權而已。
圖片來自Reddit
關於蘋果產品的”計劃性淘汰”設計,雖然一直沒有得到過蘋果的官方回應,但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相信很多蘋果使用者都有這樣的體驗,iPhone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在更新系統時會明顯感覺到手機運行變卡了,這就是此前曾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降速門”。 蘋果當時辯解說降速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電池,但在2018年,庫克首次公開承認了蘋果更換電池計劃直接導致了iPhone的銷量大幅下滑,也就間接承認了電池設計和銷量之間的隱性關係。
所以,封閉的維修鏈條背後是蘋果怎麼也不會虧的生意經。 顧客願意修,那就付出高價給維修部門利潤做貢獻,不願意修,就去買新產品提高銷售量。
蘋果這樣的做法自然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越來越多人站出來指責蘋果”壟斷”,稱其濫用行業優勢地位破壞了維修行業的健康生態,同時也損害了普通消費者的”維修權(Right to Repair)”。
向愈演愈烈的維修權運動低頭?
矽星人認為,此次蘋果推出自助維修服務其實並不是一個自發性的創新行為,而是在越來越強的反壟斷調查和公眾對「維修權」越來越高的呼聲下,所做出的不得已的一個讓步。
所謂的維修權,是指讓消費者擁有自己維修產品或是自主選擇製造商以外的第三方進行維修的權力。 在歐美國家,人們對於在家庭生活中自主修理機械設備、電器是早已習以為常,過去這些原理圖、零件設備都是公開的,你很容易就在能在周邊的五金店裡買到需要用的零件和工具進行自主替換。
但隨著科技巨頭的勢力越來越大,硬體產品構成逐漸變得越來越不透明,維修形式也從自主維修變成了專賣店維修。 近些年來,在歐美國家的消費者中就掀起了越來越強烈的向科技巨頭索要”維修權”的運動。
全美最大設備維修和拆卸網站Ifxit官網上的發起的對維修權的號召
截至今年3月,美國的27個州已經開始積極推動「維修權」立法,要求蘋果、微軟、Google等等高科技企業公開硬體消費產品的原理圖紙,並開放零件購買管道,向第三方維修店出售備用零件。 推動者們認為,這樣既可以維護消費者的基本權利,同時能夠打破”計劃性淘汰”的設定,延長硬體設備的使用壽命實現節能環保。
針對該法案,幾大科技巨頭也罕見聯手發出聲明,稱將維修權力下放給普通使用者將可能使設備損壞的幾率大幅上升,同時的會導致數據洩露、駭客入侵的威脅變大。 但民眾對此並不買帳,認為這些都不能成為企業剝奪消費者權力的藉口。 今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式宣佈,將調查那些阻止外部維修電腦和手機等產品的公司。
圖片來自Twitter網友
蘋果此次推出自助維修計劃也被認為是向「維修權」運動的一種讓步。 不過由於目前蘋果的零件和工具價格還未正式公佈,大家對此計劃還處於觀望狀態。 畢竟,這可是一個小小的手機布就要19美元,一個顯示器支架就要999 美元的蘋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