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大軍湧入電子煙線上禁售亟待強監管
“第一風口”正在轉換成財富的密碼。1月22日,電子煙品牌悅刻RELX母公司霧芯科技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當天股價暴漲145.9%,市值近3000億元。這個曾被稱為“第一風口”的行業,再度被玩家們和資本市場看好,成了財富聚集地。不過,風光背後,電子煙市場亂像也從未停止。
2019年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通告,禁止電子煙的網絡銷售和網絡廣告。國內電子煙產品在各大電商平台應聲下架,品牌們隨後轉入線下戰場,跑馬圈地,佈局專櫃和實體店。

據了解,禁令頒布後的一年多來,電子煙在“微商大軍”運作下,依然活躍在線上渠道。
微商大軍“掘金”電子煙市場
電子煙行業堪稱暴利。據券商研報數據,悅刻一代電子煙套裝(1桿2彈)成本70元,分銷商拿貨價120元,而終端銷售價格可達299元。悅刻的陶瓷霧化芯煙彈一盒三顆成本價30元,代理商拿貨價45,零售價則為99元。
2020年,電子煙製造商巨頭思摩爾國際上市,造就了身家千億的“電子煙首富”陳志平;2021年,電子煙品牌悅刻上市,創始人兼CEO汪瑩身家數百億。
如今,這個“第一風口”的創富故事,同樣也成為了一大批微商湧入進來的勵志故事。
“悅刻都上市了,你有什麼好猶豫的!”悅刻敲鐘後,網友強子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條信息。他是一名上班族,也是一名電子煙微商,每天都要在朋友圈發布10多條關於YOOZ、綠籮等電子煙的內容。
像強子這樣兼職賣電子煙的微商不在少數。他們自稱有一手的正品低價貨源,輾轉於抖音、快手、QQ等平台拉新,並轉入微信完成銷售。每賣出一單電子煙,他們可以從中獲得10-30元不等的回報。
除了兼職群體,“正規軍”們——多家品牌的線下店員們也做起了微商。
黛黛是深圳一家專櫃的店員,日常除了線下銷售,還稱在線上賣YOOZ、MEDO、INS等品牌的產品。
長沙一家電子煙零售商,甚至單獨搭建一個小程序,消費者可以在這裡完成添加購物車、下單、付款的全部購買流程。
一位銷售電子煙品牌“JVE非我”的人士,還對潛在代理商們直接建議,“先在微商渠道試試銷量。”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新興品牌為了搶奪市場,默許甚至鼓勵代理商將微商作為彎道超車陣地。
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微商生意的火爆。一名微商近日在QQ空間發布了一條視頻,畫面中一長串的訂單從打印機中被“吐”出來,堆到了地上。“別催了,又爆單了。”
事實上,電子煙微商為何會發展得如此猛烈?首先,成為微商代理的門檻並不高。近日,一位自稱某品牌電子煙團隊成員的人士在QQ群裡喊道,“提貨超過1000盒即可成為省級代理,500盒可成為市級代理。別錯過暴富的機會!”
