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跟風蘋果自研SoC能否續命Pixel?
在自研SoC 這件事上,Google 坐不住了。今年,蘋果M1 芯片的發布讓科技圈為之沸騰,且近期彭博社又曝光了蘋果新款ARM 架構Mac 芯片,可謂是趁熱打鐵。Android 陣營的Google 也並未閒著。據外媒報導,Google 自研的SoC 芯片“Whitechapel”或將於明年發布,且不止搭載於Pixel,還可能應用於Chromebook。
Whitechapel 實力如何?
根據已曝光的信息,Whitechapel是Google與三星合作的自研處理器芯片,基於ARM指令集架構,8核CPU設計,採用5nm工藝。
不僅如此,該芯片還集成了谷歌的TPU 神經網絡加速單元,能夠改善Google Assistant ,更好支持與AI 和機器學習相關的功能,如“always-on”。
消息稱,Whitechapel已成功流片。一般情況下,從流片到商用大概需要1年左右時間,以此推算,在進展順利的前提下,Whitechapel預計將在2021年搭載於Pixel手機中。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自研的Whitechapel 並不只用於Pixel,其後續版本還可能搭載於Chromebook。
儘管Whitechapel 尚未面世,但從Google 以往自研芯片的實力來看,Whitechapel 是值得期待的。
以Pixel 搭載自研芯片的時間來看,Google 先後推出了AI 芯片Pixel Visual Core、Titan M 安全芯片、Soli 雷達芯片等,分別來看:
- Pixel Visua Core 本質上是一個輔助加速的AI 芯片,最早搭載於Pixel 2 中,其最直接的公用在於提升Pixel 手機在HDR+ 上的拍照體驗。
- Titan M 同樣是Google 專門為智能手機打造的一款芯片,致力於安全性方面,主要搭載於Pixel 3 和Pixel 4 上。
- Soli 傳感器最早展示於2015 年,經過了多次迭代,最終集成於Pixel 4 中,使其具備了Motion Sense 功能,將獨特的軟件算法與先進的硬件傳感器相結合。
不難看出,Google 在輔助芯片的研發上不遺餘力,而其芯片之力也讓Pixel 擁有了獨特的產品特徵。
以Titan M 為例,Titan M 不僅可以用來保護Android 操作系統和它的功能完整,也可以保護第三方應用和涉及到安全敏感性的交易(Transaction),且Titan M 自身還具備安全性;可以說從多個層面保障了硬件產品的安全性。
對於Titan M,哥倫比亞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Simha Sethumadhavan 曾給出如此評價——
Google 所做這種層面的硬件改進,我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比軟件防護更難取得突破,難度高得多了。
只不過,雖然芯片實力不俗,但Pixel 的銷量表現,並未與其芯片實力成正比。
Pixel 銷量平平

目前,Pixel 系列已發布至Pixel 5,但一直以來,Google 始終對Pixel 的具體銷量三緘其口。儘管Google 沒有開口,但相關機構、媒體對此卻是饒有興致。
2017年3月,有媒體報導稱,Pixel在2016年的全年銷量為55.2萬部——作為對比,蘋果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手機銷量為7800萬台。
到了Pixel 2,也許是由於供應鏈能力的提升和Pixel Visual Core 的加持,銷量開始好轉。IDC 數據顯示,2017 年Pixel 系列手機的銷量達到了390 萬部。
後來,Google 陸續推出了Pixel 3,Pixel 4 系列,依然未在手機市場激起水花,反而是廉價版Pixel 3a 對銷量有所刺激,但那也只是價格帶來的短暫“真香”效應罷了。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如果只和自己比的話,Google 還是進步了些。據研究公司IDC 的數據,2019 年Google 出貨了720 萬部Pixel 手機,同比增長52%,創下其歷史新高。
而這一“歷史新高”的數據,在智能手機市場,只能位於“Others”之列,且與其它手機廠商有著很大差距。
根據IDC公佈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機出貨量報告,被單列出的前五名分別為三星、華為、小米、蘋果、以及vivo。
而僅僅排名第五的vivo 一個季度的出貨量就有3150 萬,相當於Pixel 2019 年全年出貨量4 倍多,更不用提蘋果,接近5.7 倍。

不過,儘管銷量表現平平,但Google 仍對Pixel 懷有信心。
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會議上,Sundar Pichai 表示正在對硬件進行更深入的投資,並且看好硬件的未來。
Sundar Pichai 說道:
我們正在對硬件進行更深入的投資,有的可能需要2-3 年才能看到結果,但是我對未來的路線圖非常看好·······明年你會看到我們更為深入的投資將會在硬件方面發揮作用。
從佈局的時間維度以及Google的動態來看,或許,Whitechapel正是Google隱藏的“大招”。
只不過,當這一大招使出,Pixel 是否能從泥濘中抽身而出呢?
解救Pixel,不能單靠Whitechapel
這一問題的解答,首先需要明確Pixel 為何銷量不佳。
Google 方面的解釋是——高端市場競爭激烈,不過,無論市場競爭如何,對身處其中的手機廠商而言都是相對公平的,Pixel 的銷量問題,還需從自身出發。
Pixel 銷量不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定價過高;二是短板明顯。不過,從Google 對Pixel 的高端定位來看,Pixel 的高定價便顯得無可厚非。
而Pixel 的短板,才是受用戶詬病的重要原因,包括但不限於屏幕、電池、麥克風、外觀等方面,例如Pixel 前三代採用撞色設計,到了第四代又全然放棄了,設計風格難有連續性。
另外, Pixel 手機頻頻出現的硬件問題,比如音頻輸入故障、手機發熱等,也對用戶體驗造成了負面影響。
因此,即便Pixel 內功深厚,但外力不足的表現著實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儘管尚有缺陷,但作為Google 力捧的“親兒子”,Pixel 可謂是集成了Google 在技術方面的深厚功力,包括但不限於Google Assistant 加持、影像實力強、Google 專屬存儲服務,以及各種前沿輔助芯片等。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Android 操作系統的主導者,Google 不僅理所當然地為Pixel 系列提供了最新版本的Android 支持,還讓Pixel 具備不同於原生Android 的圖標和Google 服務加持,例如Live Caption。
無疑,Pixel 是Android 陣營內最有利的硬件承載者。

以Pichai 提出的“AI+software+hardware”來看,其AI 和software 的實力已毋庸置疑,但硬件版塊的發展,則還有較大空間——不僅僅在於Pixel 自身的硬件實力,還在於整個軟硬件生態的整合。
而無論是實力的提升和軟硬件生態的整合,都離不開處理器芯片,也就是Whitechapel。
在這一方面,另一陣營的蘋果公司已經做出了示範——自iPhone 4開始搭載自研A系列芯片,今年又針對Mac產品推出M1芯片,一步步推進生態融合。
前文提到,Whitechapel 不僅用於Pixel,還將與Chromebook 結合,它的到來,或將給Google 硬件帶來更多可能性。
不過,Google 銷量不佳是多方面因素的結果,問題的單點突破並非根本解決之道,因此,即便Whitechapel 能夠帶來發展想像空間,但要真正贏得消費者青睞,硬件產品能力的短板還應補足。
否則,如果依舊是內功深厚,外力不足,Pixel 的命運走向,依然需要打上問號。