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成功交配還躲過被殺命運雄性跳羚螳螂是如何做到的
螳螂是非常典型的性食同類(sexual cannibalism)動物,在交配過程中或者之後雌性螳螂就會吃掉雄性螳螂。不過根據近期發表在《Biology Letters》的一項新研究,並非所有出現性食的螳螂在交配中都會束手無策。在全球將近2000個螳螂物種中,跳羚螳螂(Springbok mantis)在交配前會和雌性螳螂進行激烈搏鬥,勝出後獲得交配權利之外還能躲過被殺死的命運。

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解釋瞭如何通過設置來研究跳羚螳螂的交配習慣。通過研究,科學家揭示了該物種的雄性不僅可以成功交配而且不至於在交配過程中不至於被毫不留情的殺死。這很大程度上歸結於兩隻螳螂的首次相遇。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發現,雄性和雌性之間的最初接觸大多涉及暴力鬥爭,其中每個性別都試圖成為第一個用它們的迅猛前肢抓住對方。當雌性贏得鬥爭時,它們總是吃掉雄性。然而,當雄性首先抓住雌性時,它們會大大增加交配的機會”。
團隊發現52 對跳羚螳螂中,雄性往往是做主動的一方,快速拍動翅膀跳向雌性。在90% 情況下,這種情況會升級為全面搏鬥,並平均持續12.77 秒。如果雄性不主動,絕對是被殺的一個。

在打鬥中雌性勝出機率為35% ,雄性最後亦會被殺;雄性勝出機率則為58% ,當中67% 的勝利會以交配告終,但不代表雄性必然可以倖存,最終也有一半雄性被殺。有13% 勝出雄性更是交配也沒有發生就遭吃掉。另外,還有7% 搏鬥無明顯勝利方。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雄性有效地牽制住雌性,將其壓制住,與雌性交配,然後逃命。然而,這裡還有更多的故事,因為這兩種蟲子之間的鬥爭實際上可能會導致雌蟲受到潛在的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