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大戰澳大利亞政府百姓們的天氣預報都被打沒了
一覺醒來的不少澳大利亞人都懵了:咋刷個Facebook,一點新聞都刷不出?再看一眼自己關注的賬號,全都是空白的?!好傢伙,原來是澳大利亞政府和Facebook打起來了。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澳政府最近打算通過一個《新聞媒體協議規範》,讓谷歌、Facebook等公司,為新聞內容向澳大利亞媒體付費。
至於這筆費用有多少嘛,大家可以坐下來商量,但是如果三個月之後商量不出來結果,政府就得強制制裁,或者對企業罰款了。
舉個例子來說,澳洲媒體寫了一篇報導,Facebook 上出現了這些內容,就得給媒體錢。
他們的想法是:你平台用我的內容,最後廣告收益都給你了,我不得收點錢啊?
恩,聽起來是有那麼點道理。
但是Facebook一听就炸毛了:你來我們這發帖子,吸引新的訂閱用戶,我們這屬於幫你推廣啊,不然你哪來的流量?我們一年給澳媒免費推廣了51億次,不管你收錢就不錯了,你居然還要錢?
恩,怎麼好像也有點道理。。。
而且Facebook 這次非常凶狠,直接不伺候了。只要是澳大利亞的媒體,就別想在我這裡發帖了,就算你發了,我也得給你屏蔽。
執行起來更是“ 寧可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個”。
不僅是新聞出版商被限制了,其他的像是政府部門、社區團體、工會組織,甚至慈善機構、政界人士的幾十個賬號,當天也被封禁了好幾個小時。
普普通通的氣象頻道也被直接屏蔽▼
一看Facebook 這通操作,澳大利亞總理不甘示弱,開始瘋狂放狠話:“ 我只想告訴臉書,這裡是澳大利亞,若想在這做生意,就必須遵守我們的規定。”
財務部長表示不會妥協▼
這麼強硬的底氣哪來的?
還不是因為前一天,谷歌剛剛跟法國的新聞出版商,簽署了內容付款協議。澳大利亞一看谷歌都同意交錢了,估計也想著搏上一搏,問Facebook要點保護費。
然而雖然嘴上說著自己不怕Facebook 的種種封鎖威脅,但實際行動起來多少還是慫了點。。。
事發才不到兩天,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就已經跟扎克伯格談兩次話了。
而Facebook 這邊之所以選擇強硬回擊,估計也是在強硬給歐盟看。
因為歐盟的《 數字服務法》和《 數字市場法》正在製定過程中,也打算加入類似澳大利亞這種收錢的要求。
如果現在就服軟了,那勢必有一波多米諾骨牌效應,各家都趕著來收錢了。。。
加拿大已經請求出戰了▼
其實這兩邊打著打著,已經進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階段。這件事本身,也越來越像一場關於“ 雞生蛋、蛋生雞” 的爭論:
到底是吸收流量的平台,成就了生產內容的媒體;還是媒體生產的內容,讓平台產生更有價值的流量呢?
本來雙方合作,是可以雙贏的事情。但是雙方都從利己的角度出發,結果既不利己也不利他,變成了雙輸,澳媒缺了一個宣傳途徑, Face book 失去了澳洲的新聞信息。
甚至還會變成三輸的局面,無辜的澳洲網友苦不堪言:收手吧,我現在想看個天氣、查查疫苗接種信息都困難了。。。
超8 成網友不認可這次封鎖行為▼
而回頭看看這場戰爭的起因,有一部分是因為從2005 年開始,澳大利亞印刷媒體的廣告收益就瘋狂下跌,還有不少媒體裁員或者倒閉。
到2018 年時,屬於媒體的貼片廣告收入,有超過八成都進了谷歌和臉書的口袋。
政府說自己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畢竟“現在澳大利亞的新聞業處處受敵。而媒體業是否強大,與維繫民主體制息息相關,因此需要為新聞業尋求財政支持”。
然而這種說法怎麼聽都像是甩鍋,妄圖用“ 你們快看,資本殺死媒體,平台殺死民主” 的腔調,來逼迫平台付費,以粗暴解決新聞行業日漸衰弱的問題。
另一方面,雖然谷歌跟Facebook 都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壟斷,然而他們佔據了澳大利亞超過80% 的線上廣告收入,在事實上的確構成了壟斷。
更是有40% 的網民,直接把Facebook 當做自己的新聞來源。
然而Facebook 不僅沒有直面自己的壟斷問題,反而藉此優勢,賭氣關掉了部分政府賬號,讓民眾無法及時獲取到疫情、自然災害等重要信息。
對這些無關賬號的封禁,已經嚴重影響了澳民眾的生活。Facebook 顯然也自知理虧,當天下午就恢復了這些賬號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