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打遊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多大了?”“40”“年齡大玩這種遊戲不適合。”這一段對話出現在去年迅速崛起的二次元遊戲《原神》中,事件的起因正是一名40歲的玩家與一名年輕玩家在聯機組隊過程中,由於傷害問題而遭到了對方年齡歧視。
在如今人人動則將“支持平等,反對歧視”口號掛在嘴邊的時代,關於40歲的人能不能玩遊戲這個問題,我相信許多人的答案應該是明確且毋庸置疑的。畢竟作為一個類似於“你支不支持慈善事業”這類極容易回答的問題,從來就不需要過多思考。
但當我們為這些問題加上一些附加條件,比如40歲的中年玩家、甚至年齡更大的中老年玩家在競技遊戲中與你做隊友,又或者在合作闖關的遊戲中與你打配合等等,那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就不會顯得那麼整齊劃一。
老年人戰隊,平均71歲的“銀色狙擊手”戰隊
對中老年人玩遊戲的好奇,其實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背後透露著社會對該人群的一種固定的刻板印象。人們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歲還玩遊戲,在一些人看來,豈不是妥妥的“四十而惑”的老頑童嘛。
在知乎上,類似這樣的問題還真不少,比如有一個“四十歲還打遊戲的人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問題,就被廣大知乎網友瀏覽了1400多萬次,並獲得了2360個回答。
從提問者提問的語氣來看,一個“還”字似乎透露著一份傲慢與偏見,但令人意外的是,底下的回答卻出現了大量中年玩家反對的聲音。難道,中年玩家集體覺醒了?
遊戲,是他們生活的避風港
在這些回答中,最讓人動容的要數一個45歲的匿名中年男性玩家。
他談到:“我雖然45歲了,但我的心像20歲一樣年輕。你們玩的知乎,天涯我也逛,你們玩的《王者榮耀》、《刺激戰場》我也玩,我在一個縣城事業單位,工資不高,一個月4-5千塊錢……說了這麼多我就想說一點,四十多歲還打遊戲的人不一定是生活不健康,也有可能是像我一樣滿足生活,享受幸福的人。”
樸素的回答中透露著答主對生活的知足,而遊戲則為其中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有時候,境遇的不同往往會會帶來認知上的偏差,尤其是在40歲這個人生關鍵的階段,其中的辛酸其他人很難有深切體會。
就像另一位同齡人對這位中年男子說道的那樣,兒女的婚事要解決,未來孩子的房貸要考慮,自己作為父親不為子女奮鬥,自己過得安逸舒服,兒女懂事點還好,不懂事能怎麼辦?雖按道理來講,這並非父母的必要任務,但在中國語境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45歲本應該是從“不惑”向“知天命”過渡的年紀,也是一個人邁向人生後半程的轉折點。但且不談“知不知天命”,單單就“四十不惑”,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一方面,孩子正值青春年少,無知承載著他們年輕的生命,叛逆是他們最大的本錢;另一方面,父母漸漸變老、身體每況愈下,另外事業還面臨著瓶頸期。可以說,人生邁入四十,正是內外交困的節點。
在很多的回答中,那些沉迷遊戲的四十多歲的人,並沒有因為生活的重壓而顯得落魄不堪,相反,正是因為鍾情於遊戲,才得以在這些重壓面前,保持著良好、年輕的心態。
圖片來源:知乎娜珈
一位獲得高讚的知乎網友分享道:“40歲並不是打遊戲的終點,死亡才是。”在寫下這一段話的時候,他正因為手術而在醫院躺著,但對遊戲的興致卻並沒有因病痛而停下,住院期間依舊不忘把玩switch和PS4。
“一路走來,白頭髮越來越多,脂肪越來越頑固,負擔越來越重,(在醫院)這樣忙裡偷閒的打打遊戲,可能就是最接近少年的時刻了。”
在看得到的地方,中年玩家正集體陷入網癮
中國的遊戲產業發跡於90年代,並於2000年後進入高度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遊戲這類新興的弄潮兒,並不入主流文化的法眼,而是成為了少數年輕人的心頭好。
經過時間的洗刷,這批人正在邁入三四十歲,甚至五十歲的門檻,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在金錢上的支配能力相比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要更為強大,當然,這也意味著他們的付費能力要更強。
此前,移動遊戲社區MocoSpace就做過一個購買網絡遊戲虛擬道具的調查分析報告,涉及調查人數超過50萬人。該報告顯示,儘管年輕玩家(年齡介於25歲到35歲之間)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玩社交遊戲,但是真正花現金去購買其中虛擬道具的中堅力量卻是年齡在45歲以上的中高齡玩家。
