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開店:華為不甘心只賣車
關於華為造車的討論,從未隨著華為、甚至任正非的否認而消停。 特別是 2021 年上海車展以來,華為發佈一系列智慧汽車零部件、宣佈在自有管道銷售車輛,與長安汽車、北汽極狐合作的車型也陸續亮相,或即將實現交付。 一位使用者如此評價,「華為距離整車也就差四個車軲轆了。 “這句評價一點也不誇張。 據金康賽力斯方面的人士透露,華為的團隊甚至開始介入到產品研發的環節。
劃重點:
1、 華為正在快速增加銷售汽車的門店數量,建設使用者中心,擴大覆蓋,以此增加汽車銷量。 在過去的半個月時間里,北京的授權門店又增加了6家。
2、9 月,賽力斯 SF5 在全國的銷量超過了 800 輛,稍有回暖,但仍然未達到預期。 華為智選的授權門店雖然增加,但對銷售人員的培訓還不到位。
3、 華為再一次對汽車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王軍任 COO, 向 CEO 余承東彙報。 但兩者的打法截然不同,前者看投資回報比,屬穩健派;後者則喊出 “500 萬輛年銷量”,屬激進派。新浪科技通過實地走訪發現,華為已經開始擴張銷售管道,加快汽車銷售鋪店的速度,同時加快建設銷售服務管道。
堅持「不造車」的華為,真的只甘心於賣車?
賣車,還沒做好準備?
據賽力斯官網顯示,北京共有包括使用者中心、授權體驗店在內的 13 家門店,相比較 9 月底媒體報導的 7 家,又增加了 6 家。
新浪科技實際走訪發現,華為智選重在增加售車門店的數量,但顯然還沒有為賣車做好準備。 在北京的世紀金源購物中心,銷售人員告訴新浪科技,「當前交付週期需要 6-8 周。 ”
而在上地華聯購物中心,銷售人員則表示,「交付週期在3周 -45天」這樣的信息不對稱,難以想像會出現在華為的消費電子銷售上。 另外的體現則是,華為智選至今仍然還沒有更換使用者宣傳手冊,上面依然有停產的賽力斯 SF5 兩驅版。
兩家門店的銷售人員均極力邀請到店使用者試駕,並表示試駕不需要排隊,到店即可試駕。 在新浪科技每家店一個小時的走訪時間里,均遇到前來專門看車的使用者,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的到店人數相比較人流量更高的華聯購物中心還要多。
上地華聯購物中心授權體驗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該門店在9月底才開始展出銷售賽力斯 SF5, 截止10月11日已經售出兩輛。 不過,工作人員對賽力斯 SF5 顯然還不太熟悉,並不瞭解這款車的前電機是由東風供應,更不熟悉東風旗下同樣做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的嵐圖汽車。
“在過去的整個 9 月,全國賣出了 800 多輛,北京地區就賣出了 100 多輛。” 其中一位銷售人員說,華為智選在北京正有計劃沿五環一帶開設更多的使用者中心,其中,位於海澱黃莊的使用者中心即將開業,這也是北京第二家使用者中心。
2021年4月,在上海南京路的華為全球旗艦店上,時任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正式宣布華為與金康賽力斯的合作,賽力斯 SF5陸續進入華為 5000 多家門店進行銷售。
自宣佈合作之後,乘聯會數據顯示,從 4 月到 8 月,賽力斯 SF5 的銷量分別為 129 輛 、204 輛 、1097 輛 、507 輛 、715 輛。 相比較之下,賽力斯 SF5 在 9 月的銷量稍有回暖,但或許依然沒有達到華為的期望。
在南京路的旗艦店,余承東談到了華為為何選擇賣車,”被美國方面多次制裁后,華為手機業務受到影響,賣車可以彌補手機業務銷量受到影響造成的利潤下滑。 他說。
正因為如此,余承東延續一貫風格,激情喊出了”年銷量 500 萬輛”的目標。 但賣汽車不像賣手機那樣簡單,華為賣手機成功的方法論也不一定適用於賣汽車。
華為宣佈與賽力斯達成合作之後的兩周內,賽力斯 SF5 一度斬獲超過 6000 輛的意向訂單,不輸理想汽車、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成績。 但華為和賽力斯也在交付上遇到了問題,原本計劃的 5 月實現交付拖延到 6 月,最終在 8 月才開始交付,不少意向使用者因此退訂。
“但華為內部還是很多人非常自信,覺得(汽車業務)肯定能成。”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只不過,華為高層的耐心已經不像從前,希望能更快從汽車業務看到成績。 因此,華為近期又針對汽車業務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
華為不甘於只賣車
9 月初,一份由任正非簽發的關於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人事任命流出。 任命通知顯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繼續兼任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原 BU 總裁王軍擔任 BU COO, 兼任智慧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卞紅林擔任 BU CTO 及新設立的研發管理部部長。 兩人均向余承東彙報。
