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數據健康檢查報告:磁帶老當益壯 退休為時尚早
千禧年以來,行業一直在鼓吹”磁帶已死”。 在線備份早期先驅之一的 LiveVault,更是在 2003 年宣稱「磁帶備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 考慮到當時鮮有企業轉向完全基於硬碟的備份方案,這番表述還是相當大膽的。 然而 20 年彈指一揮間,磁帶退休這件事,到底又推進到了哪一步了呢?
2008 年的時候,Databarracks開始在《數據健康檢查》(Data Health Check)報告中追蹤調查備份方法。
結果發現,那時仍有 42% 的組織在使用磁帶進行備份。 相比之下,僅有 23% 的組織用上了基於硬碟的雲端 / 在線備份。
快進到 2021 年,最新出爐的《數據健康檢查》報告還是記錄下了 4% 的磁帶備份份額。 與此同時,雲端 / 線上備份的使用率已增長到 51% 。
有趣的是,仍有 15% 的組織在使用「硬碟 + 磁帶」的混合式備份方案 —— 這意味著我們距離「徹底送走」磁帶備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至於這件事為了如此艱難,TechRadar的 Peter Groucutt 認為可以歸結於多個方面。 首先,組織機構需要保留多年的歷史備份,大企業的轉型動作更是既困難又緩慢。
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企業、其需要保留的備份數據也更少,因此反而更容易打破常規並該用新方法。 在徹底關閉舊系統之前,還可讓兩套系統保持平穩、並行的運行。
尷尬的是,儘管上規模的組織無需頻繁反動舊磁碟裡的備份數據,但合規性要求卻迫使其保持現有方案(”兩步走”費錢也費人力),否則將面臨監管機構的巨額處罰。
其次,磁帶的成本其實相當划算。 就算當前我們已經步入「雲服務時代」,高額的硬碟與頻寬成本還是勸退了不少人。 在動輒需要搬動數 PB 級別的數據時,硬碟與磁帶之間的成本差異會被進一步放大。
而且別看磁帶機顯得「老套」,它不僅存儲密度高,在不需要高隨機 I/O 的特定應用上,磁帶的持續數據傳輸性能也相當”低調”。
第三,通過將冷備份與生產環境徹底分開,磁帶備份還具有系統間物理隔離的特性(離線)。
當然,一些人可能覺得對「可降解磁存儲介質」的依賴風險有點大。 但另一方面,升級到現代存儲解決方案的最重要原因,其實反而是自動化與可靠性。
考慮到磁帶備份是一個相當耗費人力的過程,裝盤與歸檔整理的工作可以部分交給磁帶庫設備來完成,但這種方法仍有許多短板,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在過去長達一年半的 COVID-19 大流行期間,更是凸顯了讓系統具有”在無現場人員親自操作的情況下持續工作”的重要性。
慶幸的是,許多長期推遲磁帶退役計劃的組織機構,正在積極做出改變。 但…… 磁帶真得會很快淡出備份行業嗎?
LTO 計劃技術供應商公司(TPC)報告稱 —— 排除 2018 年受製造停頓而產生的影響,其 2020 年出貨的總量已迎來首次下滑。
可即便如此,磁帶的技術反覆運算,還是在穩步推進。 比如最新的 LTO-9 格式,就提供了高達 18TB 的原生容量(以及 45TB 的壓縮容量)。
此外由路線圖可知,LTO 規劃了具有 114TB 原生容量 / 360TB 壓縮容量的 12 代產品。 基於此,我們預計磁帶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作為低成本備份的首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