原因是中年玩家往往願意通過投入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來換取因工作而落下的遊戲進度,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購買虛擬道具來提高自身在遊戲中的地位,並節省自己的遊戲時間。
如果說30歲的玩家是跟著國內游戲一起長大的話,那40歲的玩家則是看著國內游戲長大的。在那個遊戲剛剛在中國萌芽的時期,40歲的人是最早接觸主機和PC遊戲的群體,90年代末的三角洲、榮譽勳章,2000年後的war3、dota、傳奇等,無一不篆刻著他們年少的記憶。
在進入手游時代後,這些記憶依舊留在了他們的DNA裡。據Facebook Gaming 近期公佈的調查數據,Facebook 的創意策劃師琳達·巴莉表示,歐美市場有近三分之一的手游玩家年齡在45 歲以上。這意味著,那些經歷過主機和PC時代的中年玩家,並沒有在手游時代中迷失,反而很好地融入了其中。
實際上,只要你在百度上隨意搜索“父母”,家“消消樂”或“斗地主”等關鍵詞,就能看到邁入中年的他們有多沉迷於遊戲。
“我媽的日常是早上醒來玩一盤消消樂,吃了飯玩一盤,煮飯前玩一盤,午睡前玩一盤,午睡後玩一盤,晚飯前玩一盤,晚飯後玩到臨睡前。”
“我爸今年84歲,每天吃了晚飯就是抱著平板玩遊戲,已經往裡面衝了六百多塊。”
“我爸玩這個遊戲動不動就充幾千塊,我的生活費每個月就給一千塊錢。”
2019年7月OPPO發布的一份手游大數據報告顯示,60後玩家的日均遊戲時間將近20分鐘,最愛開心消消樂,人均充值金額是00後的3倍
或許是早已沒有當年的反應和手速,使得這群中年選手的喜好轉向了類似消消樂這類休閒益智遊戲。平常如去菜市場買菜,我也不止一次見到大叔左手攬菜籃,右手消消樂的經典場景。而特殊如演員明星錄製綜藝,也不乏在節目裡面見到休閒遊戲的身影。
有些不甘服老的中年玩家,也曾嘗試重拾ARPG和FPS等較高難度的遊戲,甚至玩起來比年輕的我們還要溜。
圖片來源:知乎圓圓的猿猿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父母與兒女之間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遊戲讓彼此的距離更近了一些。
中老年遊戲用戶規模快速增長,相關品類成“香餑餑”
最近幾年中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中年用戶規模也不斷擴大。據伽馬數據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的遊戲用戶年齡結構中,36歲以上的人群佔據了總遊戲人群的24.9%。另外,考慮到年初的疫情,更是讓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離不開手機,加速進入互聯網。
這實際上凸顯了一個事實——中國遊戲市場正在進入老齡化,但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鄰國日本很有資格回答。
作為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日本中老年消費市場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遊戲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高達94%,並且日本遊戲玩家的平均年齡接近40歲,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年人都是手游玩家。
根據Sensor tower公佈的《2019日本移動遊戲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日本手游市場,不管是在收入上,還是在下載量上,適合中年人玩的角色扮演、益智解謎、音樂休閒都佔據著主導地位。
平均數就已經接近了40歲,那說明數據背後,有著大量年輕超過50歲,甚至是60歲的老年玩家融合其中。
在日本,老年玩家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新鮮的事他們在遊戲滲透率上幾乎達到了全民遊戲的程度。在這樣的遊戲氛圍下,日本能出現獲得了吉尼斯認證的,全世界最高齡的油管遊戲up主——90餘歲的森濱子老奶奶,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國內,也不乏有像85歲的楊老爺子這樣的高齡遊戲玩家,在玩家群體中掀起熱度。
“我有PS1、PS2、PS4,還有那個Xbox 360,前頭兩台送人了,PS2的碟片我有幾百片,(其中)幾十片也都送人了……”在媒體前去採訪時,楊老爺子頗為得意地說道。
結語
從中年到老年,年齡上的增長從來就不是能不能玩遊戲的判斷條件。一個既定的事實是,遊戲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與其過多探討40歲的人該不該玩遊戲,不如把這份心思放在建設祖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