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董明珠押注造車,「新10億賭約」誰會贏?
2013年,雷軍董明珠曾立下10億元賭約,比拼2018年營業額,當時,格力以總營收2000億元贏了小米的1749億元。 但董明珠沒要雷軍的10億元,雙方約定,賭下一個五年。 2021年,董明珠與雷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快動作,也給兩人的賭約添加了懸念: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五年會屬於誰?
董明珠向銀隆「下手」
8月31日,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通過參與司法拍賣,拍得珠海電動車企業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權,成交價格為18.28億元。 董明珠也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的表決權委託給格力電器。
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格力電器將銀隆新能源變成其控股子公司。 董明珠造車進度,猛然加速。
銀隆是國內新能源客車主要供應商,又與格力同在珠海,雙方的造車故事,已經延續了五年。
2016年11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否決了董明珠130億元收購銀隆的提議,認為佈局造車步子邁太大了。 董明珠在當年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氣憤地表示,格力的股東”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無法說服股東,董明珠個人出資10億元,又拉上王健林和劉強東,三人投資30億元入股銀隆。
2017年末,格力系人員逐步進入銀隆,然而雙方蜜月期還沒過完,銀隆就風雲突變。 2018年初,銀隆新能源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超10億元。 2018年5月,銀隆新能源的上市輔導終止,同時其河北武安工廠大面積減產;6月初,銀隆新能源宣布裁員44%,人數達8000人;7月,銀隆新能源南京產業園與業主方發生糾紛,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
銀隆雖然是國內新能源客車的主要供應商,但在董明珠心心念念的乘用車方面,銀隆的業績並不突出。
2019年中旬,銀隆新能源終於推出了叫做”艾菲”的新能源MPV。 據介紹,”艾菲”的續航里程為450公里,支援2小時快充。 但業內質疑,「艾菲」與豐田2009年推出的MPV埃爾法有90%的相似度。 同時,由於搭載的是鈦酸鋰電池技術,續航可能實際只有200公里左右。
指標平淡,定價卻相當自信,”艾菲”的售價高達43萬元,直追一眾豪華品牌。 乘聯會數據顯示,該車型2019年僅賣出2708輛,而在當年的新能源MPV前十名銷量榜上,最後一名的吉利嘉際銷量都達到2.93萬輛,差距不可謂不大。
如今,在銀隆新能源官網和公眾號上,「艾菲」MPV的資訊已被刪除,彷彿從未存在過。
銀隆新能源官網已經沒有了關於「艾菲」MPV的資訊。 官網截圖
控股銀隆后,格力可以藉此拿到造車資質,同時銀隆擁有齊全的生產線和供應鏈資源,對於格力造車是有利的。
但業內人士指出,銀隆的主營業務是新能源客車,雖然很多技術可以用於新能源乘用車,但轉型難度並不會比小米造車小很多。
此外,格力也不得不承擔銀隆的債務。 截至2021年7月31日,銀隆總資產281億元,負債總額227億元。 2021年1-7月銀隆實現營收10.6億元,凈利潤-7.6億元。
雷軍的小米造車,買買買
8月31日,格力將銀隆收入囊中,9月1日,雷軍就通過個人微博表示:小米汽車正式註冊,公司名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億元,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擔任法人代表。 前後腳公佈造車進展,彷彿在暗中較勁。
雷軍宣佈小米汽車正式註冊。
今年3月,小米集團宣佈進軍造車,計劃投資100億美元,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雷軍在發佈會上表示:「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專案」「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
隨即,不差錢的小米集團就通過「買買買」的方式,攻城掠地拓展版圖。
目前,小米集團已經投資了汽車駕駛輔助方案供應商縱目科技、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4D毫米波成像雷達供應商幾何夥伴、無鈷電池製造商蜂巢能源科技、城市級智慧停車系統供應商智慧互通等科技公司。 還花了7737萬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
而在官宣造車之前,小米還投資過動力電池供應商中航鋰電、智芯半導體、博泰車聯網、睿米科技等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小米已經投資了30多家汽車產業相關公司。
小米還開出高薪挖人,在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透露,造車至今的5個月,小米汽車團隊從2萬多份簡歷中精挑細選,已搭建起了近300人的團隊,這個數位還在持續增長。
9月7日,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近期加入了小米旗下的順為資本,專注智慧汽車技術生態領域。
小米汽車將如何落地? 汽車分析師張翔認為,「造車的利潤沒有互聯網業務高,即使是寶馬,目前獲利率也只有10%左右。 因此,小米需要發揮自己設計和行銷上的優勢,把造車這件獲利率低的事情委託車企來做。 由於現在車企產能過剩,以小米的實力,可以很容易找到合作夥伴。 ”
兩者對比下來,小米在智慧化及自動駕駛方面上已做好一定準備;格力這邊,手中僅有一家工廠,汽車智慧化等方面的技術不多。
賭約還有幾年時間,考慮到雙方都財大氣粗,10億元花落誰家,還難言勝負。
未來會是雷軍和董明珠的嗎?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還沒有透露格力造車計劃,雷軍則表示,小米最快要三年才能做出一款電動汽車產品。 所以如果進展順利,第一款小米汽車有望2024年問世。
然而,群雄環伺的新能源車市場,等得了那麼久嗎?
從競爭態勢來看,特斯拉依然是無可匹敵的行業第一。 乘聯會發佈的中國汽車銷量數據顯示,8月特斯拉批發銷量創造歷史最好成績,達到44264輛,環比增長34%,同比增長275%。
作為對比,今年前8個月,蔚來汽車交付量為55767輛,小鵬和理想汽車交付量分別為 45992和48176輛。
也就是說,特斯拉1個月的銷量接近造車新勢力三巨頭8個月的銷量,雙方差距不可謂不大。 但即使是新勢力三巨頭,交付量也早已邁過1萬輛,從虧損逐步走向盈利。 反觀小米和格力造車,基本還停留在PPT階段。
但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車最大的對手是燃油車,所以後來者依然有一定機會。
張翔表示:「從趨勢來看,新能源車就像智慧手機一樣,會取代傳統汽車。 在汽車保有量上,新能源車滲透率只有2%左右,大家要爭的是這98%的市場。 在智慧手機發展史上,蘋果也不是最先的玩家,卻淘汰了HTC和諾基亞。 這個市場會很激烈,後來者有機會,但一切都還要看產品。 ”
面對萬億元級別的汽車市場,董明珠和雷軍造車,賭的不只是個人的10億,更是一個未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