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周杰倫到底來沒來春晚?起底2021央視春晚黑科技
劉德華、周杰倫到底有沒有來春晚?很多看了2021年央視春晚的人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其實,周杰倫、劉德華是通過AR、雲技術“出現”在現場的。央視春晚走過37年,越來越成為創新視覺技術的見證。以異地的劉德華和現場的王一博、關曉彤三人一同上演《牛起來》節目為例,時空穿插起來毫無違和,同時伴隨靈活的機器牛寫“福”字、跳踢踏舞,科技感十足。
對很多人來說,春晚不如以前好看了,但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24時,2021年春晚直播受眾規模超11.4億人,超一半人會觀看春晚。通過春晚,我們也看到人工智能、XR/AR、雲計算等技術正在走向大眾生活。
一、數字春晚看什麼?
看2021央視春晚,很多人會感到舞台效果很贊,最酷炫的當是AR技術和3D效果。
周杰倫一曲《莫吉托》,在XR技術下把舞台“搬”到海濱城市,使人物、道具跟虛擬場景互動和結合,讓我們看到周杰倫帶著樂隊,開著粉色飛車與觀眾共享夏日風情。
在周深和張也合唱的一曲《燈火裡的中國》中,環繞的照片牆疊加星光的感覺,而後又像在城市天台上唱歌。
由李宇春、何穗、張梓琳、奚夢瑤等人帶來的時裝走秀《山水霓裳》中,舞台像一幅美麗畫卷,五分鐘帶領觀眾走過一年四季,敦煌沙漠上曼妙的古典美人徐徐走來,視覺體驗也很棒。
在武術《天地英雄》中,山水自然融入武術場景,通過AR技術營造出清奇的意境。
拍攝手法中,也出現了“子彈時間”的環繞全景拍攝手法,定格一個畫面鏡頭視角快速環繞切換,帶來視覺體驗提升。
全息投影是本次央視春晚的一大亮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十幾個克隆李宇春同台演出的場景。
早在2015年春晚,歌曲節目《蜀繡》中就出現了五個李宇春,較早用到全息投影技術。這一技術使得觀眾不帶任何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人在面前。不過現在回看當時的效果,顆粒感還是很低的。
本次春晚,李宇春再次帶來演唱,舞台上出現18個李宇春,換上18套華服,站成一排。時隔五年,全息投影技術已經大大進步,時空切換,中國風+科技感完美結合。
相關行業分析師稱,從全息投影的能實現效果來看,當前還是個“嬰兒”,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這一技術的發展,之後我們將在更多生活場景,比如全息投影的爸媽像真人一樣在旁邊嘮家常,雲喝茶、雲吃飯等等。
除了AR/X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也是春晚少不了的元素。
在前兩年的央視春晚中,已有機器人做了一些展示。而本次春晚中,機器人已經從簡單動作,發展到一些更複雜的技能。比如寫福字的機器人牛,這款機器牛名為YuMi,據稱是全球首款雙臂人機協作機器人。
在《牛起來》節目裡會跳舞的小牛機器人,是優必選機器人家族的新成員“拓荒牛”四足機器人,像家裡的貓貓狗狗一樣,會做很多非常靈活的一些動作。
二、春晚酷炫舞台背後的黑科技
因疫情防控需要,劉德華、周杰倫等演員今年無法到現場演出,但他們有極大的參演熱情,於是央視總台採用超高清“雲”視頻以技術手段,架起觀眾和演員之間的這道橋樑。
春晚現場,“雲”端演員通過提前錄製並經過技術包裝的視頻參與演出。這種方式並非簡單的連線或插播,而是作為節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現場演員密切聯動。
不少人說,AR技術真牛,把劉德華也請到現場。這是如何實現的呢?簡單來說,主要有四個步驟:
1、節目導演需要提前構圖,設計好每一幀畫面中演員的走位、動作。
