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外星生命邁出的一大步: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宜居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類跟我們的地球非常不同但卻可能支援生命的外星行星,這可能會大大加快尋找太陽系外生命的速度。 在尋找其他星球生命的過程中,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跟地球大小、品質、溫度和大氣成分相似的行星。 然而來自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還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類新的宜居行星,它們被稱為Hycean行星,這是一種熾熱、被海洋覆蓋、大氣中富含氫氣的行星,它們比類地行星數量更多也更可觀測。
研究人員表示,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結果可能意味著,在未來兩三年內,有可能在太陽系外找到生命的生物特徵。
“Hycean行星為我們在其他地方尋找生命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Nikku Madhusudhan博士說道。 據悉,他領導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主要的Hycean行星候選者都要比地球更大、更熱,但仍具有容納大型海洋的特徵,而海洋可以支援微生物生命。
跟類地行星相比,該類型行星還允許更廣闊的宜居帶。 這意味著,即使它們位於類似地球的行星適宜居住所需的範圍之外,它們仍可以維持生命。
自近30年前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以來,我們已經發現了太陽系外的數千顆行星。 絕大多數是地球和海王星大小之間的行星,通常被稱為「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它們可能主要是岩石或冰巨星,大氣中富含氫或介於兩者之間。
大多數迷你海王星的大小是地球的1.6倍左右:比海王星小但太大,不像地球那樣有岩石內部。 對這類行星的早期研究發現,它們富含氫的大氣層下的壓力和溫度過高無法維持生命。
然而Madhusudhan的團隊最近對小型海王星K2-18b的研究發現,在某些條件下,這些行星可能支援生命。 這一結果帶來了對這些條件下可能存在的行星和恆星屬性的全面詳細調查,哪些已知的系外行星可能滿足這些條件以及它們的生物特徵是否可以觀測到。
這一調查使研究人員確定了一類新的行星–Hycean行星,在富含氫的大氣下有巨大的行星範圍的海洋。 海洋行星的體積可達地球的2.6倍,大氣溫度可達近200攝氏度,但它們的海洋條件可能跟地球海洋中有利於微生物生存的條件相似。 這類行星還包括潮汐鎖定的”黑暗”Hycean行星–它們可能只有在永久的夜側才有適宜居住的條件–以及從其恆星接收很少輻射的”寒冷”Hycean行星。
儘管這種大小的行星還沒有像超級地球那樣被詳細研究過,但它們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佔主導地位。 海洋星球很可能非常常見,這意味著銀河系其他地方最有希望尋找生命的地方可能就藏在肉眼可見的地方。
然而僅靠大小還不足以確定一顆行星是否屬於Hycean則需要從質量、溫度和大氣特性等方面進行確認。
當天文學家試圖確定一顆數光年外的行星的條件時,他們首先需要確定這顆行星是否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然後尋找分子特徵來推斷這顆行星的大氣和內部結構,這些結構支配著行星的表麵條件、海洋的存在和生命的可能性。
另外,天文學家還在尋找某些可能預示生命存在的生物特徵。 最常見的是氧氣、臭氧、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這些都存在於地球上。 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物標記物如氯甲烷和二甲基硫化物,它們在地球上含量較少,但在氧氣或臭氧含量可能不那麼豐富的富氫大氣行星上,它們可能是有希望的生命跡象。
Madhusudhan表示:「基本上,當我們一直在尋找這些不同的分子特徵時,我們一直在關注跟地球相似的行星,這是一個合理的起但我們認為,Hycean行星提供了更好的機會以發現幾個微量生物特徵。 ”
同樣來自劍橋的論文合著者Anjali Piette指出:”在跟地球如此不同的行星上可以存在適宜居住的條件令人興奮。 ”
Madhusudhan和他的團隊發現,在不久的將來,光譜觀測將很容易檢測到一些預計會出現在Hycean大氣中的陸地生物標記物。 海王星的體積更大,溫度更高,大氣中富含氫氣,這使得它們的大氣特徵比類地行星更容易被探測到。
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確定了一個相當大的潛在Hycean行星樣本,這些樣本將成為使用下一代望遠鏡進行詳細研究的首選物件,如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 這些行星都圍繞紅矮星運行,距離在35-150光年之間:以天文標準衡量,距離非常近。 計劃中的JWST觀測最有希望的候選分子K2-18b可能會帶來一個或多個生物特徵分子的檢測。
Madhusudhan說道:「一次生物特徵探測將改變我們對宇宙生命的理解。 我們需要對我們期望在哪裡發現生命及生命可能採取的形式持開放態度,因為大自然仍在以難以想像的方式給我們帶來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