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上的實驗蜘蛛在空間中會通過光來定位織網
太空中有趣的事情之一是,在微重力和無重力的情況下,是很難有準確的方向和空間感的。科學家們把蜘蛛送入太空,看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微重力下,蜘蛛的造網能力如何變化,表面上聽起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卻很有挑戰性。美國宇航局想通過實驗回答的問題是,蛛形動物在零重力下會做什麼。
在地球上,蜘蛛網是不對稱的,中心向上緣位移。休息時,蜘蛛會頭朝下坐著,因為這樣可以讓它們順著重力的方向向剛捕獲的獵物移動。問題是,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蜘蛛會怎麼做?
2008年,美國宇航局將一隻蜘蛛送入太空,用實驗啟髮美國中學生。由於任務的複雜性,導致了意外的發生。兩種不同的蜘蛛被帶到了國際空間站,包括一隻Metepeira labyrinthea作為主要實驗品,一隻Larinioides patagiatus作為備用,以防第一隻蜘蛛無法存活。
第一個意外是,後備蜘蛛設法從儲藏室逃到了主艙,由於安全原因無法重新捕獲。另一個挑戰是,被送去做蜘蛛食物的蒼蠅繁殖速度比預期的要快,以至於幼蟲從箱子地板上的繁殖容器中爬到了實驗室。
關於蜘蛛在零重力下如何定位的發現讓人吃驚。科學家們說,他們不會想到光會在太空中對蜘蛛的定向起到作用。箱子裡面的燈是連接在箱體頂部的,而不是連接在各個側面,這個巧合讓科學家們發現,光會影響零重力下網的對稱性。

分析蜘蛛實驗的圖片顯示,關燈時,蜘蛛的方向是任意的。開燈時,蜘蛛將燈作為定向輔助工具。蜘蛛可以在黑暗中築網,不需要燈光來捕食,因此發現燈光用來為蜘蛛輔助定向是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