2、由專門團隊溝通,讓劉德華在大型攝影棚中提前錄製。
3、幾百個軟件工程師為劉德華拍攝內容添加大量的圖像效果,和劉德華的歌聲、動作配合起來,加上虛擬的內容,實現“AR化”。
4、關曉彤、王一博是實時演出,將第三步產出的內容和他們疊加在一起,就成了“XR”。
當下,AR技術的成本已經相對較低,比如在蘋果等智能手機上已經添加了激光雷達,可以實現AR效果。但是,XR技術應用相對較少,需要大量算力,整體成本相對較高。
除了雲表演,雲觀眾也是疫情影響下也是本次春晚的一大新應用。
今年春晚舞台設置了一道巨幅環形新媒體背景牆,154塊超高清大屏幕分佈在觀眾席后區上方,每一塊都擁有獨立的通道,可同步接入154個信道呈現。
依托5G技術的發展,“雲”傳播技術將實現跨時空的同台互動表演,屏幕上的觀眾席與現場舞台、觀眾席連成一片,打通時空。
從具體操作上來看, 本次春晚融合了全景自由視角拍攝、交互式攝影控制、特種拍攝和實時虛擬渲染製作等技術點,由此為觀眾帶來突破感官的體驗。
而背後,更依賴硬核的硬件設施。比如,針對春晚中的武術節目,央視、華為雙方在舞台周圍環繞部署了上百台4K超高清拍攝設備,獲得演員的360度影像信息。
繼而,主辦方在現場部署的華為MediaCube設備中,對採集的上百路超高清視頻流做實時渲染、整合、編碼等媒體處理,從而輸出用於直播的360度視角轉換效果的精彩內容。
三、後疫情時代,非接觸“雲活動”興起
2020年疫情孕育了一個新的“非接觸”市場,春晚是我們看到這一市場體現在媒體事件中的很好案例。
2021年春晚總導演陳臨春表示:“既是受疫情的影響,我們被迫採用的這樣一種手段,但同時也迫使我們的技術手段,要不斷地在春晚裡面體現。”
在後疫情時代,“雲端活動”市場變大,也為媒體、視覺技術商帶來新業務。比如,央視網就將其舞美搭建、視頻製作、直播支撐、互動支持和網上展館等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賦能給了各類活動。
以2020年5月舉辦的雲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為例,央視網打造了“雲端展館”“雲端定制”。利用上海展覽中心作為背景,由圖文、視頻、特效的組合,搭建了不依托線下實體展覽的純虛擬展館。截至5月15日18點,“雲上品牌博覽會”點擊量已超700萬。
據亞太會展研究院比對2018年度中國會展業年度報告測算,2020年1~6月停辦、未辦的2000平方米以上展覽6000多場,50人以上的專業會議80多萬場、萬人以上的節慶活動8萬多場,直接影響產值約3500多億人民幣。
雲上活動成為新趨勢,將對AR/XR、全息視覺、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發展帶來利好。
而在這種趨勢下,科技巨頭已經紛紛入局,比如,2020年5月,騰訊發布了全新雲會展解決方案,通過線上助展、供採對接、智慧場館、產業互聯四大維度為會展行業打造數字新基建;2020年6月,上海市政府與阿里巴巴宣佈建設“雲展平台”——雲上會展有限公司。
當然,晚會、會展也只是整個非接觸“雲活動”市場的冰山一角。包括雲拜年、雲喝茶等各種場景的需求,都能引發更多的想像。隨著2021年疫情更加穩定,即使人們正常活動恢復,相信許多雲活動應用場景和需求會持續發展下去。
結語:從央視春晚,看到一個新的雲世界
從2021央視春晚中的全息投影、雲演出、雲觀眾、機器人表演等應用,我們發現機器視覺、AI等技術已經越來越走向廣泛大眾。
在後疫情時代“非接觸”趨勢下,雲活動正在創造新的市場。這一市場催促音視覺畫面突破線上線下、時間空間的限制,背後有望反推AR/XR、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
作者|李水青
編輯|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