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出台新規嚴防互聯網貸款業務“資金池” 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業務
日前,重慶銀保監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從合作機構管理、合作業務管理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三方面對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出明確要求。《通知》強調,互聯網貸款業務嚴防“資金池”,嚴禁在支付和回收流程中嵌入不具備合法支付業務資質合作機構,細化了“客戶歸屬地”標準。
互聯網貸款業務
嚴禁嵌入不法合作機構
在銀保監會此前出台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等相關規定基礎上,《通知》結合轄區內實際,提出更為細緻的規範。
《通知》要求,重慶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覆蓋各類合作機構、明確統一的准入退出機制及程序。
《通知》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支付和回收必須逐筆確認,單獨管理,嚴禁在支付和回收流程中嵌入不具備合法支付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防止形成“資金池”。對於不能有效防控信貸資金和還款資金被挪用的合作業務,應立即停止合作,在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業務,妥善處置存量業務風險。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貸款資金支付和回收管理,是從資金支付和回收流程的角度考慮風險,防止資金被挪用,實際上是明確了銀行對合作機構合法合規的管理。”
《通知》強調,銀行應審慎開展帶有“預付金”性質涉及遠期交易的互聯網貸款業務,原則上應根據交易完成進度,經借款人確認後逐期支付貸款資金。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重慶是全國互聯網小貸機構的雲集地,目前國內多家大型互聯網公司旗下的持牌小貸機構註冊地均在重慶。除相關細則更為具體化之外,“可以說,《通知》對全國其他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具有較強的樣板意義。”
《證券日報》記者查詢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註冊地在重慶的小貸公司均是國內較為知名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包括螞蟻、蘇寧、海爾、小米、度小滿、京東、神州數碼、拉卡拉、美團等等。
今年1月27日,央行發布全國小貸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118家,貸款餘額8888億元,較2019年末減少203億元。其中,重慶(1772.08億元)貸款餘額列首位。
重慶銀保監局局長蔣平在《中國金融》撰文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重慶轄內機構與助貸平台合作開展的線上零售信貸業務產品共104個,累計發放貸款2.11億筆,並強調其風險隱患較為突出。
於百程認為,《通知》在合作機構管理,貸款資金支付和回收管理等方面,要求更加明確。中國區域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有所不同,各地轄區內互聯網貸款開展的情況和突出的問題也有所差異,因此各地監管局需要做出更加適用本地的細化監管方案,因地施策,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跨地域經營
細化“客戶歸屬地”標準
針對跨地域經營,《通知》與國家相關規定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做了進一步原則性明確。
2020年7月份發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中國銀保監會規定“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應主要服務於當地客戶,審慎開展跨註冊地轄區業務,有效識別和監測跨註冊地轄區業務開展情況”。
今年2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中對於跨地域經營再次強調,應服務於當地客戶,不得跨註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
但具體如何鑑別“當地客戶”並沒有進一步明晰,所以業界對於如何鑑別“當地客戶”一直存在爭議。
“對於跨地域經營的認定,尚存難題待解。”黃大智表示,由於人口的流動性,用戶的手機號、戶籍地、常駐地、工作地等均可能有所不同,這給銀行對客戶歸屬地的認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此次重慶發布的《通知》就客戶歸屬地問題,做了進一步細化。《通知》強調,嚴控跨地域經營問題。要求轄內地方法人銀行不得跨註冊地和異地分支機構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應根據科學審慎原則、數據可獲得性、現有技術手段等綜合確定客戶歸屬地認定標準,確保可追溯、可核查,不得簡單根據客戶自主填報認定。
於百程指出,根據科學審慎原則及技術手段綜合確定,在客戶歸屬地上認定上較為科學合理。
黃大智進一步表示,對客戶歸屬地的認定要實事求是,既要有助於防控實質性的金融風險,又要發揮好互聯網貸款緩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方面的積極作用。所以如何識別“當地客戶”十分必要,《通知》細化了客戶歸屬地標準,對全國其他地區因地施策,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