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屏蔽父母未嘗不是愛與尊重
你會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嗎?就這一話題媒體記者在光明日報微博進行了一個小調查,截至4月5日,有26.8萬人閱讀了這一話題,1563人參與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3%的人會在朋友圈屏蔽父母,20%的回帖表示會屏蔽老師和單位領導。(4月13日《光明日報》)
之所以微信早早就設計了屏蔽這一功能,正是看到了強烈的現實需求——很多年輕人不願有些群體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父母、老師和領導。他們都是長輩,與年輕人的志趣、愛好和習慣迥然不同,卻都有乾預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可能。於是,乾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發送部分信息時將特定群組屏蔽掉。
就像網友所說,不小心弄傷了手,發個朋友圈,目的不過是自嘲一下。可父母看到了,可能立刻打來電話關切問詢:“怎麼那麼不小心?嚴不嚴重?什麼時候能長大?我都說過你多少次了,一個人出門在外……”這的確是愛,卻也很難叫人不煩,與其時刻擔心哪條內容招來這些無盡的嘮叨,不如乾脆屏蔽掉省事。
中國的很多父母,即使在孩子成年後,依然很難與他們保持一種合適的距離,在孩子看來,有些過度關心不啻於一種打擾和負擔。在很多父母那裡,朋友圈幾乎是自己了解成年孩子唯一的一扇窗——工作和生活情況、思想動態與感情波瀾,事無鉅細都牽動著他們的神經。
當愛成了負擔,逃離就在所難免。這也是當代年輕人自我意識和權利意識增強的表現,他們更有邊界感,不願自己的私生活被任何人窺探,進而受到可能的干預。作為被屏蔽的一方,也不必小題大做,這未嘗不是一種另類的關愛與尊重。與其埋怨對方屏蔽自己,不如反思一下,究竟是自己太脆弱和敏感,還是日常交往缺乏分寸感和界限感,抑或是乾脆捫心自問——我願意向所有的微信好友袒露心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