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繼續蟄伏中國市場成壓艙石
可能不能寄望於美國拜登政府實質性鬆綁,中國市場將成為新的業務穩定壓艙石華為在3月31日發布了2020年年度業績報告,此時,距離這家中國科技巨頭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已有600多天。年報數據顯示,華為在2020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淨利潤為6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2%,經營活動現金流為35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61.5%。
華為2020年經營情況
數據來源:華為年報
三大業務中,此前佔比最小的企業業務(企業和政府數字化業務)為亮點。企業業務收入為100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了23%;運營商業務收入為30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消費者業務收入為4829億元人民幣,消費者業務(華為手機及其他智能硬件)增速沒有達到預期,同比增長了3.3%。
從營收角度來看,三大業務中,消費者業務仍然佔據近半壁江山,為54.2%,運營商業務為34%;增速最快的企業業務為11.3%。
華為2020年各業務板塊情況
從地區來看,中國成為了唯一收入增長的市場,同比增加15.4%,收入佔比65.6%。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收入同比下滑12.2%。亞太地區收入同比下降8.7%。中國越來越成為華為這段漫長蟄伏期內的壓艙石。結合華為去年的戰略和市場策略,及中國數字化市場領先全球的發展速度,華為此前一年多也將業務發展重心轉向中國的企業業務市場。
美國政府過去600天層層加碼的製裁下,華為歷次財報顯示出穩定性,可說明華為在艱難時期的業務連續性和穩定性方面做得十分成熟,穩住基本盤,拓展新的業務,通過收購或自建的方式構建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通常情況下,應對危機帶來的業務連續性挑戰是企業綜合能力的最大考驗。危機越大,持續的時間越長,越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
一個較為統一的觀點是,華為是否能夠結束蟄伏期,走上正常發展路,取決於新一屆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政策是否鬆綁,鬆綁程度如何。
一種觀點是,疫苗目前已出,全球疫情如果能夠得以控制,中美兩國政府得以直接對話,可能是華為的轉機。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彌爾頓·穆勒(Milton Mueller)對《財經》記者說,華為尚沒有機會和拜登政府直接會面,他不認為美國政府今後會和華為或哪家特定的中國公司進行任何討論。
他認為,拜登政府可能很難會將華為作為中美對話的一個單獨議題,除非是應對中國、中國政府及其處理相關問題時,兩國在貿易談判或類似於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晤這種場合把華為提出來——就是說,華為要么作為美國與中國達成的更大交易的一部分,要么美國對華為的態度發生漸進式的變化。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孫興傑告訴《財經》記者,拜登政府將比特朗普政府更加關注科技領域,其對華為鬆綁的可能性不大。未來美國可能會在技術標准或市場規則上,形成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產業聯盟或技術聯盟。
“缺芯”的最新態勢和應對方式
消費者業務不及預期,但其收入仍佔華為2020年總營收的54.2%。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總結,由於芯片供應的原因,手機業務方面受到影響,但2020年,華為智能裝備和終端上的收入有所上升。
現實情況是,雖然Mate 40系列、Mate X2等高端產品接連面市,但華為芯片餘糧不多了。現有的新機發布,更大的意義在於表明華為不放棄手機業務,尤其高端手機市場的決心。胡厚崑也在年報會上表示,華為將會按原計劃推出旗艦機型。
芯片短缺,是華為手機業務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華為年報發布當天,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公司ARM發布了新的V9架構。ARM相關負責人向包括《財經》記者在內的中國媒體表示,Arm既有源於美國的IP,也有非源於美國的IP。經過全面的審查,Arm確定其Armv9架構不受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的約束。Arm已將此通知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我們將繼續遵守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海思的指導方針。
這意味著,Arm的V9架構將有可能供貨華為。
ARM架構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甚至延伸至便攜式筆記本、服務器等。華為此前購買了ARM V8架構永久使用權,華為海思至少在芯片設計方面獲得授權問題不大。
之前行業擔心華為因為美國政府制裁無法獲得結合了最新技術和能力的V9架構授權,那麼華為將被迫採用自研芯片框架,這將在短期內嚴重影響華為自研芯片的先進性。
ARM V9如果可以繼續向華為授權使用,華為在芯片領域的近渴問題,只剩下製造環節。
華為年報發布的同時,全球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缺芯潮”。疫情和地緣政治給供應鏈帶來極大不確定性。而多位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這種缺芯的情況,或將長期存在。
華為對於目前儲備的芯片有較為清晰的打法。
其一、供正在高速發展的業務線使用。胡厚崑說,目前華為的芯片儲備滿足企業業務發展的需要(即服務器等芯片所需)沒有問題。但最終整個芯片供應狀況的改善還是要取決於全球半導體供應產業鏈的合作。
其二,在手機領域,供高端手機使用。一位前華為手機人士表示,現存芯片主要供給了新發布的折疊屏手機Mate X2,留給後續旗艦的數額將會很少,預計今年下半年華為芯片將徹底枯竭。
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回暖,華為卻被留在了寒冬。據第三方調研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計,華為全球出貨量不到2000萬部,排名再跌至第六。連續三個季度,華為手機份額持續下滑,由約20%一路跌至不足8%。
