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批准華為採購汽車晶元 實體清單會開始鬆動嗎?
距離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採購清單已經過去了兩年多,對於此前一路高歌猛進的華為來說,這兩年無疑是愁腸百結的。 “無芯可用”的窘境嚴重打擊了華為的全球業務,令其5G訂單大量流失、在建專案紛紛停工、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從第一跌至第六。 在美國的打壓下,華為可以說一度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不得不向非硬體業務轉型求生。
而最新消息顯示,華為將有望迎來重振旗鼓的曙光。 據路透社剛剛發佈的報導,美國商務部內部人員透露,美國當局已批准供應商可以向華為出售價值數億美元的汽車晶片。 此舉似乎也給此前密不透風的實體貿易清單撕開了一個小口子。
|只給汽車晶元”鬆綁”
從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首次將華為列入實體貿易清單以來,美國不斷收緊對華為的限制,對任何與華為關聯的企業進行無差別打壓。 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家的華為相關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 拜登上台之後,實體禁令也沒有任何放鬆跡象,甚至多次加碼,不但限制美國企業向華為提供5G設備,還積極遊說盟友將華為排除在各國5G建設外。
在這樣的全方位打壓之下,曾經作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的華為,包括5G、網路設備以及智慧手機等在內的關鍵業務受到巨大影響,不得不轉向發展其他較不容易受到貿易禁令影響的業務。 其中一個關鍵方向就是智能汽車。
對於智慧汽車產業領域,華為堅持的戰略是自己”不造車”,而是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智慧網聯汽車產業世界級的零部件及軟體供應商。 而汽車晶元一般不被認為是尖端產品,因此美國政府同意出售的門檻也比較低。
據瞭解許可證批准程式的一位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此次美國已授予供應商許可證,供應商可向華為出售用於視頻螢幕和感測器等汽車零部件的晶元。 此外,此次同意向華為出售的晶元許可證中,也可能包括具有 5G 功能元件車輛中的晶片。
雖然貿易禁令有些許鬆動跡象,但路透社在向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求證時被告知,美國政府仍將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嚴格限制華為獲取商品、軟體或技術。
簡而言之,就是對於沒那麼重要的汽車晶元可以開個小口,其他關鍵領域仍然持續封鎖。
儘管如此,華為無疑也想要抓住這根新的”救命稻草”。 路透社表示,在華為瞭解到供應商已經獲得許可,可以購買價值數千萬美元的晶元之後,華為立刻向供應商再次提交了申請,希望能增加採購價值可能為1億到20億美元的晶元。 根據美國相關規定,許可證一經發放,有效期一般為4年。
|重壓之下另謀出路,華為押注智能汽車
對於華為來說,如果此次美國汽車晶元真的可以鬆綁,那對於下一步公司的智慧汽車業務的發展將是一個重磅利好消息,同時也給了華為一個喘息的機會。
自從2019年被特朗普政府納入實體清單以來,華為這兩年的整體業務出現了大幅下滑。 如果說去年還可以吃吃老本和存量訂單,那進入2021年的華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本月初華為公佈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形勢不容樂觀。 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比去年同比下降了29.4%,這也是近五年來華為的半年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
其中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者業務收入板塊的下滑最為嚴重,降幅高達46.95%。 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最新報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7%,華為七年來首次跌出全球市場前五。
而這背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制裁。 連續四輪制裁出手后,其晶元供應鏈被完全切斷,麒麟晶元無法生產,華為的手機業務在海內外均遭創,消費者業務一蹶不振。 此外在美國及盟友的抵制之下,運營商業務也出現了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同比下跌了14.2%。
腹背受敵的窘境之下,華為正在另謀出路,集中力量向軟體、生態等非硬體類業務轉型,尋找”軟”著陸的可能。 而目前看來,這條轉型之路華為走得穩紮穩打。
比如今年6月正式發佈的首款國產手機操作系統鴻蒙,在發佈一個月後,用戶數量已經增長至4000萬。 比如發力華為雲服務,2020年拿下了中國前二、全球前五的份額,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雲服務廠商之一,並連續4年蟬聯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第一。
除此此外,華為還有一個重要戰略方向,那就是智慧汽車業務。 對於當前最火爆的新汽車賽道,華為自然也不想錯過「搭車」機會。 但與很多廠商親自下場造車不同,華為的思路很明確——做大家的設備及服務提供者。
自從遭到美國制裁之後,華為這兩年在智慧汽車領域的布局明顯提速。 先是在2019年成立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營業單位,隨後馬不停蹄的就在2020年推出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Huawei Inside)。
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HI
今年,華為高層管理人員也紛紛轉向了汽車業務。 比如今年5月,原華為雲CEO余承東接任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隨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TO卞紅林擔任智慧駕駛產品部部長,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文廣也轉崗汽車業務擔任智慧駕駛產品部副部長。
從中不難看出,智慧汽車業務已經接替了手機消費業務,將成為下一階段華為最重要的生命線之一。 而目前華為的「汽車朋友圈」也已經越來越大,跟包括比亞迪、吉利、廣汽、長城等頭部車企已經達成了深度合作。
此次美國汽車晶元的許可證包含了視頻螢幕和感測器等汽車零部件的晶元,甚至包含了5G元件功能的晶元。 如果華為成功拿到牌照,無疑是華為進一步擴大智慧汽車業務的一個重要機會。
那麼,為什麼此前態度強硬的美國這次會願意給華為開一個口呢?
實際上,華為轉型汽車業務,對於美國來說不但沒有實質威脅,甚至可以實現雙贏。 曾參與特朗普政府制定實體清單的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CorDELL Hull表示,他們並沒有在華為的汽車業務中看到巨大的國家安全風險,也看到了美國企業能夠通過這項貿易所獲得收益。
目前美國商務部對此事還沒有發表公開評論。 儘管延續了特朗普政府的實體管制,但拜登上任七個月以來,新任政府尚還未制定對華貿易政策,本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表示美國正在對美中貿易政策進行全面評估。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要想美國完全取消實體清單管制或許不太可能,但像此次給華為發汽車晶元牌照一樣,接下來在部分非關鍵領域給中國企業鬆鬆綁還是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