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成立於45年前的今天當時的價值觀仍然留存至今
與今天的巨無霸公司相比,1976年的蘋果公司幾乎無人知曉,然而喬布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等人早期的關鍵決策,至今仍在產生影響。如今,蘋果公司的故事已經進入了第三幕。早在20世紀70年代,它就有了激動人心的第一幕,然後在20世紀90年代經歷了動盪第二幕,最終成為美國教科書式的成功故事,那就是:你也可以在一個車庫裡創辦一家跨國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
20世紀70年代中期,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設計了後來被稱為蘋果I型電腦的東西,而他的朋友史蒂夫·喬布斯也有銷售它們的打算。兩位史蒂夫先是非常努力地將自己的想法賣給他們當時或曾經工作過的現有公司。沃茲當時是惠普公司的工程師,他設法讓高級工程師研究他的設計,以期惠普收購他們,但沒有成功。喬布斯試圖讓他的老雇主雅達利公司對後來的蘋果II感興趣,但他也被拒絕了。只是雅達利的阿爾康讓喬布斯接觸到了風險投資家,於是開始了獨立組建公司的道路。
當他們真的正式成立蘋果公司的時候,是和另一位雅達利的工程師羅恩·韋恩一起成立的。他設計出日後世界最知名的、華麗的蘋果標誌,然後他在公司起飛前離開了公司。1976年4月1日,三人正式成立蘋果公司,12天后羅恩·韋恩辭職。他曾獲得蘋果公司10%的股份,但卻選擇被喬布斯以800美元的價格收購。
後來隨著更有經驗的商人馬克庫拉在1977年以投資人的身份加入,這一比例還會增加。在馬克庫拉的帶領下,蘋果公司正式買斷了原來的三個合夥人,總金額為5308.96美元。由於法律原因,韋恩雖然已經離開,但還是得到了三分之一的款項。
鑑於蘋果的巨大成功,現在不可能不認為他的離開是一個錯誤。但在當時,他的薪酬合理,而且他離開的是一家遠沒有確定未來的公司。在無數次被問及他的離開時,羅恩·韋恩在2013年表示,他一點也不後悔。”我算得上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我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點上。”他說,”蘋果公司的成立的確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當然,在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一點。”
在馬克庫拉將其變成一家成年公司之前,蘋果公司確實取得了第一次成功–如果你關注公司今天的運作方式,就會覺得它很熟悉。蘋果公司在沒有任何資金的情況下生產了50台Apple II電腦,而且在一天之內就把它們全部賣掉了,然後回頭再給供應商付款。
今天,蘋果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得非常好,但即使在1976年,它也在學習運用金融的好處。那是史蒂夫·喬布斯第一次聽說所謂的30天淨額,意思是你有那麼長的時間來支付你的供應商的貨款。他當時學會了,因為他不得不這樣做。
喬布斯曾向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推介Apple II,後者當時正在經營著當時成功的字節商店。喬布斯想出售主板和套件,讓愛好者自己製作電腦,而Terrell想要的是完整的設備。
如果說蘋果當時學到了金融和供應鏈的運用,那麼1977年,當馬克庫拉上任時,蘋果學到了更多的商業知識。不過,除了重組業務,他還做了一件四十多年後仍是蘋果的一部分的事情。他制定了公司的理念。
這可能是哈佛大學《商業101》的一部分,公司需要哲學和使命宣言,如果你曾經為公司工作過,你很可能對它們抱有健康的懷疑態度。然而,在蘋果公司的案例中,馬克庫拉所寫的哲學非常清晰,公司也非常一致地堅持了下來。
喬布斯後來會向他的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解釋,馬克庫拉的觀點是,賺錢不應該是目標。你顯然需要,你更顯然想要,但如果首先想到的是錢,公司就會陷入困境。而如果你做的是”你相信的東西”,而且你還專注於”做一家能持續發展的公司”,錢就會隨之而來。
馬庫拉的”蘋果營銷哲學”之所以如此明顯是蘋果的理念,是因為它極其自覺地簡單。這份寫於1977年1月3日的單頁文件,只有兩個簡短的指令,分別是了解顧客的需求,以及專注於幾個特定的產品,而不是過於分散。
然後,它以一段關於向客戶傳達蘋果的內容作為結尾。
人們經常是以封面來判斷一本書。我們可能擁有最好的產品、最高的質量、最有用的軟件等,如果我們以粗疏的方式呈現,就會被認為是粗疏的;如果我們以創造性、專業性的方式呈現,就會被賦予所需的品質。
時至今日,蘋果公司以其產品的呈現方式、包裝的精心設計而聞名。今天,這仍然是蘋果公司的一部分。
而這一理念從公司成立之初就寫進了公司的DNA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