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恐怖暴力沒底線,重口味「劇本殺」潛藏風險
作為新型社交遊戲,「劇本殺」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其中。 然而,行業野蠻生長,一些商家在遊戲內容、場景設置等環節嵌入恐怖、暴力、靈異元素,並以此為噱頭博取客流。 看似新鮮的朝陽行業,正因監管缺位而潛藏風險。
1
“恐怖地帶”成”伊甸園”
半月談記者走進一家繁華商業綜合體內的”沉浸式體驗館”,但見狹小的屋子裡昏暗陰森,大廳赫然擺放著兩口巨大的道具棺材,牆上張貼著一位老人的遺像。 5名高中男生正圍坐一桌,在遊戲主持人引導下分析劇情,不時發出驚悚的尖叫聲。
孩子們正在玩的是一部叫《陰鬼人》的劇本,講的是一處偏遠小山村裡”鬼抓人”的故事。 “情節懸疑、場景恐怖、體驗刺激,深受孩子們歡迎。” 店裡的「劇本殺」主持人說。
一家「劇本殺」門店內展示的重點推介劇本《陰鬼人》 陳春園 攝
半月談記者陸續實地探訪了中部地區一些城市的”沉浸式劇本殺體驗館”。 在一家門店內,牆上掛著的劇本宣傳畫怪誕恐怖,店主帶記者來到幾間實景房,裡面分別裝飾成墳場等場景,墳場內開著血紅的燈光,裡面擺放著一些道具屍體。 在一家門店內,店主重點向記者展示了”人魅””夜店凶靈””瞳靈人”等含有恐怖、靈異內容的劇本。
“玩家主要是16歲至30歲的城市白領、在校大學生,也有一些好奇心重的初中、高中生。 現在生意難做,不搞點『重口味』的內容,客人不感興趣。 “一位店主說,如今很多類似的店都倒閉了,新開業的要靠更刺激的內容才能生存。
半月談記者在去過的10多家門店內,不管「劇本殺」內容多麼血腥恐怖,均未看到「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等提示性告示。
2
新業態准入門檻低
“劇本殺”興起於2010年前後,從最初的幾個年輕人圍坐一桌找線索、找兇手,近年來逐漸拓展為”密室逃脫””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 隨著劇本內容、場景設置不斷升級,其體驗性和刺激性不斷增強,並越發吸引年輕群體參與。 今年以來,「劇本殺」線下實體門店數量增長較快,「劇本殺」主持、劇本創作、情節設計等業務也都有了專門的職業者群體。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線下「劇本殺」實體店數量估計有3萬家左右。 部分商家為吸引客戶、賺快錢,推出暴力兇殺內容的劇本殺專案,如毒藥殺人、槍支殺人、密室殺人等;有的商家則在場景設置上添加恐怖、血腥元素,部分出格內容超出普通人心理承受度。
一家「劇本殺」門店內展示的重點推介劇本宣傳畫 陳春園 攝
中部地區一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開辦「劇本殺」門店的准入門檻較低,既沒有前置審批條件,也不需要經過文化、公安等部門的內容審核。
“這是一個新生行業,尚未出臺有效的管理辦法或法律法規,我們在執法檢查中存在模糊地帶。” 一位基層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負責人說。
3
引導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一位患者家屬告訴半月談記者,孩子在週末約同學玩含有暴力、恐怖、血腥等內容的”劇本殺”。 出於好奇,她也嘗試著參與過一個劇本,其中一個情節是把道具做成一種”畸形人”。 遊戲中還描繪出死者的慘狀,其中模仿的殺人手法也”非常殘忍”。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理事陳建華介紹說,近期她接觸過一位剛剛大學畢業的女來訪者,一度沉迷於帶有恐怖元素的”劇本殺”遊戲,並因此嚴重失眠,開燈睡不著,關燈又害怕。
“劇本及劇情的引領很重要,需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適度的角色扮演有利於參與者釋放精神壓力、豐富想像力、加強人際溝通,但如果內容過於恐怖刺激,參與者又缺乏辨識能力,反而會混淆現實和劇情,甚至產生心理問題。 “陳建華說。
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袁小平說,在事關「劇本殺」等文化新業態的監管上,有關部門要把保護未成年人放在突出位置,儘快出臺管理制度和細則,消除監管盲區。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