原本設立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一職被撤銷。 這被認為是華為汽車業務組織架構的深入調整,進一步整合華為汽車業務產品研發、技術、銷售的能力。 知情人士表示,這也相當於王軍的降級,從原來幾乎平行的關係變成了彙報關係。
2021年4月在上海車展上,王軍接受採訪中透露了當時兩者的關係。 “華為的業務分為兩塊,第一是 TO B 的 ICT 業務,第二是 TO C 的消費者業務。 智慧汽車部件業務本質上來說還是 TO B 的業務,但做的產品和消費者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這塊業務既 TO B 又 TO C。 ”
這一席話,似乎也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和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深度整合埋下了伏筆。
王軍原本在華為日本運營商業務部任職,就在華為決定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幾乎同一時間,也對外公示了對於王軍的新任命——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
天眼查 App 以及公開報導等綜合信息顯示,華為和汽車相關的專利總共有 611 件,而最早的一件申請日期是 2004 年 12 月 30 日。 從2012年開始,華為開始加速車聯網的研究,並在 「2012實驗室」設立了車聯網實驗室。
雖然王軍出任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第一任總裁,並不是從零開始做起,但他依然功不可沒,初步整合了剛成立不久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也幫助華為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在 BU 成立僅兩年後就實現上車。
華為內部對汽車的未來趨勢已經形成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能夠顛覆汽車行業、改變行業生態和產業鏈的是自動駕駛。 圍繞這個基本共識,華為進行強力投入,官方的信息顯示 ,2020 年華為在汽車相關研發上的投入是 5 億美元,今年則會超過 10 億美元,已經擁有超過 5000 人的研發團隊,其中有超過 2000 人屬於王軍的智慧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
“我們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會加大投入。 對未來的判斷,我還是希望能夠聚焦核心業務,把基礎技術、基礎支撐做到最好。 “王軍說。
但在另外一方面,華為並不會在研發上不計回報地投入 。 2020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說,對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投入會持續,不看回報。 但實際可能不是如此,王軍坦誠,”(徐直軍董事長)敢這麼說,但我不敢這麼做,我要看幾年裡到底有什麼商業回報。 做產品、產業、生意,總得有看得見的投資回報比。 ”
加大投入,看投資回報比,顯然需要王軍去找到一個平衡,並且這個平衡隨時會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華為戰略的變化而被打破。 相比較穩紮穩打的王軍,喊出 「500 萬輛年銷量」的余承東,則屬於激進派。
在賽力斯 SF5 的發佈會上,余承東就表示,”有好的零部件未必能造出好車,我們不僅要説明車企造好車,我們還要賣好車。 設計好車,做好車才能賣好車。 我們不僅要賣車,還要把產品的設計體驗品質把控好。 “這一段表態,幾乎預示著華為已經覆蓋了造車的各個環節。
隨後在 9 月 24 日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徐直軍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余承東,並透露了余承東屬於造車的支援者。 “他可能就想造車,但對於華為高層團隊而言,很清楚在求生階段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徐直軍說。
而恰恰,華為又最新確立了「造車支援者」余承東統領消費者業務及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在「求生階段」的華為,尋找傳統車企抱團取暖,不失為當下的最佳選擇。 智慧汽車的入局者仍在不斷增加,極氪汽車將實現交付,集度、小米等也有望在未來兩年實現量產交付,如果度過了困難階段再造車的華為,面臨的就將是一場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