手機業務不是消費者業務的全部。華為目前的打法是,在手機業務之外進行大量佈局。對華為來說,更大的精力是生態鏈。按照華為的“1+8+N”戰略——1部華為手機、8種智能設備、N個第三方合作商組成的超級終端池。胡厚崑表示,未來消費者戰略中,手機只是一部分。未來將面向消費者市場聚焦高頻應用場景,打造無縫、智慧化的體驗。
另外,華為也將在鴻蒙OS、HMS(華為移動服務)和AI三方面持續投入。鴻蒙OS已在不斷迭代、公測,但要想真正跑通,仍需要龐大的手機出貨量支撐其整個生態鏈體系。胡厚崑透露,目前鴻蒙系統已經在智慧大屏、可穿戴設備上進行實驗,下一步將計劃在手機上進行推出。目前已有20多家硬件廠商、280多家應用廠商共同參與了基於鴻蒙操作系統的生態建設。
彌爾頓·穆勒向《財經》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壓策略,長期無效。短期來看,可能在圍堵華為這樣的個別公司時,看到一些效果。他說,從華為的最新年報數據來看,由於美國的打壓,尤其是對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在打壓之下影響非常大。但是即使如此,仍然不能說美國策略就成功了,打垮了華為怎麼有益於美國?怎麼有益於美國人民?都沒有。
中國市場成壓艙石
華為以電信設備業務起家,運營商業務一直被視為是華為保持穩定的一塊“壓艙石”,也是華為業務全球化佈局最為成功的一個業務領域。2019年和2020年本應是全球5G網絡建設熱年,但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2020年,華為運營商業務同比增長0.2%,2019年該業務的同比增長為3.8%。
新一代電信網絡業務部署通常是國家級戰略,選擇哪家電信設備供應商,受政治影響極大,華為運營商業務在過去幾年受制於美國政府,在全球主要地區和國家都失去了訂單,這是業務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增長迅速的企業業務目前所處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領域在全球範圍內均屬新興領域。這個領域基於雲和AI等新技術,為企業和政府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所需的技術底盤與驅動力。僅是中國市場,未來增長空間就已經非常龐大。
目前華為政企及雲業務主要重心在中國市場。該業務也被視為華為繼手機之後另一個未來業績的增長點。
從地域來看,2020年,華為全年營收增長了325.35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地區營收增長了781.77億元人民幣,中國地區營收增長超過了華為全年的營收增長額。
華為2020年各地域表現情況
來源:華為年報
華為將海外業務按地域細分為四個區,分別是“歐洲、中東、非洲”、“亞太”、“美洲”、“其他”。政治因素使得華為的海外業務受損嚴重,從地區來看,中國成為了唯一收入增長的市場,同比增加15.4%,收入佔比65.6%。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收入同比下滑12.2%。亞太地區收入同比下降8.7%。
華為年報中解釋,儘管運營商業務收益與5G網絡建設,經營保持穩健。但消費者業務方面,無法使用GMS(谷歌移動服務)生態,成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外用戶離開GMS,就相當於一夜將智能手機打回功能手機時代,諸多App無法使用。
美洲是收入影響最重的地區,同比下降了24.5%。除了GMS生態無法使用的影響,還有部分國家運營商市場投資波動的影響。
華為還在繼續精耕中國市場,持續尋求在中國市場上新的業務可能。例如,曾表示不做第三方支付服務業務的華為,近期通過收購獲得了支付牌照,入局第三方支付業務。
3月25日,天眼查顯示,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下稱“訊聯智付”)發生工商變更,上海沃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退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為訊聯智付的100%控股股東。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切入支付對華為來說是重要的戰略落子,這種調整併不奇怪。華為需要戰略性回歸中國市場,從中國市場需求出發。
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葛頎表示,存量經營是華為戰略的重中之重。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財經》記者, 2016年的時候華為手機業務正處於上升期,當然需要聚焦主業而心無旁騖,目前榮耀已經剝離,但企業需要維持增長,並以生態建設來提升客戶黏著度、開闢增值服務收入。
商業戰略專家週掌櫃長期為手機公司提供諮詢服務,他告訴《財經》記者,支付是智能手機軟件內生態價值交換的核心要素,以此為起點可以衍生出很多與金融相關的生意。華為一定會切入這類戰略性的機會。
另外,即便手機銷量下滑,華為手機銷量並不會根本上影響支付牌照的價值,華為仍有約七八億存量用戶,這些用戶通過軟件升級可以很快應用上支付服務。
自主產業鏈構建還在繼續
2020年,華為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通過自建或收購,佈局安全可控的產業鏈。
與此同時,華為在2020年裡也通過收購佈局自身產業鏈,在公開投資事件中,有13家企業與芯片相關,涉及EDA、光通訊、材料、製造、IC設計等環節。不過,這需要時間。
華為哈勃投資2020年公開投資事件
數據來源:天眼查製表:陳伊凡
不過,設計能力之外,華為更重要的是解決製造問題。
目前在智能穿戴設備、射頻芯片、IGBT等產品上,主要用到的是成熟製程的產品(28納米是一條分界線,28納米及以下工藝被稱為“先進工藝;28納米以上被稱為“成熟工藝”。有時,28納米也被劃分到成熟工藝陣營)。
第三方數據機構IBS近期發布的一份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半導體代工市場中,28納米及以上工藝的市場份額能佔據大約三分之二。未來五年,先進工藝的市場將不斷擴大,但成熟工藝的市場份額仍將不低於50%。在這部分成熟製程上,目前受政治環境的限制並不大,此前中芯國際確認已獲得14納米及以上成熟製程的設備供應許可。
胡厚崑在年報會上說,華為仍會基於開放合作的創新,參與到全球合作的產業鏈中。他表示,海思的芯片設計團隊人員穩定,還有很多創新工作要做。海思的設計能力若與中國大陸代工廠合作,將能夠提高大陸代工廠的製造能力,這將利好自主產業鏈的構建。
文|《財經》記者陳伊凡柳書琪駐華盛頓記者金焱
《財經》記者馬霖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