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做菜? 上海首家社區AI食堂受歡迎
“夏天實在不想做飯,太熱了。” 7月23日中午,家住虹欣社區的沈美娟阿姨和另外兩位鄰居”老姊妹”相約,到虹橋街道開設的”社區人工智慧(AI)食堂”吃午飯。 蔥烤大排、鹽水蝦、炒青菜,兩葷一素加上一湯一飯,沈阿姨花了18.5元——每頓飯超過20元,刷長寧區敬老卡就能優惠3元。
從7月19日第一天試運營起,位於虹橋路1004號的虹橋社區AI食堂,不到一周就迎來日均200人次的火爆人氣。 這是長寧區與”人工智慧+餐飲”企業”熙香藝享”的一次創新探索,將機器人烹飪、全自動食堂等科技元素嵌入社區,試點”新終端”賦能早餐工程、老年助餐和白領午餐,以”新基建”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 這也是上海乃至全國的首家社區AI食堂。
令人驚訝的是,上海的阿姨、爺叔們對人工智慧食堂的接受度超出了預期——對居民來說,只要抓牢”好吃不貴、乾淨衛生”兩條紅線,任何新潮元素、前沿科技都在可”消化”範圍之內。
社區居民「全盤接受”
作為一家社區食堂,面積130餘平方米的AI食堂規模並不大。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裡有自助中餐區、自助澆頭面檔、網訂櫃取、24小時智慧小吃機等四類區域。 目前,食堂每小時可提供300餘份正餐和150份小吃類餐品,實現全程數位化管理和無人烹飪。
對居民來說,最關心的仍是方便、衛生和菜的品質。 家住虹橋路996弄的楊沁阿姨說這裡不僅菜品花樣多,關鍵是居民能自主選擇。 除了麵食,社區AI食堂受眾面更廣的是午餐、晚餐時段的自助中餐,大葷一律8元、小葷5元、素菜3.5元,米飯2元可免費添加,湯則是免費。 記者採訪中,居民普遍表示15元—20元可以吃上葷素三個菜搭配的一頓美味飽餐。
此外,居民通過手機App下單,也可到門店掃碼在智慧取餐櫃取餐。 在早餐時段,「網訂櫃取」頗受周邊白領歡迎。 社區AI食堂不僅提供小餛飩、豆腐花、包子、咖啡、豆漿等20款精選早餐,還引入了綠楊村等滬上”老字型大小”,中西融合中凸顯上海本地特色。
政企合作創新監管
社區AI食堂跟普通社區食堂究竟有何差別? “機器人烹飪”是居民目之所及的第一感受。
在自助中餐區,透過玻璃窗能看到無人廚房內的場景:蔬菜從機器上方傳輸下來,進入機器內部,黃色的機械臂此時開始烹飪,通過嚴格控制菜量、份數、油鹽糖的攝取,保證菜品不僅口味一致,並且所含的能量、脂肪也能恆定。 不過,由於模式較為新穎,居民取餐時仍有工作人員幫忙,未來將引入「機械臂打菜」等技術。
在技術層面,吃上「機器人做的飯」已不再是科幻片專屬。 上海熙香藝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劉蘊熙表示,將「物聯網+AI」技術應用於中餐市場,同時在線上搭建訂餐平臺、在線下打造智慧廚房,就能建立起智慧餐飲一體化、後廚機械化無人化、訂餐出餐自動化的模式,用大數據支援食堂的精細化運營。 在應用層面,虹橋社區AI食堂通過數位化技術,可以類比烹飪中餐的八大菜系,具備自動分菜、自動打包功能,還配有自迴圈微波加熱裝置,利用演算法來調節菜的溫度和濕度。
要讓社區AI食堂既能實現技術落地,又能真正方便居民而非”做噱頭”,政企合作是關鍵。
劉蘊熙說,傳統的餐飲後廚是「平面化生產」,即所有廚師都站在一個水準面操作,因此需要一定的廚房面積來符合食品衛生標準。 以虹橋社區AI食堂為例,每天200人次以上的供餐量,面積130平方米的門店就需要拿出至少30平方米作為廚房。 “現在使用機械臂烹飪,不僅燒菜流程變得’三維立體’,’大菜師傅’也只需要一隻機械臂,15平方米就能滿足廚房的面積要求。”
兩張創新證照的出爐經過多輪打磨。 首先由虹橋街道主動跨前,解決場地選址、電力保障等難題,隨後熙香方面提供門店設計圖紙,長寧區市場監管局深入研究新模式、新業態的市場准入,根據社區AI食堂的實際生產、出餐、用餐、清理、排污等環節,逐條研究指導,最終予以頒發食品經營許可證。
激發數位生活需求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一個問題:周邊已經有很多小吃店、便利店,為何還要將社區AI食堂開在”酒肆環繞”地帶。 虹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厚曾解釋:「這裡是居民區、白領園區的『雙區域』交匯地,增加餐飲業態可以整合資源,大家到一個地方能有多種用餐選擇。 “更重要的一點是,機械臂烹飪的菜品能更精準地控制油鹽攝入和營養配比,為老人提供更營養的飯菜品類。
讓老人也能毫無顧忌地接觸數位社會產物,則是街道更深層次的考慮,為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實現生活數位化激發新的需求。
記者瞭解到,虹橋街道現階段並未收取熙香相關的場地費,而是將這部分收益轉化為企業對居民釋放的價格優惠。 以兩葷一素的自助中餐為例,熙香的套餐市場價在25元—30元,而在社區AI食堂,使用敬老卡優惠一般不超過20元。
此外,街道也希望這裡成為「白領」和「白髮」相互交流,讓居民和企業都能對這片區域”日久生情”的地方。 記者採訪時,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小夥子封樺就與另外三位居民阿姨同桌而坐。 原來,店內午餐高峰座位緊俏,找不到位子的小封就被熱心的阿姨們招呼來拼桌。
試營業一周,社區AI食堂也已經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菜品的品類還需更新調整,楊沁阿姨就建議,每天午餐和晚餐的品種可以略有不同,盡量多翻花樣讓居民保持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