還有的電子煙銷售人員稱,繳納20-100元不等的代理費即可成為微商代理。這一繳納小額代理費後,除了代理權,還可以拿到一整套的獲客流程。一名微商表示,僅靠朋友圈獲客是遠遠不夠的,“怎麼提價更合適、怎麼通過抖音、快手引流,這些都需要方法,交了代理費後我會手把手教你的。 ”
相比線下專櫃,微商“代理”成本可謂極低。
微信、快手上的電子煙微商
據電子煙行業自媒體“藍洞新消費”,電子煙品牌JVE非我的廣東省一級代理透露,開一家專賣店通常需要數万元,如果是旗艦店成本更高。而悅刻官方客服稱,在線下開設專櫃,毛利潤在40%-50%之間,除了門店租金,還需5-15萬的投資金額,此外還需去當地工商機關辦理電子產品營業執照,或者在原有營業執照經營範圍上添加電子產品。
相較之下,做微商不僅沒有線下開店成本,也不需要辦理資質手續。對想要在電子煙行業掙錢的普通人來說,微商似乎成了一條捷徑。但線下專櫃做微商則是禁不住“流量的誘惑”。
2019年11月,國家下達不准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煙的禁令。隨後悅刻、YOOZ等電子煙品牌紛紛在官方渠道明確表示,不和微商渠道合作,並相繼轉入線下戰場,開啟瘋狂開店的模式。
截至2020年9月30日,悅刻在線下已覆蓋全國250多個城市、5000多專賣店和超過10萬家零售商店。YOOZ的線下專櫃也在去年突破了2500家。
密集的佈局,帶來了更激烈的上下游競爭。
而悅刻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悅刻各家正規專賣店的正價貨基本上都不夠賣,悅刻也在嚴打微商,一旦發現給微商串貨會徹底取消開店資格。
但在線下專櫃做微商,已經是電子煙行業公開的秘密。據一份在代理商們流傳的“電子煙專家會”紀要中,有行業專家指出,現在微商開設的專營店都開在角落,位置不是很好,但將其作為從品牌進貨的方式,作為倉庫發貨客戶。而且,很多門店發現客戶被微商轉化,然後自己也開始做微商。
目前,一邊在實體店賣貨,一邊在微商渠道做生意,偶爾空閒時還能招募一些新代理,亦成為了一些實體店變相線上化的新趨勢。“做得好每天逛微商渠道就能賺300-400元,月收入過萬不難。”廣州某實體店主稱。
遊走於灰色地帶的電子煙微商
微商的興盛,顯然擾亂了電子煙市場的監管秩序。
在前述“電子煙專家會”紀要中,行業專家稱,在一些電子煙企業眼中,微信上正價購買的不算微商,亂價銷售的才算“微商”。“微商都是負面影響,價格體系完全混亂。線下房租、人工都是成本,但是消費者不這麼想,有便宜的肯定買便宜的。”
很少有微商意識到,在朋友圈賣個數十元、上百元的電子煙,或者在線上發布和電子煙相關的營銷內容,一不小心就會處在違法的邊緣。
小侯曾是一名電子煙微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他通過微信等渠道銷售的電子煙等產品金額達到29萬元,從中賺了4萬餘元。隨後他被公安機關抓獲,2020年8月浙江磐安縣人民法院認定小侯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6萬元。
類似案例還在持續增加。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關於電子煙非法經營的司法案例已經超過360條。
“雖然《煙草專賣法》沒有明確將電子煙納入管理範疇,但已經有多起案例顯示,司法部門會鑑定電子煙成分,一旦鑑定出其中含有和普通煙草製品一致的成分,且經營者無相應的許可證,則將面臨刑事處罰。”浙江元大律師事務所的王律師表示。
價格之外,微商中間假貨不少。
電子煙微商京七透露,在微商渠道裡,很多1:1的產品(假貨)在市面上大肆流通。
一款只在微商渠道流通的“YOOZ雕刻版”,甚至一度引起網友熱議。這款產品的包裝盒上,印著巨大的“LV”logo,煙桿上雕刻滿LV的花紋,有懂行的網友表示這是仿製版,並非官方渠道出品。
悅刻官網就轉載了這樣一起案例:2019年11月,被告人陳某東被查獲並認定累計銷售假冒RELX悅刻的電子煙產品約100萬元。2020年8月,廣東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判處陳某東有期徒刑3年6個月,並處罰金20萬。
悅刻還稱,僅在幾個月中就舉報打擊了231個售賣假悅刻產品的微商,打擊關閉2萬多個涉及海內外網域的線上假冒悅刻銷售鏈接。
2020年12月,北京市煙草專賣局就再次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煙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重申不得以線上引流、抽獎等任何形式或渠道進行網絡銷售及廣告宣傳,立即關閉相關微信賬號或小程序。這也是北京市針對電子煙開展的第五次統一行動。
這份通知下發後,電子煙品牌YOOZ隨即在官方微信平台發布了一則帶有強烈“求生欲”的聲明表態:“擁抱監管,落實通告”,“YOOZ早在2019年已全面下架網絡銷售的商品,且未開放線上購買渠道。新通告發布後,YOOZ積極配合,自查行動已經全面展開。”
顯然,在暴利的誘惑和實體店變相線上化助推的電子煙微商,想要杜絕仍需監管保持持續高壓的監管態勢。(作者文一婷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