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發投入不足4% 聯想配不上科創板?
“科創板上市一日遊””終止不是中止,徹底結束了”…… 在網友的陣陣驚歎聲中,聯想集團在國慶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結束了史上最短的科創板之旅。 聯想集團已在港股上市26年,目前市值約1061億港元。 而此次回科創板是想二次上市,目標是募集100億元資金。

聯想集團募資的100億元中,有55%計劃用於5G、AI、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等ICT技術研發,此舉意在彌補目前公司盈利場景單一的問題。
9月30日,聯想集團集團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時,就接連遭到網友發文質疑,受爭議的關鍵點包括:近三年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過低、晶元等核心器件全部是外部採購,科創屬性不明顯、高層股東薪資占營收比例過高、公司負債率過高等。
為何突然終止IPO? 截至發稿,聯想集團尚未對此作出正式回應。 不過,聯想集團方面告訴鳳凰網科技,今天港交所休市,公司明天晚上會有公告發佈。

盈利依賴PC,擬融資百億改變現狀
9月30日,聯想集團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CDR)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獲得受理。 到10月8日,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公開發行存托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除去7天國慶假期,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僅”一日遊”。
聯想集團為登陸科創板的準備了近一年。 今年1月,聯想向香港聯交所提交公告計劃科創板上市。 今年9月,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財報溝通會議上公開表示,依靠回歸科創板,在盈利上謀求多元空間突破。
近三年,聯想的主要盈利業務依然是智慧設備業務集團,包含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智慧手機兩大板塊,在2020-2021年財年的收入佔比為89.58%;其中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筆記型電腦、台式電腦、平板電腦及智慧設備)佔比為79.87%。 聯想連續多年保持全球最大的PC市場份額,且依靠著主航道實現穩定”盈利”能力。

根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前五大計算機廠商為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碁,其全球計算機市場佔有率為 77.67%,而聯想市場佔有率為24.03% ,是蘋果(7.64% )的三倍多。
招股書顯示,此次科創板募集的100億元將用於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產業戰略投資和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佔55%,即55億元,主要用於雲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專案、行業數位化智慧化解決方案專案、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專案。

鳳凰網科技發現,聯想集團在研專案中無與主航道業務相關的PC晶元及處理器、顯示幕、記憶體及記憶體及記憶體等專案,而招股書顯示的15項研發專案為超智能電腦、AR、5G/4G手機、摺疊屏技術、人工智慧平臺、邊緣計算平臺、5G網路設備與雲基礎設施等。
研發投入僅為華為1/5,遠低於200家科創板公司
進擊科創板短短一日,為何鎩羽而歸?
業內人士分析,研發投入比例過低,晶元等核心技術主要依靠外部採購,科創屬性不明顯或是阻礙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的關鍵。
據悉,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科創板要求,企業近3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要達5%以上,或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過6000萬元。 滿足兩個標準之一,即有可能登陸科創板。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200家科創板公司平均研發投入佔比15.63%。
聯想集團在招股書中顯示,公司近3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 2.98%、3.27%和2.92%,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為337.58億元。
聯想集團符合三年研發投入超過6000萬元的標準,但不滿足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達5%以上的要求,且其研發投入比例明顯低於科創板公司的平均值。
聯想成立近40年,已經成長為擁有5萬多員工的國際化企業。 與同樣成立30多年的華為相比,聯想的研發投入就更”捉襟見肘”。
華為2020年研發投入高達1418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5.9%,研發金額超聯想近十倍,研發投入比例超過聯想5倍。 華為從事研發人員達10.5萬人,占公司總人數的53.4%;而聯想公司研發人員約1萬人,研發人員佔比僅為19.48%。
研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 核心技術水準。 聯想集團的核心技術基本依靠採購,招股書顯示,目前其主要採購的原材料包括處理器及晶元、記憶體及記憶體、顯示器、軟體等,2020/21財年的採購金額為2153.32億元,超過當年公司營收(607.42億元)2倍多。
高管薪酬占營收7.7%,負債率高達90%左右
低研發投入、低研發人員比例之外,高管薪酬高和負債率高也成為聯想被質疑的焦點。
在2020/21財年,聯想集團實現營收4116.2億元,稅前利潤為120.23億元。 而招股書顯示,集團多位董事的年薪將近1億元,30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薪酬共計9.34億元,約佔營收的7.7%。

據悉,公司三大核心人物的薪酬都在億元左右:楊元慶的薪酬約為1.7億元,公司非執行董事朱立南的薪酬為6198萬元,公司原董事長柳傳志的工資為7603萬元。
對此,業內人士質疑,聯想的高管薪酬是否過高?
“上市公司的高管薪資,沒有評判標準,也不太好評判。”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告訴鳳凰網科技。
多位分析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薪水構成較為複雜,可能包含固定薪資、獎金、長期激勵等,且薪酬定額只要經過董事會同意即可,無法評判。
薪酬之外,聯想集團的負債率也令外界關注。 近三年,其負債率均接近90%,分別為90%、 87.37%、86.34%。 據悉,華為近三年的負債率約為65%左右。
不過,與聯想爭奪PC市場的惠普、戴爾的負債率卻更高。 根據財報數據,惠普近三年的負債率達106.42%,103.56%,101.85%;而戴爾為93.5%,96.82%,99.77%。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在60%是比較合理的指標,但不同的行業、企業也會有不同。
聯想集團近三年的平均毛利率為15.67%,而小米近三年的平均毛利率為13.84%,蘋果2021年第二財季毛利率達42.5%。
業內人士分析,一般公司毛利率在20%以下,基本屬於沒有核心競爭力、相對低端的企業;毛利率20-30%之間,屬於正常水準。
聯想集團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如果公司無法持續提升自身市場競爭能力或未能很好地控制行業週期性給公司業務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有導致公司毛利率出現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